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達默爾實踐哲學視角下歌德語言的自然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5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劍鳴;;俯仰之間(外兩篇)[J];創(chuàng)作評譚;2011年04期
2 馬琳;;由《歌德談話錄》談創(chuàng)作[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3 葉雋;;戰(zhàn)后六十年的歌德學(一九四五-二○○五)——歌德學術史研究[J];東吳學術;2011年03期
4 丁時磊;;伽達默爾的闡釋學思想和翻譯標準[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8期
5 道格拉斯E.米勒;程遠;;歌德色彩研究新論:英譯本《色彩學》[J];新美術;2011年03期
6 王笑容;;浮士德音樂研究綜述[J];黃河之聲;2011年12期
7 牛文君;;“詮釋學的未來”國際學術會議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6期
8 葉雋;;救世理想與現世艱難——《普羅米修斯》斷片中的“宿命叛逆”現象及其思想史元素[J];德國研究;2011年02期
9 張典;;尼采對歌德的接受與反思[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搜索club[J];人生十六七;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尚武;;伽達默爾和哈貝馬斯的詮釋學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2 張能為;;伽達默爾與形而上學問題[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3 楊燕;;伽達默爾“游戲說”的人文價值[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淑花;;伽達默爾的詮釋學與古典著作解讀的批判[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5 王俊;;超越詮釋學與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哲學嘗試——利科對詮釋學與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批判研究[A];法國哲學的現代與未來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葉遠厚;;電影的儀式價值與和諧社會[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7 何華;;解讀伽達默爾解釋學中的語言轉向[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8 何衛(wèi)平;;伽達默爾為何批評接受美學?[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9 潘德榮;;詮釋學:理解與誤解[A];現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彭啟福;;理解、解釋的限制與批評的自由——對赫施新方法論詮釋學的一種解讀與批評[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楊;歌德學院舉辦活動慶祝該院成立20周年[N];文藝報;2008年
2 李霞;戀愛中的歌德[N];文藝報;2010年
3 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文;歌德寫到的一段法院史[N];人民法院報;2011年
4 安尼(書評人);中國人如何理解歌德?[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王胡;米奇尼克獲授歌德獎章[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本報特派記者 王坤寧 朱俠;“孔子”與“歌德”的對話[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7 文楚安;走近歌德[N];中華讀書報;2000年
8 余匡復;聽伽達默爾演講[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記者 陳欣然;外國語大學歌德語言中心揭牌[N];天津教育報;2010年
10 新華社記者 鄭漢根;走進歌德的世界[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靜;歌德藝術觀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胡傳順;伽達默爾倫理學的釋義學意義探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關英菊;從“獨白”到“對話”[D];吉林大學;2008年
5 黃偉;返回藝術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學;2006年
6 張穎慧;伽達默爾審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馮茁;論教育場域中的對話[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孫麗君;哲學詮釋學視野中的藝術經驗[D];山東大學;2005年
9 周險峰;教育文本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凱;孟子的詮釋思想[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紅;伽達默爾實踐哲學視角下歌德語言的自然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于彥超;伽達默爾解釋學解釋有效性批判[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帆;翻譯研究中的哲學詮釋[D];廣西大學;2007年
4 常春雨;伽達默爾解釋學的實踐哲學轉向[D];山西大學;2007年
5 韓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廈門大學;2007年
6 馬秀春;哲學詮釋學視域下教育觀的重新審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杜春峰;伽達默爾的法律解釋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莉;伽達默爾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9 李齊;伽達默爾解釋學真理觀[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黃文前;試論“視域融合”[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701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70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