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知識更新周期的縮短,信息量的急劇增長,對人們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作為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主要力量,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任務。但不盡如人意的是,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夠樂觀,多數(shù)停留在淺層學習,學習能力和學習質(zhì)量都有待提高。雖然教學改革已經(jīng)開始向深度學習傾斜,但是由于相關研究尚不全面,針對性和指向性還不明確,實踐上也是收效甚微。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進入中學以后,學習內(nèi)容的抽象程度大大提高,無論是對知識的意義識記還是綜合運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與深度學習的理念不謀而合。但是,相對于小學生和大學生而言,中學生尤其是畢業(yè)班的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練習、考試的頻繁程度都要大得多,所以更易使他們陷入機械訓練和題海戰(zhàn)術等學習方式的漩渦。鑒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深度學習理論并結合中學生學習的特點,力求解答“如何促進中學生的深度學習?”這個關鍵問題。因而,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獻法和思辨法對深度學習進行解析,厘析了深度學習的內(nèi)涵、基本特征及其過程模型。研究表明,深度學習作為當代學習科學提出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內(nèi)在動機的驅(qū)動下,通過緊密聯(lián)系知識經(jīng)驗、深度理解知識概念、批判反思知識內(nèi)容、系統(tǒng)整合知識結構、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最終面向真實情境中的復雜問題,實現(xiàn)知識遷移和運用的學習。同時,通過梳理國內(nèi)外相關的深度學習過程模型,本研究針對中學生構建了深度學習過程模型。而且,深度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理念,它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其中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詮釋深度學習、建構主義理論支持深度學習、情境學習理論揭示深度學習、而元認知則是深度學習的思維特征。在研究深度學習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本文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分別從學習參與、整合轉(zhuǎn)化等9個維度對Q市3所中學(包括初中、高中和完全中學)的833名學生實施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首先,中學生總體的深度學習水平一般,絕大部分學生仍處在由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發(fā)展的過渡階段;其次,雖然男生的深度學習水平略高于女生,但性別在影響學生深度學習的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再次,學段不同,學生深度學習的水平明顯不同,高中生的深度學習水平低于初中生;最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深度學習水平上的差異極為顯著。應該看到,學生深度學習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因此,針對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者聯(lián)系深度學習的相關理論,力圖解答“如何促進中學生的深度學習?”一方面,教師要設計連貫的教學目標與課程,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文化;更要注意學生背景知識的激活,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還要設計多樣的加工策略,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學生要學會運用認知工具,明確責任合作學習;另外,要進行深度反思,融合多元評價,習得高階思維;最終指向現(xiàn)實問題,實現(xiàn)遷移運用。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632.4
【部分圖文】:
遠程教育的深度學習框架中信息、方法和認知的整合理解;第二個階段是技能的發(fā)展,主要是通過變式練習和實踐訓練來達到對方法的掌握,

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模型

深度學習的“預測——過程——結果”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雅琴;王炳皓;王偉;唐燁偉;;深度學習國內(nèi)研究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5年06期
2 付亦寧;;大學生深層學習影響因素及其關系的實證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02期
3 顧小清;馮園園;胡思暢;;超越碎片化學習:語義圖示與深度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03期
4 張春蘭;李子運;;創(chuàng)客空間支持的深度學習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年01期
5 劉宇;解月光;;大學生深層學習的過程研究及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07期
6 張迎豐;孫云梅;;信息化教育對傳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的解構與重建[J];高教探索;2013年05期
7 張靜;陳佑清;;學習科學視域中面向深度學習的信息化教學方式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年04期
8 王永花;;深度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混合學習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04期
9 張浩;吳秀娟;;深度學習的內(nèi)涵及認知理論基礎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年10期
10 王菲菲;楊雪;黃海林;;我國元認知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付亦寧;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新宇;基于互動理論的深度學習研究[D];揚州大學;2014年
2 吳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學習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3 呂麗芬;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開展學習敘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4 景紅娜;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深層學習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5 唐金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丹;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喻衍紅;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大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
2831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83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