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學解釋出發(fā)的中西比較及其結論
發(fā)布時間:2020-07-15 09:12
【摘要】: 隨著中西交流的日漸深入,中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里都有著不錯的相互借鑒。中西比較作為一種中西交流的有意義的嘗試,在各個領域已經得到體現(xiàn)和展開。中西科學方面的比較作為其中的一個向度,對于促進中西科學各自的發(fā)展無疑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試圖以科學解釋為媒介,通過中西科學解釋的歸納與比較,對中西科學深層次的方面進行一定深度的討論。文章共分五章: 第一章論證了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科學解釋的簡單介紹;以及科學解釋作為一種概念框架的探討。 第二章介紹了西方的科學解釋,論證了標準的西方科學解釋并對其進行了修正,并總結了西方科學解釋的特點。 第三章從中國古代科學史實出發(fā),概括了中國古代科學解釋的簡單模式及其特征。 第四章對中西科學解釋進行了幾個方面的比較。并補充說明了歷史主義所可能產生的問題。 第五章就比較所得進行應用性研究,得出了幾個比較有意義的結論。包括:“天人合一”的借鑒;認知科學的深層次辨析;中西科學解釋模型與科學理論的探討;“李約瑟難題”的嘗試性解決。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于總結概括了中國古代的科學解釋及其特點。以科學解釋為媒介對中西科學進行比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N02
本文編號:2756294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N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汝發(fā);關于李約瑟及其“李約瑟難題[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2 張華夏;科學解釋標準模型的建立、困難與出路[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01期
3 盛新娣;關于“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之斷言的反思[J];社會科學;2003年10期
4 曹志平;論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解釋觀[J];中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李醒民;科學解釋的歷史變遷[J];自然辯證法研究;1987年05期
6 錢兆華;對“李約瑟難題”的一種新解釋[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8年03期
7 王前;中國傳統(tǒng)科學中“取象比類”的實質和意義[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7年04期
本文編號:2756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75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