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德育政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4-30 07:59
【摘要】: 教育政策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新興領域,德育政策研究更是其中比較薄弱的部分,研究者對改革開放以來近三十年的中小學德育政策延革進行研究與分析,透視其演進的主要脈絡和德育理念的不斷躍遷。 為了更好地詮釋與理解較長時期的政策發(fā)展理路,努力找尋其中具有階段性意義的轉(zhuǎn)折點,本文以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作為界分標志,將其劃分為三個發(fā)展階段。同時,根據(jù)國家德育政策文件結構,將德育政策的文本內(nèi)容分為德育目標與價值取向、德育內(nèi)容與實施、德育管理與保障三個塊面進行分析。鑒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展相對緩慢,導致決策體制變化不甚明顯,難以概括出階段性的不同特征,所以,將打通整個時間段對政策過程進行分析。 在整個政策文本演進的過程中,根據(jù)三個塊面的劃分,努力返回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勾勒出政策文本變遷的主要特征,并對這些特征進行理論分析。在總體歸納出德育政策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著力描述與分析了國家政治、市場經(jīng)濟、生活世界三個最主要特征與德育政策之間的互動,這三個特征在三個時間段中次第出現(xiàn),并且在相應階段的政策文本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德育政策過程分析由政策制定、政策實施、政策評估三部分組成,在文獻研究、問卷調(diào)查與質(zhì)性訪談的基礎上,在對整個社會政治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觀照下,描述與反思這一較長時期中小學德育決策體制與實踐操作模式,包括中央制定頒布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政策的落實,以及中小學德育政策的評估,力求把德育政策過程的具體問題呈現(xiàn)出來。 建基于政策文本與政策過程分析之上,本文無意于建構宏大的政策發(fā)展范式,而是從問題解決式的研究主旨出發(fā),在對政策發(fā)展回溯與檢討的過程中,,檢索與抽取其中最關鍵也最讓研究者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以下六個建議:德育政策要努力體現(xiàn)政治、市場與生活世界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關系:以道德教育為基礎改進政策中的大德育現(xiàn)狀;德育政策要以公民教育為突破口推動德育深入變革;努力求解中小學德育政策效用的適切性;實現(xiàn)政策制定者與理論研究者兩個群體的良性互動;以政策變革促進德育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者試圖以這些建議為中小學德育政策創(chuàng)新提供可能的契入點或改進要素,從而為開辟與探索新的德育政策發(fā)展方向與實踐模式提供借鑒。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631
本文編號:2645555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631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趙鴨賢;;小學德育情況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21期
2 郭邦福;;淺議中職德育實踐中的生態(tài)觀[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周彬;高星原;;學校德育變革30年:困境與突破[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4 馬維娜;;中國教育改革中的國家觀念[J];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12期
5 劉晶;宋俊成;肖家賦;;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德育政策研究現(xiàn)狀與反思[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6 郭邦福;;淺議“有效教學”在中職教育教學中的意義[J];文教資料;2011年2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韓丹;新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變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萬時樂;個體道德能力的消解與反消解[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趙影;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高雅;我國小學德育目標變遷研究:1978-2008[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余國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小學德育課程價值取向變遷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曉方;我國高中階段德育文本建設問題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45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64555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