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辜鴻銘和里雅各的《論語》英譯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0-10 20:38

  本文關(guān)鍵詞: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的《論語》翻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師范大學》 2015年

辜鴻銘和里雅各的《論語》英譯對比研究

董曉茜  

【摘要】:《論語》主要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內(nèi)容涉及到政治、文化、倫理、教育、宗教等方面,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可靠資料!墩撜Z》所表達的“仁”、“禮”、“孝悌”、“德”、“信”、“君子”等道德準則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在中國的歷史上產(chǎn)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它蘊藏的豐富的人生智慧對現(xiàn)代中國及世界人民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征,《論語》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并在各個國家傳播,其中里雅各與辜鴻銘的譯本廣為大家所熟悉。里雅各是近代英國蘇格蘭著名的傳教士和漢學家。他系統(tǒng)研究并翻譯了許多中國典籍,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傳教。另一方面,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者辜鴻銘則力圖通過翻譯《論語》改變西方人對中國及中國人錯誤的態(tài)度及觀念,讓西方人真正理解中華文明。 本文采用的是接受美學這一理論。其代表人物為德國康茨坦斯學派的姚斯和伊瑟爾。此理論以闡釋學和現(xiàn)象學為基礎(chǔ),強調(diào)讀者在文學接受過程中的作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這一理論的傳入,我國一些學者開始將之運用于翻譯研究領(lǐng)域。翻譯的過程相當于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譯者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體會來解讀源語讀本,并在翻譯過程中考慮到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文化程度、生活經(jīng)歷等方面,以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 本文對中西兩個譯本中的關(guān)鍵術(shù)語和一些具有文化概念的詞語進行對比分析。里雅各采取逐字逐句的翻譯,并提供了詳細的注釋。辜鴻銘主要通過概括大意來傳達《論語》的主題思想。通過闡述里雅各與辜鴻銘對“期待視野”的處理,討論其各自的翻譯特色以及使用的不同翻譯方法,為更好地翻譯《論語》這一文化典籍尋求更適當?shù)姆g策略。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甄春亮;里雅各翻譯的《論語》[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卞建華;文學翻譯批評中運用文學接受理論的合理性與局限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01期

3 陳旸;;《論語》三個英譯本翻譯研究的功能語言學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年02期

4 楊武能;;闡釋、接受與再創(chuàng)造的循環(huán)——文學翻譯斷想[J];中國翻譯;1987年06期

5 穆雷;;從接受理論看習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J];中國翻譯;1990年04期

6 胡開寶;胡世榮;;論接受理論對于翻譯研究的解釋力[J];中國翻譯;2006年03期

7 楊平;;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的《論語》翻譯[J];中國外語;2012年03期

8 陸惠娟;;接受美學視角下《論語》英譯本的對比研究——以理雅各和韋利譯本為例[J];文教資料;2012年3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曹威;英譯《論語》的哲學詮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倩;;哲學闡釋學的運用在翻譯研究中對作者的淡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2 孫中勤;試論翻譯中的語用等效[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陳安英;劉祥清;;女性主義語境下的譯者主體性[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商海博;;市場與商標翻譯的標準和策略商榷[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5 馬大森;揣摩詞語 見微知著[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吳海軍;;論文學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影響因素[J];邯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余晶晶;余飛;;從普特南的語義外在論看翻譯的開放性[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朱小美;陳蕾;陶芳芳;袁剛;張軍;張舒婷;;從交際翻譯視角看安徽城市公示語英譯——以合肥、蕪湖、淮南、宣城為例[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祁貞亞;;翻譯中的直譯和意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10 劉春智;;接受美學視域下的兒童文學翻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3 付蘭梅;凝眸“過渡人”的文化臉譜[D];吉林大學;2011年

4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單平;《孟子》三種英譯本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郭蘭英;“適者生存”:翻譯的生態(tài)學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陳小慰;翻譯研究的“新修辭”視角[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9 侯國金;語用標記等效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龔芬;論戲劇語言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宋春艷;從譯者主體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詞的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一帆;從功能對等理論看中西翻譯思維差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娟;楊必譯《名利場》中“good”一詞的具體化譯法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治紅;喬治·斯坦納闡釋學視角下《茶館》英譯本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谷春娜;唐宋詩詞顏色意象及其翻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鄭顆顆;接受美學觀照下的小說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瀟;語域理論與電影片名互譯初探[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兆國;;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經(jīng)典詮釋之方法——以《大學》文本詮釋為中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嚴正;;論儒學、經(jīng)學與經(jīng)典詮釋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3 楊平;;20世紀《論語》的英譯與詮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4 汪福祥;評《論語》一書的英譯問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5 韓子滿;試論方言對譯的局限性——以張谷若先生譯《德伯家的苔絲》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朱健平;;翻譯即解釋:對翻譯的重新界定——哲學詮釋學的翻譯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肖濱;經(jīng)典:在問和答的結(jié)構(gòu)之中[J];江海學刊;2004年01期

