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禮義之統(tǒng)與統(tǒng)類心
發(fā)布時間:2017-12-19 13:27
本文關鍵詞:荀子的禮義之統(tǒng)與統(tǒng)類心 出處:《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新儒家 荀子 禮義之統(tǒng) 性惡 統(tǒng)類心
【摘要】:港臺新儒家尤其是牟宗三先生肯定了荀子的禮義之統(tǒng)對客觀精神的表現,稱其為"新外王的極致",然而批評他基于人性惡而視禮義之統(tǒng)出于人為,因此喪失了仁心大本,容易被極端功利化使用而走向法家。然而,從整全的視角重新審視荀子的心性論說,可以看到荀子論述的重點是能知通統(tǒng)類的統(tǒng)類心而非性惡。性惡論說是為了推演圣王盡倫盡制的政治哲學,即體現為具有時間和歷史維度的禮義之統(tǒng),而統(tǒng)類心才是禮義之統(tǒng)能夠建立的內心根基。在情與禮的關系上,雖然荀子承認禮義出自圣人的人為,然而它是基于"稱情而立文"的原則將人情導于禮之中道的人道,而并非純粹外在化的工具。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分類號】:B222.6
【正文快照】: 一牟宗三對荀子禮義之統(tǒng)的評判 牟宗三先生指出,荀子對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是由“知統(tǒng)類”“一制度”以建立“外王之極致”的“禮義之統(tǒng)”。他指出,外王的建立不能僅僅依靠圣君賢相的德慧的妙用和大圣賢惻怛的悲懷,而必須依賴組織社會人群的禮義法度,也就是百王累積的“禮義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楊秀宮;;荀子“統(tǒng)類”及其哲學[J];邯鄲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2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蘇州大學哲學系 蔣國保;大儒能“知通統(tǒng)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本文編號:1308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30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