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肺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約占80%~85%。本研究主要是為了探討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表達的情況,與其CT影像學征象、臨床特征等方面的相關性,從而為臨床醫(yī)師預測EGFR基因突變、療效判斷提供簡便有用的指標。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這些病例均為行病理檢查后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在臨床抗腫瘤治療前已行胸部CT檢查及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收集患者的EGFR基因表達情況、突變位點、臨床特征、CT影像學征象、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等相關資料,對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尋找其中是否存在有一定的相關性。結果:符合入組條件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189例,病灶最大直徑≤3cm組的突變率(59.7%),高于病灶最大直徑3cm組(41.5%),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淋巴結轉移者EFGR突變率(64.2%),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47.5%),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腫瘤毛刺征、分葉征、空洞/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氣支氣管征,是否存在胸腔積液、是否含有磨玻璃影(GGO),與EGFR基因突變表達情況無明顯相關性(P0.05)。在臨床特征方面,EGFR基因總突變率為53.4%,其突變位點一般主要位于第19外顯子和第21外顯子。女性NSCLC患者的EFGR突變率(70.6%)高于男性患者(43.8%),無吸煙史者EFGR突變率(64.1%)高于有吸煙史者(36.1%),病理類型為腺癌者EFGR突變率(60.9%)高于非腺癌者(18.2%),無臨床癥狀者EFGR突變率(69.0%)高于有臨床癥狀者(49.0%),CEA5ng/ml者EFGR突變率(61.8%)高于CEA≤5ng/ml組的突變率(43.78%),高分化的NSCLC患者EFGR突變率高于中、低分化者,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飲酒史、家族史、臨床分期、CA199、CA125、NSE等方面與EGFR基因突變情況無明顯相關性(P0.05)。結論: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胸部CT征象上,腫瘤病灶最大直徑≤3cm、伴有淋巴結轉移組的EGFR突變率更高。在臨床特征方面,女性、腺癌、非吸煙、高分化、無臨床癥狀、高CEA水平組的EGFR突變率更高。
【學位授予單位】:皖南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龍春琴;;肺腺癌EGFR突變的腫瘤標志物、影像學特點及臨床特征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年99期
2 俞哲燕;周建婭;徐旋里;鄭靜;王悅虹;周建英;;肺腺癌EGFR突變的臨床特征及影像學特點[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年02期
3 黃宇筠;袁潤強;陳應智;袁小玲;繆卓峰;莊楚璇;;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與擴增的比較及其與血清CEA水平的關系[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年01期
4 鄭軍;謝貴元;李姣;羅佳娣;文秋元;范松青;;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的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4年14期
5 肖何;王閣;王東;楊鎮(zhèn)洲;楊宇馨;;非小細胞肺癌血漿EGFR突變與腫瘤標志物水平的關系[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年14期
6 趙俊;胡向陽;;EGFR和K-ras在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7 王進峰;龍浩;;非小細胞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與癌胚抗原表達水平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2年11期
8 王瓊;呂亞莉;鐘梅;董周寰;趙坡;;非小細胞肺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變檢測分析與病理特征的關系[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9 李峻;陳艷;丁新民;;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CT征象與EGFR表達的關系[J];腫瘤學雜志;2010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雅楠;非小細胞肺癌CEA蛋白表達及提示EGFR基因突變的可行性[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7532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75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