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初探
本文關鍵詞: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教師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選擇采用新的教學方式。體驗性教學應運而生,它能夠真實地落實三維課程目標,體驗學習過程的本質。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德育性質的課程,應將體驗性教學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本文主要研究體驗性教學的涵義,分析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必要性,并且結合當前思想品德課的現(xiàn)狀,分析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實施過程。筆者主要采用文獻研究,邏輯分析的方法,試圖從以下三個部分來闡述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第一部分,體驗性教學概述。首先,在分析體驗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體驗性教學的概念,認為體驗性教學是教師依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體驗情境,開展體驗教學活動,進行體驗評價的教學模式。其次,綜合學者們對體驗性教學涵義的理解,來界定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涵義。最后,準確概括出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主體性、親歷性、情感性特征及其理論基礎。第二部分,論述了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意義與指向。從指向性來說,思想品德課的體驗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地感悟知識,能夠讓學生更深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從指向性來說,思想品德課的體驗性教學是基于對教學內(nèi)容的體驗,對課堂過程的體驗,對生命價值的體驗,對角色轉換的體驗。第三部分,論述了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實施過程。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得出研究結論,貫徹體驗性教學方法的具體措施包括確立體驗性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體驗性教學情境、開展體驗探究活動、完成體驗性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體驗性教學 思想品德課 初中生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5
- (一)問題提出8-9
- (二)國內(nèi)外研究狀況9-13
- 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9-12
- 2.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三)研究意義13
- 1.理論意義13
- 2.實踐意義13
-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13-15
- 1.研究思路13-14
- 2.研究方法14-15
- 一、體驗性教學概述15-21
- (一)體驗及體驗性教學的涵義15-17
- 1.體驗的涵義15-16
- 2.體驗性教學的涵義16
- 3.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涵義16-17
- (二)體驗性教學的特征17-19
- 1.體驗教學的主體性17-18
- 2.體驗的親歷性18
- 3.體驗的情感性18-19
- (三)體驗性教學的理論基礎19-21
- 1.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為基礎19
- 2.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19-20
- 3.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20-21
- 二、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意義性和指向性21-26
- (一)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體驗意義21-23
- 1.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地感悟知識21-22
- 2.能夠讓學生更深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22
- 3.能夠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22-23
- (二)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體驗指向23-26
- 1.基于對教學內(nèi)容的體驗23
- 2.基于對課堂過程的體驗23-24
- 3.基于對生命價值的體驗24
- 4.基于對角色轉換的體驗24-26
- 三、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的實施26-32
- (一)確立體驗性教學目標26-27
- 1.確定體驗性知識獲得目標26
- 2.確定體驗性能力形成目標26-27
- 3.確立體驗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27
- (二)創(chuàng)設體驗性教學情境27-28
- 1.創(chuàng)設角色模擬體驗性活動情境27-28
- 2.創(chuàng)設問題化體驗活動情境28
- 3.創(chuàng)設生活化體驗活動情境28
- (三)開展體驗探究活動28-30
- 1.學生自主體驗探究29
- 2.小組合作體驗探究29
- 3.師生互動體驗探究29-30
- (四)完成體驗性教學評價30-32
- 1.學生自我評價30
- 2.學生互相評價30-31
- 3.教師總結評價31-32
- 結束語32-33
- 參考文獻33-35
- 致謝35-3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洪清;談思想品德課的啟蒙教學[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2 李靜賢;關于思想品德課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張宏;關于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J];本溪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S1期
4 李曉蘭;思想品德課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李保明;思想品德課考核的“三為主”原則[J];教學與管理;2003年23期
6 俞李,朱寶法;構建充滿活力的思想品德課[J];教學與管理;2003年32期
7 顏學貴;思想品德課練習的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鄒莉莉;論思想品德的內(nèi)在結構[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王紅梅;如何展現(xiàn)思想品德課的魅力[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2期
10 韓麗英;思想品德課教改要走出三個誤區(qū)[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祁玉秀;;淺談思想品德課的備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2 孫成花;;首次使用粵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的困惑及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3 許金成;;談談思想品德課的對話和交流[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姜立東;;心理問題≠思想品德問題[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八——追尋的旋律[C];2003年
5 張娟;;駕馭意外 收獲精彩——新課標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為了集體的發(fā)展》教學案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6 劉軍;;讓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的最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年
7 董慧儀;;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教育的思考[A];中國名校卷(廣東卷)[C];2013年
8 鄧娜;;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施與思考[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C];2012年
9 王進洲;;合作互動 感悟升華 快樂學習——淺談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策略[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年
10 廖玉勐;;試析小學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作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英;思想品德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N];駐馬店日報;2006年
2 嵩明三中 張正平;在思想品德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3 山東省萊蕪市口鎮(zhèn)初級中學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 全國課改名校長 山東省首屆齊魯名校長 山東省先進教育工作者 張偉;思想品德課改革的思考與實踐[N];中國教育報;2013年
4 阜寧縣施莊初級中學 鄒向琴;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探索[N];江蘇教育報;2013年
5 中江縣大西街小學 吳湘黔;思想品德課中的素質教育[N];四川科技報;2013年
6 張永云;淺談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作用[N];江蘇經(jīng)濟報;2007年
7 瀘縣奇峰鎮(zhèn)奇峰學校 佘成福;上出思想品德課的聲色情趣[N];瀘州日報;2008年
8 武威第十三中學 瞿金春;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N];武威日報;2008年
9 江都市郭村中學 楊寶蘭;打造富有活力的思想品德課堂[N];江蘇教育報;2009年
10 李榮華;如何上好新課標下的思想品德課[N];黔西南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上官苗苗;思想品德課教材內(nèi)容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2 張影;思想品德課部分學生厭學問題的原因及對策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趙詩竹;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妍;思想品德課中的生命教育探究[D];渤海大學;2015年
5 任征;九年級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陳莉莉;基于思想品德課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陳筱;初中思想品德微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慧娟;八年級思想品德課預設與生成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曉紅;初二思想品德課中生本教育的應用及反思[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10 常青;初一思想品德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思想品德課體驗性教學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5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6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