8 程鋼;;現(xiàn)實關(guān)懷與人性思辨——史華慈《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解讀[J];科學文化評論;2005年04期

9 程鋼;理雅各與韋利《論語》譯文體現(xiàn)的義理系統(tǒng)的比較分析[J];孔子研究;2002年02期

10 周光慶;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解釋學之核心精神[J];孔子研究;200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東波;《論語》英譯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洪曉麗;仁:作為道德本體的構(gòu)成[D];復旦大學;2008年

3 袁洪英;當代社群主義自我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韓翔宇;論伽達默爾理解觀的性質(zhì)[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石書蔚;安樂哲孔子哲學研究與中西哲學會通[D];吉林大學;2007年

3 Joseph E.Harroff(冷溪);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儒學詮釋學[D];山東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興鍾;;怪文人辜鴻銘[J];讀書;1989年Z1期

2 汪豐敢;學通中外 一代鴻儒——記國學大師辜鴻銘[J];文史雜志;1990年04期

3 高令印;;評辜鴻銘的易學思想——兼論中國文化的核心[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4 劉超先;;漢譯英的先驅(qū)辜鴻銘[J];中國翻譯;1991年02期

5 梁子;辜鴻銘現(xiàn)象[J];瞭望周刊;1991年13期

6 陳正寬;;辜鴻銘未必無理[J];人民文學;1985年06期

7 俞祖華,趙慧峰;比較文化視野里的中國人形象──辜鴻銘、林語堂對中西國民性的比較[J];中州學刊;2000年05期

8 楊念群;“辜鴻銘現(xiàn)象”的起源與闡釋:虛擬的想象抑或歷史的真實?[J];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9 文婷;辜鴻銘的怪癖奇言[J];文史天地;2003年09期

10 王宏;略論翻譯奇才辜鴻銘[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魏雋如;;辜鴻銘的愛國主義思想與當代精神文明建設(shè)[A];歷史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C];1995年

2 邱志紅;;從辜鴻銘在北大任教始末看北大“英文門”時期的師生狀況[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3 朱寶鋒;;也談譯者的讀者意識——以辜鴻銘及其《論語》英譯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朱寶鋒;;辜鴻銘翻譯活動的多元系統(tǒng)闡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湯恩佳;;儒學是中華民族的哲學與宗教[A];《國學論衡》第二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龔書鐸;[N];北京日報;2002年

2 許陽;[N];中國審計報;2004年

3 胡偉希;[N];光明日報;2007年

4 李興濂;[N];本溪日報;2008年

5 嚴春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黃興濤;[N];光明日報;2008年

7 劉東 李家春;[N];解放日報;2011年

8 趙暢;[N];解放日報;2012年

9 鐘兆云;[N];福建日報;2001年

10 楊建勇;[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唐慧麗;“優(yōu)雅的文明”:辜鴻銘的人文理想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方厚升;辜鴻銘與德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郭穎;辜鴻銘的政治心理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4 付蘭梅;凝眸“過渡人”的文化臉譜[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魯非;現(xiàn)代化語境下的辜鴻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佳;論辜鴻銘的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D];黑龍江大學;2008年

3 歐陽芳麗;翻譯家辜鴻銘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鄭玉鳳;從后殖民視角看辜鴻銘英譯儒經(jīng)中的注釋[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5 李曉輝;辜鴻銘與林語堂英譯《論語》對比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6 陳文亮;西方浪漫主義視野中的辜鴻銘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7 李帥;辜鴻銘與在華外文報刊的關(guān)系研究(1883-1928)[D];山東大學;2014年

8 王敏;辜鴻銘國學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年

9 游鳳云;從后殖民視角研究辜鴻銘的《論語》譯本[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10 姚志奮;翻譯適應選擇觀照下的辜鴻銘儒經(jīng)英譯[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的《論語》翻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66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366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c81e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