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精神和文人個性教《故都的秋》
本文關鍵詞:基于文化精神和文人個性教《故都的秋》
更多相關文章: 故都的秋 散文寫作 經典名篇 自敘傳 現代散文 課件展示 寫作方法 情境教學法 文學里 生活情調
【摘要】:正對散文這一體裁來說,作品是作者的產物,一篇散文的生成,往往是作者心智的自然驅使流諸筆端。而作者的心智與其學識、涵養(yǎng)、個性、見解、文化底蘊的積淀是正相關的。因此,鑒賞一篇散文,尤其是其中的經典名篇,應該首先基于作者的文化精神和文人個性,并通過理解、借鑒來促進自己的心智提升。下面以郁達夫《故都的秋》教學設計為例具體說明。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
【分類號】:G633.3
【正文快照】: 對散文這一體裁來說,作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解讀、課件的實景呈現、據此展開的品是作者的產物,一篇都來得強”“,現代的散文,卻更是帶想象以及聯(lián)想相關詩文,都要緊緊 散文的生成,往往是作者心智的自然驅使流諸筆端。而作者的心智與其學識、涵養(yǎng)、個性、見解、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郁達夫;;故都的秋[J];新語文學習(初中版);2009年11期
2 郝世寧;;賞《故都的秋》的節(jié)奏美[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16期
3 郁達夫;;故都的秋[J];晚霞;2010年16期
4 郁達夫;;故都的秋[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0年10期
5 郁達夫;;故都的秋[J];高中生;2012年34期
6 郁達夫;;故都的秋[J];祝你幸福(午后);2013年11期
7 郁達夫;;故都的秋[J];青蘋果;2004年04期
8 姚海嬰;《故都的秋》的色彩[J];現代語文;2004年01期
9 黃橋新,余小娟;為悲涼找些理由——兼論《故都的秋》之秋味[J];中學語文;2004年21期
10 夏永祥;;《故都的秋》板書設計[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馬俊強;;語文課《故都的秋》教學設計[A];2012年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教學設計主題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第二高級中學 胡溢芙;散文解讀之密鑰——形象透析[N];中國教師報;2007年
2 藍寶生;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兩下子[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江蘇省阜寧縣陳集中學 劉正將;視通萬里 思接千載[N];學知報;2011年
4 羅伏華;對語文新課改的幾點反思[N];中國教師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一飛;《故都的秋》之文本解讀與教學設計[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2 趙靜;新課程背景下《故都的秋》的教學解讀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蘇秋霞;高中語文教材中《故都的秋》解讀史[D];淮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301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30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