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歌的隱喻教學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高中詩歌的隱喻教學研究 出處:《閩南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當國外掀起一股“隱喻熱”研究時,我國對隱喻的認識,在很多情況下還停留在修辭學的視角上。隨著國外研究成果的傳入,我國對隱喻的研究也跳出了修辭學的圈子,并對其進行更廣范圍的研究。本篇論文指出隱喻不僅是種修辭方式,還是一種思維上的認知。通過對當下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揭露和總結(jié),把隱喻引進詩歌教學的課堂,并對其進行種種可行性分析?v觀我國語文課堂,將隱喻思維引進詩歌教學的,少之又少。本文針對高中學生心智發(fā)展的特點,結(jié)合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對隱喻的研究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詩歌隱喻教學的四種策略:朗讀吟誦法、圖式理解法、框架體悟法、映射聯(lián)想法。隱喻是詩歌的生命和原則,把隱喻思維引進高中詩歌教學的課堂,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詩歌世界的美,還能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起到舉一反三,遷移學習的效果。高中詩歌的隱喻教學,是教師啟發(fā)并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其中奧妙的方式。這一方式適應(yīng)了新課改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求,它能讓語文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更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Abstract]:When a study of "metaphorical heat" is set off in foreign countries, our understanding of metaphor is still in the perspective of rhetoric in many cas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study of metaphor has also leaped out of the circle of rhetoric and carried out a wider study of i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form, but also a kind of cognitive cognition. By expos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oetry teaching, the metapho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of poetry teaching an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he introduction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to poetry teaching is rare.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ntal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bining the research of metaphor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of poetry metaphor teaching: recitation, recitation, schema understanding, frame comprehension and mapping Association. Metaphor is the life and principle of poetry. Introducing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to the classroom of high school poetry teaching can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discover the beauty of poetry world, but also train their thinking ability. The metaphorical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poetry is a way for teachers to enlighten and 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This way is adapted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requirements, it can make Chinese classroom new vitality, an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學位授予單位】:閩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633.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淑芳;;語言文化教學研究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霍麗云教授與生化教學研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李丹;王鶴霖;;加強高校教學研究的思考[J];中外企業(yè)家;2013年13期
4 董立君;開展教學研究協(xié)作活動[J];勞動工作;1980年06期
5 ;中小學教師應(yīng)參加教學研究[J];高師函授;1986年02期
6 柳若松;關(guān)于教學研究(續(xù))[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86年04期
7 馮一下;;加強對歷史教學研究的研究[J];歷史教學;1988年11期
8 許魯州;;對加強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再認識[J];中學教師培訓;1989年06期
9 馬傳普;;高校教學研究大趨勢[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06期
10 王開志;陳安平;;山區(qū)教學研究的反思及構(gòu)想[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麻壯綺;;新時期俄語基礎(chǔ)教學研究[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劉志平;;有效教學研究的幾點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3 辛益群;;《自然探索與創(chuàng)新》系列課中的時間生物學教學研究[A];2004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第3屆語言理論和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5 安瑛;;怎樣聽好一節(jié)課[A];2013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6 趙曉華;楊孝寬;榮建;;注重教育教學研究,促進精品課程建設(sh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7 張利華;;獨樹一幟的學術(shù)風格[A];高放教授八十華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慧;;Photoshop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A];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論文集[C];2014年
9 吳小平;;化學式的教學研究[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10 鄭洪濤;;基于“案例驅(qū)動”的PLC教學研究[A];2014年4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黃云鷹;中浦院鹽城教學研究基地揭牌[N];鹽阜大眾報;2014年
2 寧波市美術(shù)“雙創(chuàng)”教學研究課題組;美術(shù)“雙創(chuàng)”教學研究的生成與發(fā)展[N];美術(shù)報;2003年
3 蘭州市第十四中學 劉鳳琴;也談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N];甘肅日報;2009年
4 崔允oa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教授;把握教學研究方向[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江濤;市委將與浦東干部學院共建教學研究基地[N];晉中日報;2010年
6 ;吳江: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機制 激發(fā)學校課改活力[N];江蘇教育報;2010年
7 姜堰市仲院中心小學 李佳慶;教學研究誤區(qū)談[N];江蘇教育報;2010年
8 渤海大學 常春;大學數(shù)學案例教學研究與應(yīng)用分析[N];山西青年報;2014年
9 馬開劍;指向現(xiàn)實問題的教學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崇仁縣第三小學 周邇;淺談小學美術(shù)教育教學研究[N];撫州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鵬云;從“領(lǐng)域一般”到“領(lǐng)域特殊”:教學研究的重心轉(zhuǎn)移[D];西南大學;2015年
2 李奕璇;初中記敘文教學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3 崔青;云南中學教師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王冰潔;中學語文辭格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廖駿馳;高中文言文實詞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6 嚴金花;促進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高三有機化學復習的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馮雨晴;高級階段留學生的古語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陳文漂;基于建構(gòu)主義的圓錐曲線的教學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9 劉攀;小學古詩吟誦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10 陳冬梅;小學人教版數(shù)學教科書“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42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34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