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抗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抗人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抗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1]。腫瘤治療失敗導致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是轉移、耐藥和復發(fā)[2]。近年來的研究證明腫瘤干細胞在惡性腫瘤的轉移、復發(fā)及耐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4]。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的治療新策略,有望降低腫瘤轉移、復發(fā)及耐藥,提高療效,降低死亡率。 本研究首先選擇轉移能力不同的2株肝癌細胞系Be17402-V3和HepG2,采用無血清懸浮成球培養(yǎng)(sphere培養(yǎng))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腫瘤干細胞。應用流式免疫熒光和細胞免疫熒光技術檢測了PKH26、ESA、CD44、CD133、CD117等12種干細胞標志物,結果發(fā)現(xiàn)在Be17402-V3肝癌細胞系中ESA+和CD44+兩種表型的細胞在sphere培養(yǎng)細胞中被明顯富集,表明他們可能是肝癌干細胞。在HepG2細胞中,只有CD117+細胞可能是肝癌干細胞。采用流式熒光分選技術從2株肝癌細胞系中分別分選ESA+、CD44+及CD117+細胞經(jīng)體外sphere培養(yǎng),侵襲能力和耐藥性測定以及裸鼠體內(nèi)致瘤性檢測等研究,發(fā)現(xiàn)ESA+細胞具有腫瘤干細胞自我更新能力、高侵襲性、高耐藥性和在裸鼠體內(nèi)高致瘤性的特征,是肝癌細胞系Be17402-V3中的肝癌干細胞,ESA是肝癌干細胞的標志物之一。用同樣的技術首次在細胞系HepG2中也證明CD117+細胞是肝癌干細胞,CD117是肝癌干細胞的標志物之一。至此,我們成功地建立了肝癌干細胞的體內(nèi)成瘤細胞模型,為研究抗人肝癌干細胞抗體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成功建立肝癌干細胞的細胞模型及體內(nèi)成瘤模型的基礎上,我們對前期篩選獲得的抗人肝癌干細胞的2株單抗15D2和15B7進行了生物學特性及單抗靶向肝癌干細胞治療肝癌的體內(nèi)實驗研究。首先采用雙色免疫熒光及雙色流式熒光檢測的結果發(fā)現(xiàn),15D2單抗能與肝癌干細胞標志物ESA、PKH26共染,表明該抗體識別的是肝癌干細胞。流式分選獲得的15D2+細胞經(jīng)體外sphere培養(yǎng)、侵襲性、耐藥性及體內(nèi)致瘤性檢測分析,發(fā)現(xiàn)15D2+細胞與15D2細胞比較,具有高度自我更新、高耐藥性和裸鼠體內(nèi)高致瘤性的腫瘤干細胞特征,證明15D2單抗是抗肝癌干細胞的特異性單抗。體外功能研究結果顯示,15D2單抗能顯著抑制肝癌干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侵襲功能.抑制率分別達41.7%、35%和11.9%,表明15D2單抗是抗人肝癌干細胞的功能性抗體。15D2單抗靶向肝癌干細胞治療肝癌的動物體內(nèi)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接種腫瘤細胞2個月,停藥1個月時,高、中、低劑量的15D2單抗治療組抑制肝癌生長的抑制率分別為82.6%、71.4%和60%,單抗高劑量聯(lián)合化療藥順鉑治療的抑制率為91%,但單用化療藥順鉑的抑制率為56.7%,而且近3周單用化療組腫瘤生長加快,顯示腫瘤復發(fā),這些結果表明抗肝癌干細胞單抗高劑量聯(lián)合化療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用化療藥,并略優(yōu)于單用抗體組,表明15D2單抗靶向肝癌干細胞,不僅能明顯抑制腫瘤生長,而且還能治療腫瘤的復發(fā)和耐藥,這些結果讓我們看到靶向腫瘤干細胞治療有望通過抑制腫瘤復發(fā)轉移,突破耐藥而減少死亡率延長生存期的希望。 采用同樣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我們也證明了抗人肝癌干細胞單抗15B7是抑制識別人肝癌干細胞的單抗,15B7+細胞具有肝癌干細胞的高度自我更新、高侵襲等腫瘤干細胞的特征。體外功能研究也證明,15B7單抗能顯著抑制肝癌干細胞的sphere增殖及成球生長,其抑制率分別達50.3%和32.4%抑制遷移侵襲的抑制率達7.8%,表明15B7單抗也是一株抗人肝癌干細胞的功能性單抗。
【關鍵詞】:肝癌細胞系 肝癌干細胞 抗人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抗 抗體靶向治療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35.7
【目錄】:
- 圖表索引7-10
- 英文~.略詞10-11
- 摘要11-13
- Abstract13-15
- 文獻綜述15-23
- 前言23-26
- 材料與方法26-40
- 一、實驗材料26-32
- 1.細胞26
- 2.動物26-27
- 3.主要試劑27-30
- 3.1 抗體27-28
- 3.2 常用試劑及材料28-30
- 4.主要儀器與設備30
- 5.計算機分析軟件30-31
- 6.主要自配試劑及其配方31-32
- 二、實驗方法32-40
- 1.肝癌細胞的培養(yǎng)32
- 1.1 人肝癌細胞系Bel7402-V3的傳代與培養(yǎng)32
- 1.2 人肝癌細胞系HepG2的傳代與培養(yǎng)32
- 2.肝癌干細胞相關亞群的無血清懸浮培養(yǎng)(sphere培養(yǎng))32
- 3.雜交瘤細胞的培養(yǎng)32
- 4.PKH26染色32-33
- 5.流式細胞術分析或分選33
- 6.雙色流式熒光分析或分選33-34
- 7.細胞免疫熒光34
- 8.雙色細胞免疫熒光34
- 9.原位細胞免疫熒光34-35
- 10.免疫組織化學檢測35
- 11.肝癌干細胞體外生物學特征的分析35-37
- 11.1 自我更新能力檢測35
- 11.2 增殖能力檢測35-36
- 11.3 耐藥能力檢測36
- 11.4 侵襲能力檢測36-37
- 12.肝癌干細胞體內(nèi)致瘤能力的分析37
- 13.抗肝癌干細胞單抗對肝癌干細胞生物學功能影響的分析37-38
- 13.1 抑制自我更新能力的檢測37
- 13.2 抑制侵襲能力的檢測37-38
- 13.3 抑制遷移能力的檢測38
- 14.單抗靶向肝癌干細胞治療肝癌的體內(nèi)實驗研究38
- 15.疏水層析純化IgM抗體38-39
- 16.統(tǒng)計學分析39-40
- 第一部分 人肝癌干細胞的分離與鑒定40-65
- 一、前言40-42
- 二、實驗結果42-61
- (一) 人肝癌細胞系Bel7402-V3中腫瘤干細胞的分離與鑒定42-54
