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莊子》之“情”
本文關鍵詞:論《莊子》之“情”
【摘要】:在眾多的莊子研究中,“情”是比較少見的一個角度,但是“情”在莊子那里有著豐富的內涵,從本體到現(xiàn)象的諸多層面都會涉及到的莊子的“情”的概念,本文希望能夠澄清歷來研究對莊子之情的誤解,即以為莊子主張“無情”,試圖從一個“情”自身辨證展開的過程來審視“情”的真正意涵。理解莊子哲學中“情”的內涵不得不追溯“情”的字義和演變。第一章梳理了先秦重要文獻典籍中“情”字的使用情況,主要可以分為“情實”義,“情感情欲”義,通“性”以及通“誠”四種用法。并且著重分析了《莊子》文本中“情”的三重含義,分別為:情實之情,情欲之情,性命之情,三者之間并非是一個凝固靜止的概念式規(guī)定,相反,三者處在一種動態(tài)而內在彼此交織滲透之中。其次,本文認為“情”既是人的現(xiàn)實存在的真實構成部分,又是人之存在真實化的一個重要向度。因此,從“情”的展開過程的角度來看,世俗之情作為現(xiàn)實的源初展開,其呈現(xiàn)的扭曲異化,生命真情的喪失,既導致了塵世之情的困境,也使得世俗之情成為現(xiàn)實轉變的起點。由此,莊子主張通過“坐忘”、“心齋”這樣作為否定性工夫的現(xiàn)實修養(yǎng)來向真實之情復歸。最后,本文分析了莊子所說的真實之情的內在邏輯,從具體而現(xiàn)實的當下綻放而言,莊子哲學的情,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即作為批判與揭露現(xiàn)實扭曲異化的源初之情(作為一種邏輯設定,這并不等于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道家自然真實之情)、當下具體生存展開中切己的生命境界之情,作為現(xiàn)實的存在之情往往是當機綻放的情態(tài)以及作為憧憬的自然之情(作為自由的自然之情),是源初之情和境界之情兩者的統(tǒng)一,它表面上與源初之情相似乃至于被理解為一個東西,但實則是經由中間現(xiàn)實展開過程的境界之情后,源初預設之情與不斷生成的境界之情不斷融合而指向一個未來狀態(tài),才是作為終極理想的自然之情。
【關鍵詞】:《莊子》 世俗之情 真實之情 自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223.5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緒論5-13
- 第一章 “情”字析義13-25
- 第一節(jié) 先秦文獻中“情”字例舉13-15
- 第二節(jié) 《莊子》中“情”字的三重涵義15-25
- 第二章 世俗之情的變奏:扭曲與轉機25-35
- 第一節(jié) 世俗生存情態(tài)的扭曲25-29
- 第二節(jié) 世俗之情醞釀的轉機29-32
- 第三節(jié) 心齋坐忘:作為否定性功夫的現(xiàn)實修行32-35
- 第三章 真實之情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莊子之情的內在邏輯35-45
- 第一節(jié) 源初之情35-38
- 第二節(jié) 境界之情38-41
- 第三節(jié) 自然之情41-45
- 結語45-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尚永亮;《莊子》在兩漢之傳播與接受[J];文學評論;2001年03期
2 陳紅映;莊子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J];楚雄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3 于民雄;自然與自由──莊子“相忘于江湖”解[J];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4 葉京;讀《莊子》拾穗——知無知 言與意[J];華夏文化;2001年03期
5 吳瑞霞;論莊子的思維與語言[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謝明仁,韋玲娜;略論莊子思想的社會基礎[J];藝術探索;2001年05期
7 金德三;莊子思想的當代意義二題[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8 包兆會;論莊子之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包兆會;二十世紀《莊子》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運生;莊子思想的發(fā)揚者——嵇康[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水德;;莊子思想三重間架論[A];三生萬物——老子思想論文集[C];2003年
2 丁媛;;論《莊子》中的審丑意識[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侯桂運;;莊子的堯舜觀[A];2009中國(諸城)大舜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于民雄;;自然與自由——莊子“相忘于江湖”解[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5 劉云章;;闡釋莊子:生命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A];醫(yī)療衛(wèi)生職業(yè)精神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季岸先;;芻議《莊子》海洋意象及其當代教育價值[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7 李建盛;;從政治哲學到詩意美學——“老莊”比較視域中的莊子美學思想[A];東方叢刊(1997年第3輯 總第二十一輯)[C];1997年
8 張艷艷;;德性與情欲的悖立與悖合——莊子人學的審美指向及意義[A];東方叢刊(2003年第3輯 總第四十五輯)[C];2003年
9 李建盛;;莊子的美學思想與先秦歷史文化語境[A];東方叢刊(1996年第1輯 總第十五輯)[C];1996年
10 袁振保;;莊子思維方式與文學藝術[A];東方叢刊(1992年第1輯 總第一輯)[C];199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長虹;劉冬穎正解《莊子》[N];中國郵政報;2007年
2 劉士林;莊子生存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N];光明日報;2007年
3 寓真;獨具只眼,透悟莊子[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趙云峰;莊子文化——可以在國際上推廣的文化品牌[N];商丘日報;2009年
5 志丹高級中學 封金河;莊子一人類精神的守護者[N];延安日報;2011年
6 ;弘揚莊子文化國際高層論壇舉行[N];光明日報;2006年
7 吳淑玲;極端化:《莊子》譎詭怪異風格之成因[N];光明日報;2007年
8 董延喜;民權的莊子 商丘的莊子 世界的莊子[N];商丘日報;2006年
9 ;莊子的世界與世界的莊子[N];光明日報;2008年
10 陳鼓應;《莊子》注譯與我的體會[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時曉麗;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2 丁媛;《莊子》丑意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洪雅琳;徐復觀的《莊子》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4 楊鵬飛;莊子審美體驗思想闡釋[D];遼寧大學;2009年
5 史國良;《莊子》內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孫紅;《莊子》闡釋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萬勇華;莊子的理想世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賈學鴻;《莊子》結構藝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焱;莊子審美體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李劍虹;自然與自由:莊子身體觀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振民;論莊子的悲情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龔平安;莊子“無為”思想的教育意蘊[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苗;莊子的“反知”與“真知”[D];西南大學;2011年
4 雷江梅;莊子政治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5 靳瑞霞;試論莊子“道”之思想體系[D];鄭州大學;2004年
6 莊鵬;淺論莊子之夢[D];云南大學;2011年
7 陳啟慶;《莊子》修辭策略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林;《莊子》方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羅媛;莊子社會觀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10 王艷;莊子之“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042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70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