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易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7 00:11
王船山,名夫之,世稱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作為與顧炎武、黃宗羲齊名的“三大儒”之一,船山其人其學都極有特色,本文所要探討的,即是他精微獨到的易學思想。 本文引言部分首先對百余年來的船山學及船山易學的研究概況作了考察。指出目前船山學作為一門顯學,已進入多領(lǐng)域、多方法、多角度的深入探討時期,然而學界依然存在對船山思想的解讀偏差問題,船山學展現(xiàn)給研究者的可為學術(shù)空間仍然很大。筆者認為,對船山易學思想研究的關(guān)注度不夠是導(dǎo)致不能正確解讀船山的重要原因?傊痛綄W的整體研究而言,船山易學在整個船山學研究中處于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而就船山易學研究本身而言,目前學者對船山易學的研究仍然多停留在對其易學本身內(nèi)容的客觀層面的介紹上,有分量的理論探討較少;在與船山整個學術(shù)體系乃至與宋明理學的關(guān)系方面考察不夠,究竟船山易學在其龐大復(fù)雜的哲學體系中占有何種地位,發(fā)揮著何種作用,學界對此缺乏準確的定位,而這一缺失又直接影響了對船山思想的總體把握。 筆者認為,船山哲學體系的建立,是由易學切入的,易學是其體系的核心。因此若不從船山易學思想入手,實難以把握其思想體系之本質(zhì);而由易學入手解讀船山哲...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船山易學的建立
(一) 船山的時代與學術(shù)
(二) 問題意識與學術(shù)取向
(三) 對易學史的重新審視
(四) 治《易》的心路歷程
二、船山易學的基本特征
(一) 義理為宗
1.四圣同揆、《彖》、《爻》一致
2.占學一理,得失吉兇一道
(二) 象理無隔
1.《易》之全體在象
2.象理一體無隔
三、象數(shù)易學的重建
(一) 伏羲則圖畫卦說
(二) 《乾》、《坤》并建、錯綜合一
四、船山易學視野下的天人之學
(一) 一個全新總體宇宙圖景的開顯
1.道器合一、理氣合一
2.太極、太虛與太和
(二) 天人性命貫通的新視域
1.即氣而言性,理氣合性
2.性者生之理,理欲合性
3.繼善成性,人性本善
4.人道有權(quán),習與性成
(三) 價值理性意識新自覺下的工夫入路
1.為善去惡,盡心為盡性之實功
2.存養(yǎng)以盡性,學思以窮理
3.格致相因,知行相資并進
(四) 應(yīng)然生命人格的新理解
1.盡人而合天,延天以佑人
2.踐形以珍生,有欲而盡情
3.自強不息,君子日動
4.以身任天下,能興謂豪杰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船山先生對邵雍、朱熹易學的批評[J]. 梁韋弦. 船山學刊. 2004(03)
[2]王船山的經(jīng)世哲學與實踐[J]. 陳甲標. 船山學刊. 2003(03)
[3]王船山對朱子格物致知論的繼承與發(fā)展[J]. 陳代湘.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3(03)
[4]王船山《周易》哲學思想探賾[J]. 彭大成.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2(01)
[5]論明清之際的經(jīng)世實學思潮[J]. 王杰. 文史哲. 2001(04)
[6]略論明清實學思潮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步近智,張安奇. 學術(shù)月刊. 2001(01)
[7]王夫之的易學與史論[J]. 吳懷祺. 安徽大學學報. 2000(06)
[8]論易學對王夫之史學思想的影響[J]. 王記錄.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5)
[9]王夫之易學中的實有思想與清初務(wù)實學風[J]. 汪學群. 周易研究. 2000(03)
[10]論王夫之“乾坤并建”的宇宙生成發(fā)展說[J]. 吳乃恭. 孔子研究. 2000(04)
本文編號:3628913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船山易學的建立
(一) 船山的時代與學術(shù)
(二) 問題意識與學術(shù)取向
(三) 對易學史的重新審視
(四) 治《易》的心路歷程
二、船山易學的基本特征
(一) 義理為宗
1.四圣同揆、《彖》、《爻》一致
2.占學一理,得失吉兇一道
(二) 象理無隔
1.《易》之全體在象
2.象理一體無隔
三、象數(shù)易學的重建
(一) 伏羲則圖畫卦說
(二) 《乾》、《坤》并建、錯綜合一
四、船山易學視野下的天人之學
(一) 一個全新總體宇宙圖景的開顯
1.道器合一、理氣合一
2.太極、太虛與太和
(二) 天人性命貫通的新視域
1.即氣而言性,理氣合性
2.性者生之理,理欲合性
3.繼善成性,人性本善
4.人道有權(quán),習與性成
(三) 價值理性意識新自覺下的工夫入路
1.為善去惡,盡心為盡性之實功
2.存養(yǎng)以盡性,學思以窮理
3.格致相因,知行相資并進
(四) 應(yīng)然生命人格的新理解
1.盡人而合天,延天以佑人
2.踐形以珍生,有欲而盡情
3.自強不息,君子日動
4.以身任天下,能興謂豪杰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船山先生對邵雍、朱熹易學的批評[J]. 梁韋弦. 船山學刊. 2004(03)
[2]王船山的經(jīng)世哲學與實踐[J]. 陳甲標. 船山學刊. 2003(03)
[3]王船山對朱子格物致知論的繼承與發(fā)展[J]. 陳代湘.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3(03)
[4]王船山《周易》哲學思想探賾[J]. 彭大成.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2(01)
[5]論明清之際的經(jīng)世實學思潮[J]. 王杰. 文史哲. 2001(04)
[6]略論明清實學思潮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步近智,張安奇. 學術(shù)月刊. 2001(01)
[7]王夫之的易學與史論[J]. 吳懷祺. 安徽大學學報. 2000(06)
[8]論易學對王夫之史學思想的影響[J]. 王記錄.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5)
[9]王夫之易學中的實有思想與清初務(wù)實學風[J]. 汪學群. 周易研究. 2000(03)
[10]論王夫之“乾坤并建”的宇宙生成發(fā)展說[J]. 吳乃恭. 孔子研究. 2000(04)
本文編號:3628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62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