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理解程序論:利科解釋學思想研究論稿

發(fā)布時間:2020-10-30 16:55
   現(xiàn)象學的產(chǎn)生給了解釋學新的生機。現(xiàn)象學與解釋學有兩種可能的“嫁接”方式,第一種是海德格爾開創(chuàng)的理解存在論,這是一種從“此在”入手闡明“存在”的“捷徑”。這一方式通過“問題的突然倒轉(zhuǎn)”,不是把“理解”首先看作是一種認識方式,而只是看作為一種存在方式。這一方式忽視了注釋學、歷史學或精神分析等學科的研究對于存在接近的意義,有明顯的忽視歷史、語言和反思的傾向。理解指向存在,然而,存在寓于方法中,只有通過方法才能通向存在,在提出存在的性質(zhì)的問題之前必須先衡量一下認識的能力。因此,需要走一條異于“捷徑”的從方法論著手的“漫長迂回的路線”,在本體論的基礎(chǔ)上把作為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解釋學同哲學解釋學統(tǒng)一起來。我們需在語言本身之內(nèi)而不是通過“此在”分析來尋找理解是存在方式的指示。這條語言分析之路從語義學開始,具體包括對意義建筑體、象征、隱喻一指明等的分析,通過反思達到理解的存在論根源。通過這條“漫長的路程”,指明一條朝向當代哲學的道路。
【學位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6
【中圖分類】:B08
【文章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前利科解釋學的問題史
    第一節(jié) 前理解存在論的問題史
    第二節(jié) 現(xiàn)象學的興起與理解存在論
    第三節(jié) 兩種可能的“嫁接”
第二章 象征
    第一節(jié) 雙重意義
    第二節(jié) 象征與解構(gòu)
    第三節(jié) 結(jié)構(gòu)主義
第三章 隱喻語義學
    第一節(jié) 詞語的隱喻
    第二節(jié) 形象化表達
    第三節(jié) 隱喻的真理與文本的隱喻
第四章 反思與存在
    第一節(jié) 自我
    第二節(jié) 反思
    第三節(jié) 存在
余論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后記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孝感;語法與語義的辯證關(guān)系[J];現(xiàn)代外語;1991年02期

2 陳維振;實證主義語義學批判[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3 陳靜茹,李全福;語用學與語義學之再觀[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4 游澤清;;多媒體畫面語言中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11期

5 李弘,王寅;語義理論與翻譯研究——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的解釋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10期

6 周曉東;方芳;;社會文化和語言的聯(lián)想意義(英文)[J];語文學刊;2006年03期

7 周志遠;;詞匯意義研究的新視域:詞匯語用學[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范建華;;論語義學與大學英語教學[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王群;;語義學理論在俄語詞匯教學中的應(yīng)用[J];長春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10 馬菁;;英語委婉語中的聯(lián)想意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亮;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吳莊;漢語基數(shù)詞語義和語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3 馮名正;Web服務(wù)組合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4 張佩云;基于語義的Web服務(wù)組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5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6 俞詠梅;現(xiàn)代語言哲學視域中的漢語語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殷杰;哲學對話的新平臺[D];山西大學;2002年

8 楊華;俄英句子命題結(jié)構(gòu)的稱名學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孫國俊;語言歧義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文衛(wèi)平;英漢驢子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清;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義學與語用學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2 王巖;語義學視野中的音樂意義研究[D];吉林藝術(shù)學院;2009年

3 郭菲;設(shè)計語義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顧鋒強;蒙太格語法研究述評[D];西南大學;2006年

5 賀燕;現(xiàn)代維吾爾語量詞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6 寶音;蒙古語常用動詞與名詞的義位組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李海波;語言游戲論與自然語言量化結(jié)構(gòu)[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8 李媛;英語腦筋急轉(zhuǎn)彎的語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丁淑華;我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麗;俄語認知命題態(tài)度謂詞句的邏輯語義及其語用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627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8627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cd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