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超道德”之間——重新理解王龍溪“四無論”的理論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4-04-16 21:36
王龍溪的"四無說"肯定了良知對于道德判斷和道德準則的決定性意義,凸顯了道德價值的純粹內(nèi)在性,在理論上將王陽明的思想向前推進了一步。王陽明的致良知則通過"良知"的知是知非,為日常世俗道德準則留出了空間,在建立超越根據(jù)和肯定日常道德準則兩者之間,建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王龍溪的"四無說"在哲學史意義上重新回到孟子學說立場,在理論上則進一步彰顯了心學傳統(tǒng)面臨的問題。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王龍溪的“四無說”:重新肯定道德價值的純粹內(nèi)在性
二、王陽明的四句教:致良知的邏輯展開
三、重新回到孟子
本文編號:3956720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王龍溪的“四無說”:重新肯定道德價值的純粹內(nèi)在性
二、王陽明的四句教:致良知的邏輯展開
三、重新回到孟子
本文編號:3956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95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