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與化學的交叉滲透教學研究
本文選題:學科交叉 + 學科滲透 ; 參考:《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當今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進程中,我們將會遇到科學技術問題、環(huán)境問題和社會發(fā)展等問題。面對這些具有高度綜合性的問題,需要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多方廣泛合作來解決。目前,我國中學課程是以分科課程為主,這雖然能更好促進學生對學科內知識的掌握,但它忽視了不同學科間相互聯(lián)系滲透的事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各自為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局限在某一學科中,不會將所學到的知識、方法等融會貫通,對學生綜合探究能力和整體的科學觀不利。因此進行學科交叉滲透教學尤為必要。本文首先通過對相關文獻、理論基礎和相關概念的梳理,確定研究方向,其次本文對目前高中生物教師對生物與化學學科交叉滲透教學的認識和態(tài)度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教師肯定學科交叉滲透的價值,但因各種因素阻礙了學科交叉滲透教學的進行,教學現(xiàn)狀并不理想。在“3+3”新高考政策實行之后,進行學科交叉滲透教學更為重要。再次,通過分析高中生物教材(浙科版)和高中化學教材(蘇教版),歸納比較得出生物與化學學科交叉滲透點,包括知識、技能和方法三個方面,根據(jù)交叉點和調查研究結果分析,從日常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課后練習、實踐活動或校本課程教學四個方面選擇典型的交叉點進行生物教學案例分析,從小處著手,層層遞進,以期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與學科交叉滲透相關的教學參考。根據(jù)案例分析,本文總結出交叉滲透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以下六點: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滲透;借助模型,突破難點;進行比較,尋找個性;利用微課,提高效率;遷移知識,解決問題;主題教學,相互融合。最后本文從提高教師素質和加強生物與化學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兩方面進行闡述,為中學生物教師進行交叉滲透教學提供建議。本研究全面總結中學生物課程與化學課程間的聯(lián)系,結合目前生物課程改革進程,探究生物與化學交叉滲透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這對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生物教學有重要意義。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we will encounter problems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ced with these highly comprehensiv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m in a wide range of ways. At present, the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is mainly divided into subjects, which can better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within the subject, but it ignores the fact that the different subjects are interrelated and infiltrated, and the teachers do their own thing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s a result,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limited in a certain subject, will not learn the knowledge, methods and so 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inquiry ability and the overall view of science.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ross-permeation teaching.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lated concepts,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of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ers to the cross-permeation teaching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affirm the value of subject cross-permeation, but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is not ideal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hindering the progress of subject cross-permeation teach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olicy,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arry out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hir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 (Zhejiang edition) and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 (Su education edition),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cross permeation point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course includes three aspects: knowledge, skill and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intersection points and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typical intersection points are selected from four aspects of daily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fter-school practice, practical activities or school-based course teaching to carry out biological teaching case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eaching reference related to the cross-permeation of the subject for the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ross-permea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ix points: create situation, promote penetration; break through difficulties with the help of model; compare and find personality; use micro-lessons to improve efficiency; transfer knowledge. Problem solving; subject teaching, fusion. At last, 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biology and chemistry teachers,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ers to carry out cross-permeation teaching.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y curriculum and chemistry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and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rain of thought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cross perme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biology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iology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new curriculum reform.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嵐;賀州地區(qū)2000年高中生物會考質量分析[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3期
2 高遠;淺析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5期
3 楊學新;淺談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實踐[J];生物學雜志;2002年05期
4 張海銀,尹麗杰;談高中生物新教材(試驗修訂本)的編著思想[J];生物學雜志;2003年01期
5 唐紅川;;高中生物新課程內容選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6 李洪;淺談高中生物教材中資源的妙用[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7 羅玉明;袁維新;;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復雜性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07期
8 宋立宇;;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目標與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9 張迎春;康曉媛;;探究學習與高中生物課程的開發(fā)與教學生成[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6年02期
10 周麗;;影響高中生物學習的因素及對策[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旭耀;;如何學高中生物[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四卷)[C];2013年
2 孫桑瓊;;如何學高中生物[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C];2012年
3 尹永元;;新課標下高中生物和諧教學的思與行[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4 尹永元;;新課標下高中生物和諧教學的思與行[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5 黃京應;;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探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劉昭;;高中生物高效課堂實施方案[A];2014年9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7 孫仲平;;中外高中生物教材比較研究的報告[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8 黃敏;;加強校本教研 提高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水平[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9 王仕昭;;我的高中生物教育科研管理(一)——生物作業(yè)類型研究“給生物作業(yè)一個多樣性趣味性自主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西南卷)[C];2012年
10 張潤香;;試論高中生物實驗分析的一般方法[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青神實驗中學 葛仲文;高中生物教材中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素材的挖掘[N];四川科技報;2010年
2 江西省吉安縣二中 王建成;如何學習高中生物[N];學知報;2010年
3 四川成都雙流籍田中學 610222 唐志哲;粗談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N];學知報;2011年
4 河南長葛一高 孫嬋;高中生物知識記憶小訣巧[N];學知報;2011年
5 虞城縣高中 曹保鋒;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之我見[N];學知報;2011年
6 河南省光山縣第二高級中學 胡國聯(lián);高中生物教材加強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初探[N];學知報;2010年
7 河南省伊川高中 李會卿;高中生物對照實驗解題“三步走”[N];學知報;2011年
8 潮安縣龍湖中學 李俊宜;高中生物STS教學探索[N];潮州日報;2009年
9 九江市同文中學 張佳佳;問題式教與學初探[N];九江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麗萍;蘇州蠶文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D];蘇州大學;2009年
2 何國華;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實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呼小明;新課程推進中高中生物教師適應狀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魏盼盼;高中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教學優(yōu)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楊勝英;2009-2013年廣東省高中生物學業(yè)水平考試與內容標準的一致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廖春燕;淺談高中生物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7 羅金;“少教多學”理念在高中生物課堂的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趙彩云;有效教學下的高中生物“一課三練”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9 汪蓓;高中生物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10 尹菲菲;高中生物課堂提問的研究與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614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86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