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中小學生漢語補語的習得偏誤分析
本文關鍵詞:尼泊爾中小學生漢語補語的習得偏誤分析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筆者自2014年4月起在尼泊爾進行漢語教學實習10個月。在實習的這段時間,筆者對當?shù)刂行W生的漢語學習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因此,筆者在翻閱大量專家學者前輩同僚的補語研究及其補語在不同國家漢語教學過程中的研究成就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通過課堂教學的反應情況,以及對學生作業(yè)的抽查和設置情境進行口語演練等方式,收集尼泊爾學生在使用補語時出現(xiàn)的偏誤情況,進行歸納總結,細致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補語作為最可以體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特點的語法之一,具有復雜性,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F(xiàn)代漢語補語獨有的語法存在方式,使其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中之重,給對外漢語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留學生在使用漢語補語時所出現(xiàn)的偏誤情況,不容忽視。目前,在對外漢語補語教學過程中,同樣存在著多方面的不利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補語的過程中對尼泊爾學生出現(xiàn)的補語偏誤使用情況,要做到足夠的關注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從研究目的意義來看,一是找出偏誤的根源所在,對尼泊爾中小學生的漢語運用情況特別是補語的偏誤情況,做一個全局的有層次的把握。二、以分析出的尼泊爾中小學生的漢語使用的情況為基準,對教學內(nèi)容做出有效的調(diào)整和修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優(yōu)化教學方式,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本文以二語習得理論、中介語理論、偏誤分析理論為基礎,從結果、程度、數(shù)量、趨向補語四個補語類型出發(fā),并結合學生自身能力、教學形式、教材內(nèi)容方面的因素,對尼泊爾學生的補語使用偏誤情況,做一個全面透徹的分析,并從中發(fā)掘出產(chǎn)生偏誤的根本原因,從本質(zhì)規(guī)律上來把握這一現(xiàn)象,用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角度去審視這一問題,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zhì)量。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istak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Nepal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63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如梅;偏誤分析述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王婧;;中亞留學生副詞“才”和“就”的偏誤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年12期
3 楊德峰;留學生以“象”代“像”偏誤分析——兼議“象”和“像”的分合[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王振來;日本留學生學習被動表述的偏誤分析[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王媚;張艷榮;;俄羅斯留學生“了”字句使用偏誤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01期
6 胡蘇姝;;聲旁與形聲字讀音的偏誤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曹冬雪;;“不但不p,反而q”的偏誤分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8 孫丹;;東南亞留學生習得詞匯偏誤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8期
9 李大忠;語法偏誤分析二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年04期
10 王松;;“以后”相關問題再考察及留學生偏誤分析[J];海外華文教育;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2 張小翠;;對外漢語偏誤分析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鄧丹;;美國學習者漢語復合元音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魏瑋;;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在”字介詞框架偏誤分析[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5 袁義春;;小學生語言偏誤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蘇嬌嬌;;副詞“也”的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啟示[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7 宋麗嫻;;斯瓦希里語學生漢語一級元音習得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韓玉華;;香港考生在PSC“說話”中常見的語法偏誤分析[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鄧瑤;;PSC中雙音節(jié)詞語輕重格式的常見偏誤分析及對策[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斐然;;從二語習得視角分析學生口譯的偏誤[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 王玲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李漢平;日本學生漢語被動句的偏誤分析及探源[N];山西青年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Thea Sairine Wong(張賽英);印尼學生習得漢語“有”和“在”的偏誤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康;中國韓語初級學習者助詞使用偏誤分析及教育方案[D];延邊大學;2015年
2 李藝;老撾留學生漢語測試及偏誤分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廖嘉俊;漢語介詞“在”與泰語相應介詞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成華;留學生習得副詞“馬上”和“連忙”的偏誤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5 馬應瑛;留學生習得“得”字補語句的偏誤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6 楊曉慶;六大常用漢語語氣詞的偏誤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7 左雙麗;“難免”、“不免”、“未免”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莊亞杰;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漢語動詞使用偏誤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9 黨萬智;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時間詞偏誤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10 周純(Linda Chun Zhou);瑞典漢語初學者聲韻母習得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66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36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