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反思與實踐
本文選題:中學語文 + 語法教學; 參考:《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眾所周知,中學生的語法學習,對推進學生學習更多更深的語言,大有裨益,同時也是必要的。在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語法教育教學漸漸被弱化了,在“淡化語法”的大背景下,學生缺乏嚴格的語言訓練,忽略了語文學習上最基礎(chǔ)的方式方法。本文從“語法教學”的定義入手,注重語法教學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必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探求語言規(guī)律的重要方式。同時還重點調(diào)研了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基本現(xiàn)實情況,就“問卷調(diào)查”及中學語文教學實際看,中學語文“語法教學”開展的情況不容樂觀。最后,本文試圖從創(chuàng)新中學語文“語法教學”方面提出了“語法教學”的努力方向,即中學語文既要重視“語法教學”,同時也應順應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新可持續(xù)之路。建議教師擺正“語法教學”的位置,高度重視,有機融合,將語法融入語文教學全過程,變語法理論體系為語法應用體系;對學生而言,變知識傳授為學生的知識渴求,將語法知識與語文學習實際結(jié)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有趣”、“有用”,真正獲得提高文章感悟力的途徑,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從而推動整個語文教學的提高。
[Abstract]:As we all know, grammar lear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beneficial and necessary to promot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nd deeper languages.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grammar teaching is gradually weaken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salination of grammar", students lack strict language training and neglect the most basic ways of learning Chinese.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grammar teaching", pays attention to grammar teaching is an essential link of Chinese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master Chinese knowledge and explore language rules.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the basic reality of grammar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grammar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is not optimistic.Finall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grammar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 of innovating the grammar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that is,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grammar teaching", but also conform to the new and sustainable road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hould correct the position of "grammar teach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integrate 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change the grammar theory system into the grammar application system, change knowledge teaching into students' desire for knowledge,By combining grammar knowledge with Chinese learning, students can feel "interesting" and "useful" in Chinese learning, so that they can really get the way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literacy, thu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Chinese teaching.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古林松;;好的語言一定合乎語法嗎[J];小學教學研究;2001年04期
2 西蒙·波爾格;宋慶生;;語法教學中教師的理論知識[J];瀘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劉天放;;語法教學與語言交流[J];保山師專學報;2007年03期
4 羅忠;林凌;;從語法與修辭的關(guān)系看語法病句[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戴文平;“淡化語法論”質(zhì)疑──對中學近幾年語法教學的反思[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04期
6 李楊;章莉;高夢琦;彭小云;;四、六級考試寫作中的典型語法錯誤綜合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7 屈慧;程鵬;;糾正語法錯誤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弊端[J];考試周刊;2009年08期
8 程儀;;單句結(jié)構(gòu)常見的語法錯誤[J];中學語文;1979年02期
9 朱厚榮;;打開語法教學的新思路——對中學語法教學的調(diào)查與思考[J];中學語文;1992年10期
10 賀向東;要避免文章中的非語法錯誤[J];中學語文教學;2002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繼屏;;英文科技論文中的常見語法錯誤之一——一致性缺乏[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2 易綿竹;姚愛鋼;劉萬義;;一種面向俄文信息處理的語義語法要略[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 顧明星;讓語法教學別樣精彩[N];江蘇教育報;2009年
2 張曉風;關(guān)于C++異常處理的心得體會[N];電腦報;2003年
3 山東平邑一中 王慧;淺談素質(zhì)教育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如何進行[N];學知報;2011年
4 許道敏;部分刑法條文存在語法錯誤[N];檢察日報;2006年
5 應軒;簡答題怎么扣分[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加州圣瑪利學院教授 徐賁;誠實的政治,清晰的語言[N];南方周末;2009年
7 志卿;招聘試題有“陷阱”[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8 ;學英語:您還得背![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9 仁輯;如何挑選副手[N];市場報;2002年
10 蜀奇;Word XP優(yōu)化英文寫作[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菲;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語法錯誤反饋有效性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蔣景陽;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課堂中非刻意負反饋作用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曉豐;語法考察和概念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文穎;面向問答的中文語法錯誤自動檢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付曉燕;英語寫作中的語法石化性錯誤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謝嬌嬌;高中生英語寫作中的語法錯誤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4 孫雙清;基于語法與慣用的加譯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劉青青;小學生英語語法錯誤類型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6 梅曉英;教師糾正反饋與大學生英語口語準確度關(guān)系的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7 盧芳;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反思與實踐[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8 鄒德姝;語言學習理論發(fā)展視野下的中學語文語法教學思考[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9 吳娟;中國俄語本科生寫作中詞匯—語法錯誤分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黃研洲;大學英語短文單詞語法錯誤糾錯模型研究[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45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74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