- 1、PKH26染色檢測肝癌干細胞42-43
- 2、流式熒光檢測sphere細胞中肝癌干細胞的相關標志物43
- 3、雙色流式熒光檢測ESA~+CD44~+細胞在sphere細胞中的富集43-44
- 4、ESA~+CD44~+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分析44-46
- 5、ESA~+CD44~+細胞的侵襲能力分析46-47
- 6、ESA~+CD44~+細胞的體內(nèi)致瘤能力分析47-48
- 7、PKH26染色檢測球形生長的腫瘤干細胞ESA的表達48-49
- 8、ESA~+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分析49-50
- 9、ESA~+細胞的耐藥能力分析50-52
- 10、ESA~+細胞的侵襲能力分析52-53
- 11、ESA~+細胞的致瘤能力分析53-54
- (二) 人肝癌細胞系HepG2腫瘤干細胞的分離鑒定54-61
- 1、sphere培養(yǎng)及PKH26染色檢測肝癌千細胞54
- 2、流式熒光檢測sphere細胞中肝癌干細胞的相關標志物54-55
- 3、細胞免疫熒光檢測CD117~+細胞在sphere細胞中的富集55-56
- 4、CD117~+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的檢測分析56-57
- 5、CD117~+細胞體外增殖能力檢測57-58
- 6、CD117~+細胞的耐藥能力檢測58-59
- 7、CD117~+細胞在SCID小鼠體內(nèi)的成瘤能力分析59-61
- 三、討論61-64
- 四、小結64-65
- 第二部分 抗肝癌干細胞單抗的研究65-93
- 一、前言65-69
- 二、實驗結果69-88
- (一) 抗人肝癌干細胞單抗15D2的研究69-81
- 1、PKH26檢測15D2單抗識別肝癌干細胞69-70
- 2、流式熒光檢測15D2~+細胞在sphere細胞中的富集70
- 3、雙色免疫熒光檢測15D2識別ESA~+的肝癌干細胞70-71
- 4、雙色流式熒光檢測15D2和ESA雙陽性細胞的比例71-72
- 5、15D2~+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檢測72-73
- 6、15D2~+細胞的耐藥性分析73-74
- 7、15D2~+細胞的致瘤能力分析74-75
- 8、15D2單克隆抗體的純化75
- 9、15D2單抗抑制肝癌干細胞增殖能力的比較75-76
- 10、15D2單抗抑制肝癌干細胞的侵襲能力76-77
- 11、15D2單抗抑制肝癌干細胞的遷移能力77-78
- 12、15D2單抗靶向肝癌干細胞治療肝癌的體內(nèi)實驗研究78-81
- (二) 抗人肝癌干細胞單抗15B7的研究81-88
- 1、PKH26檢測15B7單抗識別肝癌干細胞81
- 2、流式熒光檢測15B7~+細胞在sphere細胞中的富集81-82
- 3、雙色免疫熒光檢測15B7識別ESA~+的肝癌干細胞82-83
- 4、流式雙色細胞熒光檢測15B7和ESA雙陽性細胞的比例83
- 5、15B7~+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檢測83-84
- 6、15B7~+細胞的侵襲能力分析84-85
- 7、15B7單抗抑制sphere細胞的增殖能力85-86
- 8、15B7單抗抑制肝癌干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86
- 9、15B7單抗抑制肝癌干細胞的侵襲能力86-88
- 三、討論88-91
- 四、小結91-93
- 參考文獻93-99
- 致謝99-10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0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清成,張向東,梁長春,杜英,李紅偉;腦卒中患者鞘內(nèi)神經(jīng)干細胞注射半年后功能狀態(tài)評估(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09期
2 洪德恩;;史上第一例干細胞氣管移植成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09年04期
3 潘志強,張文華,孫葆忱;角膜干細胞增殖與分化表達實驗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1999年01期
4 張建新;經(jīng)絡是干細胞系——兼論物種的起源與干細胞系的進化[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5 朱薇;骨髓干細胞在肝病中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2001年04期
6 徐紅新;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肌梗死的最新進展[J];醫(yī)學新知雜志;2002年04期
7 仇逸;;人類真能“長命百歲”嗎[J];華夏星火;2002年06期
8 盛璞義,廖威明,李曉艷,李佛保,何智勇,黃綱,譚美珍;Tet-on基因表達系統(tǒng)轉染骨髓基質(zhì)干細胞和誘導調(diào)控效應檢測[J];中華骨科雜志;2003年03期
9 黃定強;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2003年03期
10 鄭漢巧,歐陽靜萍,余峰,黃衛(wèi)華,李銀萍,吳珂,龐代文;脂肪組織干細胞分化為神經(jīng)元樣細胞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峰;;脂肪干細胞向神經(jīng)元的誘導分化[A];湖北省暨武漢市病理生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王尊彥;;生長因子——劃時代食用干細胞產(chǎn)品[A];美麗人生 和諧世界——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yī)學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3 吳齊全;周君梅;張勝利;馬曉榮;高同斌;謝華;陳方;;人羊水來源干細胞向血管內(nèi)皮細胞分化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志勝;陳勝鋒;王丙云;劉林;;小鼠孤雌胚胎干細胞建系方法與效率[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劉祖梅;韓毅;杜心靈;胡燕;金滿文;;成年小鼠心臟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鑒定和離子通道特性[A];2008心血管藥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余細勇;;干細胞向心肌細胞分化的表觀調(diào)控研究[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國平;段亞琦;;干細胞與心肌梗死后的修復——機遇和挑戰(zhàn)[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郭坤元;佘妙榮;牛新清;胡亮杉;賀艷杰;曲佳;鄧蘭;涂三芳;;白血病干細胞的同種異體免疫抵抗和調(diào)節(jié)[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9 李藍;;皮膚惡性腫瘤中潛在的腫瘤干細胞[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馮凱;裴雪濤;;干細胞與現(xiàn)代組織工程學[A];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潔;思考干細胞——研究、臨床應用與產(chǎn)業(yè)化[N];科技日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聶翠蓉;抓住致癌的真正元兇[N];科技日報;2006年
