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身體——叔本華、胡塞爾與具身主體的不可見性
發(fā)布時間:2024-04-17 18:27
在西方哲學史上,叔本華首先認識到,作為整個世界的阿基米德點的主體不但無法離開身體存在,而且從本質上來說不過是無形的、作為主體的身體。身體既是客體,又是主體。但這決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把作為主體的身體與作為客體的身體混為一談。在我把身體作為有形的、處在時空和因果性之中的客體來把握之前,我首先是以直接的方式把身體作為主體或"自我"來把握的。作為觀看一切的主體,身體沒有而且不能同時成為被觀看的客體。相對于可見的客體而言,作為主體的身體是不可見的。在胡塞爾后期著作中的身體現(xiàn)象學思想的啟發(fā)下,梅洛-龐蒂對作為主體的身體的不可見性做了進一步論證。在他看來,把主體理解為身體,并不能改變主體的不可見性,反而要求更加嚴格地區(qū)分作為主體的身體與作為客體的身體,不能以后者的可見性來否定或沖淡前者的不可見性,否則將有可能導致"作為可見世界的一部分的身體同時又是整個世界的前提條件"的悖論。①
【文章頁數(shù)】:7 頁
本文編號:3956749
【文章頁數(shù)】:7 頁
本文編號:39567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95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