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陽性彌漫大B細(xì)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及二代組學(xu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8 18:37
【摘要】:目的彌漫大B細(xì)胞淋巴瘤(DLBCL)是一種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EBV陽性的彌漫大B細(xì)胞淋巴瘤(非特指型)(EBV~+DLBCL,NOS)是近年來DLBCL的新亞型;化療效果差,總體預(yù)后不良。本課題擬研究分析EBV~+DLBCL患者臨床特點、預(yù)后及其相關(guān)的二代組學(xué)分子學(xué)特征,以期為探討今后潛在的臨床治療提供數(shù)據(jù)。方法1、病例: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間國內(nèi)16家醫(yī)療中心血液科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資料且年齡大于16周歲的初治DLBCL患者600例。(1)對400例≤60周歲的年輕患者進(jìn)行隨機(jī)分組,根據(jù)蒽環(huán)類藥物使用的不同劑量分成R-CHOP-50組(美羅華、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阿霉素、潑尼松)、R-CEOP-70組(美羅華、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表阿霉素、潑尼松)、R-CEOP-90組;(2)將200例60周歲的患者隨機(jī)分入R-CHOP-50及R-CEOP-70組。對262例患者進(jìn)行EBER(Epstein-Barr encoded RNAs-1)探針原位雜交,檢測淋巴瘤組織中EB病毒的表達(dá);192例患者進(jìn)行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檢測外周血EB病毒DNA拷貝數(shù)及血清EB病毒DNA拷貝數(shù);256例患者進(jìn)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檢測血清EBV抗體譜(Rta-IgG,VCA-IgG,EBNA-IgG,VCA-IgA,EA-IgM)的表達(dá);并通過SPSS 21.0對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無進(jìn)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進(jìn)行統(tǒng)計分析。2、對122例患者進(jìn)行全基因組(WGS)或全外顯子(WES)測序,對75例患者進(jìn)行靶向訪問陣列芯片測序;根據(jù)EBV狀態(tài)分組,進(jìn)行基因突變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結(jié)果1、在檢測EBER的262例患者中,EBER陽性的DLBCL患者有25例(25/262,9.54%),外周血EB病毒DNA拷貝數(shù)陽性的患者有40例(40/192,20.83%),血清EB病毒DNA拷貝數(shù)陽性的患者有15例(15/192,7.81%)。2、不論是EBER陽性患者還是EBV DNA拷貝數(shù)陽性患者,較EBER陰性患者及EBV DNA拷貝數(shù)陰性患者均在臨床特征上未見顯著性差異;EA IgG~+DLBCL較EA IgG~-DLBCL更傾向發(fā)生于年輕女性(p=0.0406,p=0.0061),EBNA IgG~+DLBCL較EBNA IgG~-DLBCL患者則更多見于non-GCB表型患者(p=0.0323),VCA IgA~+DLBCL患者常伴隨較高的AA分期、IPI評分及LDH水平(p=0,0204,p=0.0156,p=0.0027)。3、EBER~+DLBCL患者較EBER~-DLBCL患者具有更差的預(yù)后(平均生存:33.64月VS 47.52月,PFS:p=0.0020,OS:p0.0001);外周血EBV DNA陽性DLBCL患者與外周血EBV DNA陰性DLBCL患者在全年齡組患者中預(yù)后無顯著性差異,但在老年組患者中其生存具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其陽性患者具有更差的預(yù)后(PFS:p=0.0274,OS:p=0.0259);而血清EBV DNA陽性DLBCL、VCA IgA~+DLBC患者較血清EBV DNA陰性DLBCL、VCA IgA~-DLBCL患者在年輕組患者中PFS顯著縮短(p=0.004、p=0.042),而在其他年齡組上無顯著差異。此外EBNA IgG~+DLBCL患者較EBNA IgG~-DLBCL在年輕組PFS有延長趨勢。不論是EBER~+DLBCL患者,還是EBNA IgG~+DLBCL、VCA IgA~+DLBCL患者,均在接受R-CEOP-90治療組中較R-CHOP-50/R-CEOP-70組具有更好的預(yù)后。