3 記者 毛黎;美找到獲取干細胞的又一新來源[N];科技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天明;Geron公司永失所“愛”[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5 北京和訊 張明星;干細胞——最大的生命科學概念[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1年
6 周向東;可以讓你有一個備用的臟器[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7 記者王俊鳴;科學家說用干細胞可修補腦部損傷[N];科技日報;2002年
8 楊昆;干細胞啟動4000億美元市場[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9 章靜波;干細胞——生命科學的一個主攻熱點[N];光明日報;2000年
10 通訊員 王其玲 記者 羅堅梅;干細胞,,燃起人類絕處逢生新希望[N];杭州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西峰;骨髓源干細胞在損傷腦組織中遷移和分化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鄧蔓菁;面突外胚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多向分化及永生化[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3 江小霞;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對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4年
4 孔祥永;人胎兒肺上皮細胞的發(fā)育分化及其干細胞的初步鑒定[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龐希寧;干細胞誘導分化為神經(jīng)細胞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方利君;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轉化為皮膚組織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7 高文根;自體骨髓CD34~+干細胞移植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8 劉宏偉;骨髓干細胞動員與移植治療心肌梗死比較[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9 金丹;逆轉錄病毒介導hBMP-7基因轉染兔骨髓基質(zhì)干細胞體內(nèi)外成骨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10 郭紅延;大鼠牙髓干細胞培養(yǎng)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容雁;抗人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抗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周德存;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誘導分化為心肌細胞的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陳偉;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集落培養(yǎng)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4 徐洪璋;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相關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5 劉丹丹;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向內(nèi)皮細胞體外誘導分化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6 傅斌;人前列腺干細胞分離培養(yǎng)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D];江西醫(yī)學院;2004年
7 黃宇婷;骨髓來源干細胞異位向子宮內(nèi)膜方向分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李勇;大鼠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及BMP2在誘導其向神經(jīng)元樣細胞分化中的作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才曉君;大鼠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體外定向誘導分化為心肌樣細胞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李銀華;脂肪干細胞作為血友病A基因治療靶細胞可能性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抗人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抗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3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30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