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小學課程知識的合法性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2.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海芬;;高等院校課程知識特性的探討[J];江蘇高教;2011年04期
2 陳華鋒;;《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中多課程知識融合探析[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趙迎春;;論學科課程知識的呈現(xiàn)與建構(gòu)[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4 寧春;;關(guān)于企業(yè)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探索[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李立新;劉曉玲;;高等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毋小利;;語文課程知識對學習者的精神規(guī)訓價值和教化價值——兼論葉圣陶語文課程論[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年07期
7 韓繼偉;黃毅英;馬云鵬;盧乃桂;;初中教師的教師知識研究:基于東北省會城市數(shù)學教師的調(diào)查[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譚燕燕;王明照;;雙管齊下促進《機械基礎》課教學[J];職業(yè);2011年18期
9 霍俊儀;萬東梅;靳會超;韓曉雷;;基于CDIO模式的PLC課程教學設計[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何紅光;程云行;李文莉;;工商管理類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2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易全勇;辛竹葉;;課程知識選擇與社會控制——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1949-1956)課程運營為個案[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史衛(wèi)東;;建議將珠心算納入數(shù)學課改的幾點看法[A];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學術(shù)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王治國;于明章;;工科物理教材知識結(jié)構(gòu)的分析[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希亮;;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程素質(zhì)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5 龍榕;宋明武;舒揚;蘇斌;劉蘭;李冰雪;王麗;;關(guān)于“基層醫(yī)生、實習生與在校生對醫(yī)學基礎課程設置評價”的分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6 呂立江;;互動式教學模式與中醫(yī)臨床課程的教學改革[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楊燁;張曉玲;;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標準的構(gòu)建[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8 梁嵐珍;婁毅;;《計算機控制技術(shù)》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A];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孫穎;何森;周蘊薇;;信息技術(shù)與園林樹木學課程整合問題探討[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陳巒;;基于角色換位的自主教學模式研究[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書;沖破知識的藩籬[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郭曉明;讓知識與人的心靈展開“對話”[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杜源江;聾啞小學生開學“拉家�!盵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4 胡根林;找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視角[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彭同衛(wèi) 劉勇;高青縣中心路小學多元化評價學生[N];淄博日報;2010年
6 呂倫渝;學科相互滲透的實證研究[N];中國老年報;2009年
7 舒圣祥;“網(wǎng)絡大學”與“知識福利”[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5年
8 趙小雅;義無反顧奏響改革進行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杜吟;寧要大象一腿 不要蝴蝶一只[N];中國質(zhì)量報;2008年
10 李超時;打掉基礎教育的攔路虎[N];中國改革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俊和;美國中小學課程知識的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董小平;課程知識的認識發(fā)生過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郭曉明;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召存;課程知識的意義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周曉靜;課程德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蘇鴻;邁向意義的世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艾興;建構(gòu)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李傳英;幼兒園課程知識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黃忠敬;知識·權(quán)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吳支奎;課堂中的意義建構(gòu)[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玲;新手與專家型高中物理教師課程知識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劍鋒;中學英語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丹;中學化學教師課程知識的調(diào)查與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艾興;建構(gòu)主義視野下的課程知識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邢科云;課程知識本體的構(gòu)建與應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琨;在英語師范教育課程中培養(yǎng)學科教學知識[D];西南大學;2009年
7 龐芳;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物理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梁紅蕾;美國中小學DBAE教學模式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鄺孔秀;課程知識:一個“成人”的價值檢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郝兆蘭;小學教師課堂“角色叢”質(zhì)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59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65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