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uPA、uPAR在卵巢腫瘤患者血清中的表達與臨床診斷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1 19:37

  本文關鍵詞:uPA、uPAR在卵巢腫瘤患者血清中的表達與臨床診斷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 卵巢腫瘤 臨床診斷


【摘要】:目的:卵巢腫瘤為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病變早期不易被發(fā)現,尤其卵巢惡性腫瘤,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多數為晚期。對于卵巢腫瘤的早期診斷及判別良、惡性是改善預后的重要步驟之一。血清腫瘤標記物是臨床醫(yī)生用于判斷卵巢腫瘤性質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血清中腫瘤標記物的升高要早于影像學改變及臨床癥狀,因而尋找一種或幾種特定的標記物對于卵巢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目前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最常使用的血清學標記物,但診斷的特異性不強,難以做到早期診斷。HE4的特異性明顯高于CA125,其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很高,在良性腫瘤及正常組織中幾乎不表達。本研究通過測定不同類型的卵巢腫瘤患者血清中u PA、u PAR含量的變化來探討u PA、u PAR對于卵巢腫瘤早期診斷的意義,并驗證u PA、u PAR同CA125、HE4聯合檢測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12月至2016年01月于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婦產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分別收集45例卵巢惡性腫瘤、42例卵巢良性腫瘤以及40例于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門診體檢未發(fā)現盆腔包塊的正常人的血清。某種診斷試驗臨床效能評價的常用指標為靈敏度、特異度、ROC曲線等,采用ELISA方法分別檢測血清中u PA、u PAR、CA125、HE4的水平,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數據,通過計算靈敏度、特異度、ROC曲線,得出結論。結果:卵巢惡性腫瘤組血清中u PA、u PAR、CA125、HE4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對照組和卵巢良性腫瘤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卵巢良性腫瘤組中u PA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u PAR、CA125、HE4在卵巢良性腫瘤組與正常人群對照組間并無明顯差異。CA125、HE4、u PA、u PAR單項檢測時CA125的靈敏度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E4、u PA、u PAR的特異度分別為96.3%、92.7%、91.5%,均明顯高于CA125(7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合檢測u PA+CA125、u PAR+CA125靈敏度均高于CA125。u PA+HE4、u PAR+HE4與HE4相比,靈敏度升高但特異度降低。聯合檢測CA125+HE4與u PA+u PAR的靈敏度分別為84.4%、8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A125+HE4與u PA+u PAR的特異度分別為76.8%、86.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繪制ROC曲線,CA125、u PA+CA125、u PAR+CA125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76、0.925、0.922;HE4、u PA+HE4、u PAR+HE4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49、0.914、0.898。聯合檢測的ROC曲線下面積均大于單項檢測,即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大于單項檢測。結論:u PA、u PAR可作為診斷卵巢惡性腫瘤的血清學指標,其中u PA可作為體檢篩查卵巢腫瘤的重要標記物;聯合u PA、u PAR能夠提高CA125對于檢測卵巢惡性腫瘤的靈敏度;HE4、u PA、u PAR診斷卵巢惡性腫瘤的特異度相近,均明顯高于CA125;u PA+u PAR與CA125+HE4的臨床價值相當,但前者特異度更高。
【關鍵詞】: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 卵巢腫瘤 臨床診斷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31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13-14
  • 第1章 引言14-16
  • 第2章 綜述16-23
  • 2.1 UPA/UPAR系統(tǒng)概述17-18
  • 2.1.1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17
  • 2.1.2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17-18
  • 2.1.3 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AI18
  • 2.2 UPA/UPAR系統(tǒng)與腫瘤的生長、侵襲、轉移18-19
  • 2.3 UPA/UPAR系統(tǒng)在卵巢癌方面的研究19-21
  • 2.4 UPA系統(tǒng)與卵巢良性病變的研究21-22
  • 2.4.1 UPA與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的研究21
  • 2.4.2 UPA、PAI-1 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研究21-22
  • 2.5 針對UPA/UPAR系統(tǒng)的靶向治療22
  • 2.6 展望22-23
  • 第3章 實驗材料和方法23-28
  • 3.1 標本來源與分組23-24
  • 3.2 標本的采集與保存24
  • 3.3 實驗試劑與儀器24-25
  • 3.4 實驗原理25
  • 3.5 實驗步驟25-27
  • 3.6 參考值和陽性值判斷27
  • 3.7 統(tǒng)計分析應用.27-28
  • 第4章 結果28-36
  • 4.1 血清中UPA、UPAR、CA125、HE4水平的比較28
  • 4.2 血清腫瘤標記物UPA、UPAR診斷卵巢惡性腫瘤的ROC曲線28-29
  • 4.3 不同血清標記物在卵巢惡性腫瘤診斷中的靈敏度、特異度29-33
  • 4.3.1 單項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29-31
  • 4.3.2 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31-32
  • 4.3.3 聯合檢測CA125+HE4與UPA+UPAR診斷卵巢惡性腫瘤的靈敏度、特異度32-33
  • 4.4 血清腫瘤標記物對于卵巢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33-36
  • 第5章 討論36-40
  • 第6章 結論40-41
  • 參考文獻41-49
  • 作者簡介及在學習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49-50
  • 致謝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薇,孔北華;卵巢腫瘤患者血清、腹水、瘤液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含量及其意義[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1年01期

2 張濤;卵巢腫瘤患者血清CEA含量的觀察[J];放射免疫學雜志;1995年06期

3 張潤玲,李智,王海林;卵巢腫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1年06期

4 閆磊,于仁波,劉彤;卵巢腫瘤患者血清CA125測定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1年02期

5 鐘向真;卵巢腫瘤患者血液流變學改變的臨床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1年11期

6 于文晶;卵巢腫瘤患者血清CA125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2年21期

7 邱海濤;;卵巢腫瘤患者的手術方式選擇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1年12期

8 馬玉屏;李如洪;;卵巢腫瘤患者191例臨床病理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年12期

9 任慶遠;;卵巢腫瘤患者血清CA125測定的診斷價值[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年06期

10 薛杰韜;樊娟;冼小燕;舒欣;;卵巢腫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年3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超;;良性卵巢腫瘤患者手術治療后護理淺析[A];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劉宇;;卵巢腫瘤患者手術的心理護理[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馮燕;毛愉燕;胡東曉;陳麗莉;沈源明;;交界性卵巢腫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術預后相關因素分析[A];2013年浙江省婦科腫瘤學術年會暨省級醫(yī)學繼續(xù)教育項目“宮頸癌篩查及子宮頸疾病規(guī)范化診治”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3年

4 馬麗麗;劉萍;滿淑紅;;卵巢腫瘤患者IL-6、CA_(125)的測定[A];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劉敏;孔北華;曲迅;;卵巢腫瘤患者自然殺傷細胞活化性受體NKG2D與其配體MICA表達的研究[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阿扎貝(Luckresse ADZABE);STIP1在卵巢腫瘤組織及血清中的表達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2 牛煒;uPA、uPAR在卵巢腫瘤患者血清中的表達與臨床診斷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呂楊;卵巢腫瘤患者大網膜結節(jié)性組織細胞/間皮細胞增生[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9553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553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d68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