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心論淺議
發(fā)布時間:2020-04-20 00:25
【摘要】:本文寫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理解“心”在荀子思想中的內涵與地位,“心”與“性”之間的關系,以及“心”在“性”化惡為善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就先秦時期“心”的一般意義作了簡略的論述,然后對荀子之“心”的內涵與功能做了簡要的分析。之后,本文對“性”的涵義做出了兩個層次的區(qū)分,并分析了“性”、“情”“欲”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心”與“性”之間的關系,對“性惡”的根源進行了探討。最后,本文論述了“心”的修養(yǎng)工夫,明確了“心”在“化性起偽”的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荀子主性惡,本文認為“心之所可失理”即“心”對“道”認知能力的偏差,是“性惡”成為可能的根本原因,而化性起偽的關鍵在于“心”通過一定的修養(yǎng)工夫,從而由情欲之心轉化為虛壹而靜的大清明之心,人們依據大清明之心“知道”、“體道”,以成善致治。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222.6
本文編號:2633918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22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廖曉煒;;從禮論的視角看荀子天人關系說[J];邯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馬振鐸;孟、荀的人性學說以及二者的對立和互補[J];哲學研究;1993年12期
3 卞修全,朱騰;荀子禮治思想的重新審視[J];哲學研究;2005年08期
4 梁濤;;“以生言性”的傳統(tǒng)與孟子性善論[J];哲學研究;2007年07期
5 陳中浙;;論荀子的“養(yǎng)人之欲”觀[J];哲學研究;2008年10期
6 丁四新;天人·性偽·心知──荀子哲學思想的核心線索[J];中國哲學史;1997年03期
7 張奇?zhèn)?荀子禮學思想簡論[J];中國哲學史;2002年02期
8 路德斌;荀子人性論之形上學義蘊——荀、孟人性論關系之我見[J];中國哲學史;2003年04期
,本文編號:26339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63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