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19:03
【摘要】:本論文包括二部分:(一)尼洛替尼對伊馬替尼療效不滿意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研究;(二)伴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亞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第一部分尼洛替尼對伊馬替尼療效不滿意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療效研究目的評估尼洛替尼(Nilot)對伊馬替尼(IM)療效不滿意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分子生物學療效,并對預后因素進行對比分析。方法2004年2月至2014年7月連續(xù)收治的一線IM療效不滿意更換N ilot的CML-CP患者89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29例。警告組34例,失敗組55例。中位IM治療病程19個月(2.7-88個月),中位Nilot治療病程12.5個月(2.5-48.5個月)。根據(jù)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3個月的BCR-ABL基因的分子定量水平,IM期間獲得的分子學、細胞遺傳學療效以及換藥時機等的不同,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MMR和MR4.0的比較分析,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MMR和MR4.0的多因素分析,明確患者獲得分子學療效的影響因素。結果至隨訪截止,89例患者總的MMR率為48.3%,MR4.0率為27.0%。①在警告期換藥比在失敗期換藥患者有更高的3年累計MMR率(3-MMR)(P=0.0012)和MR4.0率(3-MR4.0)(P=0.0630)。獲得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y R)換藥者比未獲得的患者有更高的3-MMR(P0.0001)及3-MR4.0(P=0.0006)。IM治療3個月BCR-ABL水平IS≤10%比10%患者有更高的3-MMR(P=0.0001)和3-MR4.0(P=0.1459)。基線時BCR-ABLI S≤1%比1%患者有更高的3-MMR(P0.0001)及3-MR4.0(P=0.0481)。更換Nilot后3個月時BCR-ABLIS≤10%比10%的患者3-MMR(P0.0001)及3-MR4.0(P=0.0008)顯著提高。②IM期間獲得CCy R,基線時BCR-ABLIS≤1%是獲得更高MMR率的獨立預后因素。IM期間獲得CCy R是獲得更高MR4.0率的獨立預后因素。結論Nilot對IM療效不滿意的CML-CP患者有較好的療效;在警告期、IM期間獲得CCy R或基線時BCR-ABLI S≤1%的患者換藥有更高比例的MMR和MR4.0。二線Nilot治療3個月BCR-ABLIS10%的患者只有極少數(shù)患者獲得MMR和MR4.0。第二部分伴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亞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目的探討伴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亞型e14a3、e13a3和e19a2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臨床和實驗室特點。方法對2004至2014年染色體核型分析有t(9;22)(q34;q11),熒光原位雜交(FISH)證實為BCR-ABL融合基因陽性,而常規(guī)實時定量PCR(RQ-PCR)檢測常見BCR-ABL融合基因(b3a2、b2a2和e1a2)陰性的9例CML患者,重新設計引物進行PCR擴增,并將擴增產(chǎn)物測序,以明確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類型。對BCR-ABL融合基因擴增產(chǎn)物進行突變檢測。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9例患者核型均為t(9;22)(q34;q11),FISH檢測其BCR-ABL融合基因均為陽性,PCR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測序分析,其中5例為e14a3型,1例為e13a3型,3例為e19a2型。5例e14a3型CML患者中,男4例,女1例,中位年齡48歲,慢性期(CP)4例,加速期(AP)1例;1例e13a3型CML患者為男性,40歲,CML-CP;3例e19a2型患者2例為女性,1例男性,中位年齡44歲,均處于CML-CP,初診PLT均大于1000×109/L。5例e14a3型CML患者中4例在羥基脲(Hu)或干擾素(IFN)治療無效后進行了伊馬替尼(IM)治療,1例行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前4例患者中1例因有E255K型IM耐藥突變而對IM耐藥,改用達沙替尼后獲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y R);1例在IM治療獲CCy R后3個月復發(fā)并急變,最終死亡;2例IM治療后獲CCy R,目前狀態(tài)穩(wěn)定,仍處于CCy R,盡管其中1例有I293T突變。行HSCT治療患者目前處于CCy R。1例e13a3型CML確診后于IM口服3個月后獲得CCy R。3例e19a2型CML患者,1例Hu治療后獲得完全血液學反應,后改用IM治療,很快獲得CCy R;1例隨訪時間3個月,IM口服3個月但未監(jiān)測融合基因及染色體;1例失訪。結論伴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亞型的CML發(fā)病率極低,TKI或HSCT都可以取得療效,常規(guī)RQ-PCR可能漏檢少見的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亞型。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3.72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3.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素英;何庚榮;;幼兒型慢性髓系白血病1例[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2 朱易萍;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問題[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7年02期
3 姜爾烈;韓明哲;;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現(xiàn)狀和進展[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5年04期
4 賴永榕;蔡正文;馬R,
本文編號:2581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5816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