4、對二代測序結(jié)果中基因突變頻率大于5%,且文獻(xiàn)報道過的與DLBCL相關(guān)的基因進(jìn)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EBER~+DLBCL及EBER~-DLBCL在PIK3CA(27.3%VS 4.6%,p=0.0016)、TNFAIP3(18.2%VS 5.1%,p=0.0427)、PIK3CD(18.2%VS5.1%,p=0.0319)等基因突變上存在顯著性差異;KEGG分析顯示兩者在NOTCH通路(36.36%VS 12.57%,p=0.0081)、JAK-STAT通路(45.45%VS 18.29%,p=0.0146)、BCR通路(22.73%VS 6.29%,p=0.0209)及NF-κb通路(36.36%VS 10.29%,p=0.0029)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EBV~+DLBCL不僅在其臨床特征及預(yù)后上與EBV~-DLBCL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在相關(guān)分子通路上(NOTCH通路,JAK-STAT通路,BCR通路及NF-κb通路)也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在臨床治療上,提高蒽環(huán)類藥物的劑量也許可以克服EBV感染相關(guān)的DLBCL的不良預(yù)后。
【圖文】:
表 2 EBV 抗體譜與 EBER 及 EBV DNA 拷貝數(shù)相關(guān)性分析EBV DNA 拷貝數(shù)EBER外周血 血清陽性 陰性 p 值 陽性 陰性 p 值 陽性 陰性 p 值EA IgG陽性 6 45 0.3763 14 36 0.3186 3 42 1.0000陰性 9 115 27 108 12 126VCA IgG陽性 15 158 1.0000 42 144 0.2299 15 167 1.0000陰性 0 2 1 0 0 1EBNA IgG陽性 15 148 0.6028 36 130 0.3084 15 157 0.6036陰性 0 12 1 12 0 11圖 1 不同 EBV 檢測方法韋恩圖注:相交處表示同時進(jìn)行了兩種或者三種 EBV 檢測方法
31圖 2 EBER 相關(guān)的預(yù)后分析圖 A、B 為全部患者中 EBER+DLBCL 患者和 EBER-DLBCL 患者的 PFS/OS。圖 C、D 為老年組EBER+DLBCL 患者和 EBER DLBCL 患者的 PFS/OS。圖 E、F 為年輕組 EBER+DLBCL 患者和EBER DLBCL 患者的 PFS/OS 分析。
【學(xué)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3.1
本文編號:2632404
【圖文】:
表 2 EBV 抗體譜與 EBER 及 EBV DNA 拷貝數(shù)相關(guān)性分析EBV DNA 拷貝數(shù)EBER外周血 血清陽性 陰性 p 值 陽性 陰性 p 值 陽性 陰性 p 值EA IgG陽性 6 45 0.3763 14 36 0.3186 3 42 1.0000陰性 9 115 27 108 12 126VCA IgG陽性 15 158 1.0000 42 144 0.2299 15 167 1.0000陰性 0 2 1 0 0 1EBNA IgG陽性 15 148 0.6028 36 130 0.3084 15 157 0.6036陰性 0 12 1 12 0 11圖 1 不同 EBV 檢測方法韋恩圖注:相交處表示同時進(jìn)行了兩種或者三種 EBV 檢測方法
31圖 2 EBER 相關(guān)的預(yù)后分析圖 A、B 為全部患者中 EBER+DLBCL 患者和 EBER-DLBCL 患者的 PFS/OS。圖 C、D 為老年組EBER+DLBCL 患者和 EBER DLBCL 患者的 PFS/OS。圖 E、F 為年輕組 EBER+DLBCL 患者和EBER DLBCL 患者的 PFS/OS 分析。
【學(xué)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3.1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安娜;謝亞萍;徐穎;施鵬飛;錢申賢;;血漿EB病毒DNA在彌漫大B細(xì)胞淋巴瘤中的預(yù)后意義[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7年11期
2 陳萬青;鄭榮壽;曾紅梅;鄒小農(nóng);張思維;赫捷;;2011年中國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5年01期
,本文編號:2632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6324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