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伽達默爾實踐哲學視角下歌德語言的自然性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12:49
【摘要】:實踐哲學是貫穿伽達默爾一生的研究主線,從詮釋學的“實踐”擴展到人類倫理的“實踐”,伽達默爾研究的側重點雖然發(fā)生過轉移,但“實踐”的實質意味沒有發(fā)生改變。在《真理與方法》中,伽達默爾對于語言的形而上學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完整的本體論圖景,語言不是工具或器械,而是作為人與世界的關系且與世界觀的擴展密切相關。這與他重新闡述的“實踐”概念相契合,面對科學時代異化了的“實踐”觀,伽達默爾追溯亞里士多德的“實踐”(praxis)和“實踐智慧”(phronesis),呼吁被科學技術迷花了眼的人們放慢腳步,別再一味追逐結果和目的,而是反思一下行為本身,關注一下人性和真正的“善”(good)。 當伽達默爾把他的視線轉向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時,他發(fā)現科學技術的可怕滲透已經將語言的多樣性、生動性和自然性統(tǒng)統(tǒng)抹殺掉了,連同日常的報刊書籍都充斥著大量的標準德語,即差不多標準德語(Beinahe-Deutsch)。那么,歌德這個在德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被稱為“天才”的人因為懷揣著對“自然性”的堅定守護而走進伽達默爾的視野,伽達默爾發(fā)現歌德堅守的“自然性”正是能夠喚醒二十世紀德國文學乃至整個社會之活力和生氣的力量。他發(fā)現,在對科學技術的反思和對人性的關懷上,歌德與自己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天才的歌德在二十幾歲時創(chuàng)作的作品里就已經將充滿自然性的語言揮灑地淋漓盡致,他大膽地反對專制制度和那些被宮廷當作工具的文學作品。歌德對于自然性的呼吁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他細致地區(qū)分了自然性與藝術性,同時也加強了二者的聯系,進而將它們融合為一體,而后闡明真正的藝術性是更高層次的自然性,是超越自然的上升了的第二自然。在伽達默爾看來,歌德的自然性無法和社會性脫離,歌德作品里的方言、不單純的韻和不一致性都體現出歌德對社會性的訴求,歌德是愛社交的人,歌德的語言是社交的語言,基于這些歌德逐漸走進了伽達默爾的實踐哲學框架。 在本文中,我用伽達默爾實踐哲學的視角看待歌德,將分別從反思、開放性與完整性、對話與共同體這三個維度展開。歌德讓作品里的人反思,他把自己對人性的追問都嵌入到敘述流中,這與伽達默爾對反思的情結如出一轍,伽達默爾提醒我們去思考行為的動機和前提,反思人類自身,而不是緊隨科技的腳步一刻不停地跑。歌德作品里的斷章殘片和不單純的韻都是開放性的象征,作品的開放性才能成就讀者那里的完整性,詩性的完整性應該由詮釋者來賦予,這又與伽達默爾的開放性不謀而合。歌德熱愛社交性的對話,一方面從談話中獲取真正屬于大眾的創(chuàng)作素材,更重要的是用對談克服孤立,用對談成就共同體一致意見的達成,這與伽達默爾本體論的語言觀相似,語言是世界觀,語言的開放性成就了對談的可能性,語言的社交作用成就了真正自然生動的社會。歌德的語言正是伽達默爾實踐哲學框架里充滿社交性的自然的語言。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伽達默爾實踐哲學的思路與歌德語言的自然性之間存在緊密的呼應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5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劍鳴;;俯仰之間(外兩篇)[J];創(chuàng)作評譚;2011年04期

2 馬琳;;由《歌德談話錄》談創(chuàng)作[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3 葉雋;;戰(zhàn)后六十年的歌德學(一九四五-二○○五)——歌德學術史研究[J];東吳學術;2011年03期

4 丁時磊;;伽達默爾的闡釋學思想和翻譯標準[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8期

5 道格拉斯E.米勒;程遠;;歌德色彩研究新論:英譯本《色彩學》[J];新美術;2011年03期

6 王笑容;;浮士德音樂研究綜述[J];黃河之聲;2011年12期

7 牛文君;;“詮釋學的未來”國際學術會議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6期

8 葉雋;;救世理想與現世艱難——《普羅米修斯》斷片中的“宿命叛逆”現象及其思想史元素[J];德國研究;2011年02期

9 張典;;尼采對歌德的接受與反思[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搜索club[J];人生十六七;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尚武;;伽達默爾和哈貝馬斯的詮釋學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2 張能為;;伽達默爾與形而上學問題[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3 楊燕;;伽達默爾“游戲說”的人文價值[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淑花;;伽達默爾的詮釋學與古典著作解讀的批判[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5 王俊;;超越詮釋學與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哲學嘗試——利科對詮釋學與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批判研究[A];法國哲學的現代與未來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葉遠厚;;電影的儀式價值與和諧社會[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7 何華;;解讀伽達默爾解釋學中的語言轉向[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8 何衛(wèi)平;;伽達默爾為何批評接受美學?[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9 潘德榮;;詮釋學:理解與誤解[A];現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彭啟福;;理解、解釋的限制與批評的自由——對赫施新方法論詮釋學的一種解讀與批評[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楊;歌德學院舉辦活動慶祝該院成立20周年[N];文藝報;2008年

2 李霞;戀愛中的歌德[N];文藝報;2010年

3 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文;歌德寫到的一段法院史[N];人民法院報;2011年

4 安尼(書評人);中國人如何理解歌德?[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王胡;米奇尼克獲授歌德獎章[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本報特派記者 王坤寧 朱俠;“孔子”與“歌德”的對話[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7 文楚安;走近歌德[N];中華讀書報;2000年

8 余匡復;聽伽達默爾演講[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記者 陳欣然;外國語大學歌德語言中心揭牌[N];天津教育報;2010年

10 新華社記者 鄭漢根;走進歌德的世界[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靜;歌德藝術觀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胡傳順;伽達默爾倫理學的釋義學意義探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關英菊;從“獨白”到“對話”[D];吉林大學;2008年

5 黃偉;返回藝術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學;2006年

6 張穎慧;伽達默爾審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馮茁;論教育場域中的對話[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孫麗君;哲學詮釋學視野中的藝術經驗[D];山東大學;2005年

9 周險峰;教育文本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凱;孟子的詮釋思想[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紅;伽達默爾實踐哲學視角下歌德語言的自然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于彥超;伽達默爾解釋學解釋有效性批判[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帆;翻譯研究中的哲學詮釋[D];廣西大學;2007年

4 常春雨;伽達默爾解釋學的實踐哲學轉向[D];山西大學;2007年

5 韓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廈門大學;2007年

6 馬秀春;哲學詮釋學視域下教育觀的重新審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杜春峰;伽達默爾的法律解釋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莉;伽達默爾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9 李齊;伽達默爾解釋學真理觀[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黃文前;試論“視域融合”[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

本文編號:27014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7014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6b6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