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的生成邏輯
本文選題:西方馬克思主義 + 現(xiàn)代性批判; 參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西方馬克思主義"啟蒙"和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的"現(xiàn)實性"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重新認識和解釋,開辟了一條異于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獨具特色的現(xiàn)代性批判道路。現(xiàn)代性的"啟蒙機制"和其歷史生成中的內在矛盾,透視了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西方哲學突破現(xiàn)代性局限的理論嘗試,并在將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兩者的比較視域中鋪展西方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的邏輯理路,同時彰顯西方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性批判的理論特質。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reality" of Marxist critical theory of modernity, the western Marxist "enlightenment" and critique theory of modernity reunderstand and explain Marxist theory. It opens up a unique critical road of modernity different from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The "enlightenment mechanism" of modernity and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in its historical generation have perspective on Marxism and the theoretical attempt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modernity in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in the western Marxism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estern Marxist modernity critique theory of logic, while highlighting the Western Marxist modernity critique of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建國以來西方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及其經驗教訓”(12&ZD12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08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傳開;方敏;;馬克思哲學視域下的現(xiàn)代性[J];哲學研究;2007年01期
2 錢厚誠;;“現(xiàn)代性與社會理論”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8年08期
3 ;《穿越資本的歷史時空——基于唯物史觀的現(xiàn)代性批判》一書出版[J];現(xiàn)代哲學;2009年03期
4 吳曉明;文明的沖突與現(xiàn)代性批判——一個哲學上的考察[J];哲學研究;2005年04期
5 李國華;現(xiàn)代性批判與現(xiàn)代認知結構的嬗變[J];理論學刊;2005年04期
6 郗彩紅;;西方“大眾社會”概念的原初語境與現(xiàn)代性批判[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胡緒明;陳學明;;盧卡奇對現(xiàn)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及價值[J];理論探索;2007年01期
8 莊友剛;;風險社會批判: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代性批判的歷史邏輯[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9 王福生;;現(xiàn)代性批判與總體性辯證法——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解讀[J];嶺南學刊;2008年01期
10 高廣旭;;自由及其背叛——從人的存在方式看現(xiàn)代性的背反性[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曉明;;現(xiàn)代性批判與“啟蒙的辯證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紀逗;現(xiàn)代性廢墟中的“拾荒者”[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于秋陽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從現(xiàn)代性批判到文化帝國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趙海峰 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赫勒:現(xiàn)代性批判的重新出發(f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謝方;走出現(xiàn)代性的迷宮[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本文編號:2016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0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