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原發(fā)性腹膜后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復發(fā)1例

發(fā)布時間:2019-11-24 19:38
【摘要】:正患者,女,43歲,因盆腔巨大腫物伴下腹脹痛于2016年1月3日入住我院婦科;颊咂剿伢w健,6 d前無誘因出現下腹墜脹,無惡心、嘔吐、臍周不適等癥狀,不伴有發(fā)熱、腹痛,大小便無異常改變,未予檢查及治療。腹脹持續(xù)3 d后伴下腹痛,以下腹正中為主,擠壓時明顯,疼痛程度輕,不影響日常生活。10 h前自覺肛門下墜,排便次數增多,均為
【圖文】:

顆粒細胞


間葉源性腫物,考慮血管外皮瘤,不除外惡變,待石蠟。手術操作困難,過程尚順利,麻醉滿意,共歷時約3h45min。術畢患者安返病房。術后病理大體石蠟報:(腹膜后)間葉源性腫瘤,核裂易見(6/10HPF),考慮血管源性腫瘤,建議會診。(子宮肌瘤)平滑肌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會診意見:(腹膜后)上皮樣腫瘤,瘤細胞呈片狀及大小不等的腔隙樣排列,可見核分裂象,免疫組化結果:Vim(+),Syn(-),CgA(-),WT-1(部分+),CK(-),EMA(-),Inhibin-α(+),Ki-67(約55%),符合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子宮)平滑肌瘤。見圖1~4。術后1周給予PVB方案化療1次準予出院,出院后未遵醫(yī)囑繼續(xù)化療。手術后4個月,腹脹3個月,于2016年5月15日再次入住我院普外科。B超示盆腔占位,少量腹腔積液。再次剖腹探查腹膜后手術部位(原手術縫合處)見一大小10cm×8cm×6cm包塊,遂手術切除。病理回報: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復發(fā)。術后1周給予PVB方案化療,以后間隔3周化療1次。當患者化療第3次時,盆腔再次出現一5cm×4cm×3cm包塊,患者放棄治療,32d后死亡。排列成實性巢狀并形成巨濾泡,內襯同一種細胞圖1顆粒細胞(HE,×200)圖2Vim彌漫陽性(免疫組化,×200)圖3Inhibin-a彌漫陽性(免疫組化,×200)圖4Ki-67index約55%(免疫組化,×200)討論顆粒細胞瘤屬于性索間質腫瘤,占卵巢全部腫瘤的1.5%(0.6%~3%)。腫瘤發(fā)生的年齡跨度很大,分為成人型和幼年型,95%的顆粒細胞瘤為成年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大體表現無特征性,與成年型相似。此患者無內分泌癥狀,且年齡較大,發(fā)生部位較少見,位于腹膜后,臨床未見報道。幼年型顆粒細胞瘤以瘤細胞的結節(jié)樣或彌漫性生長為特征。典型的瘤細胞核無核溝,有一定異型性,且核分裂較多(高者

免疫組化


宮)平滑肌瘤。見圖1~4。術后1周給予PVB方案化療1次準予出院,出院后未遵醫(yī)囑繼續(xù)化療。手術后4個月,腹脹3個月,于2016年5月15日再次入住我院普外科。B超示盆腔占位,少量腹腔積液。再次剖腹探查腹膜后手術部位(原手術縫合處)見一大小10cm×8cm×6cm包塊,遂手術切除。病理回報: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復發(fā)。術后1周給予PVB方案化療,以后間隔3周化療1次。當患者化療第3次時,盆腔再次出現一5cm×4cm×3cm包塊,患者放棄治療,32d后死亡。排列成實性巢狀并形成巨濾泡,內襯同一種細胞圖1顆粒細胞(HE,×200)圖2Vim彌漫陽性(免疫組化,×200)圖3Inhibin-a彌漫陽性(免疫組化,×200)圖4Ki-67index約55%(免疫組化,×200)討論顆粒細胞瘤屬于性索間質腫瘤,占卵巢全部腫瘤的1.5%(0.6%~3%)。腫瘤發(fā)生的年齡跨度很大,分為成人型和幼年型,95%的顆粒細胞瘤為成年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大體表現無特征性,與成年型相似。此患者無內分泌癥狀,且年齡較大,發(fā)生部位較少見,位于腹膜后,臨床未見報道。幼年型顆粒細胞瘤以瘤細胞的結節(jié)樣或彌漫性生長為特征。典型的瘤細胞核無核溝,有一定異型性,且核分裂較多(高者可達5/10HPF)。顆粒細胞瘤屬于低度惡性腫瘤,具有惡性潛能,有遠期復發(fā)的特性,復發(fā)時間長短不一,但有報道認為部分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可能發(fā)生迅速的復發(fā)和轉移,本例患者復發(fā)較快,僅僅4個月。所以,術后長期隨訪很有必要。卵巢以外發(fā)生的顆粒細胞瘤罕見,僅見零星報道,可以發(fā)生在腹膜后,闊韌帶,腸系膜,,網膜,肝臟,腎上腺等。追溯病史患者多曾有子宮和(或)卵巢手術史,此例患者未有此類病史,系原發(fā)于腹膜后的顆粒細胞瘤。一般以影像學發(fā)現占位性病變及急性腹痛就診,腫物多為囊實性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敏,古雅蘭,孟凡農,李哲生;喉顆粒細胞瘤1例[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年03期

2 施紫光,魏有為,金衛(wèi)東;喉顆粒細胞瘤3例[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年03期

3 張少波;肛旁顆粒細胞瘤1例[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1年07期

4 謝麗福,許麗枝;腹壁顆粒細胞瘤誤診5例[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2年04期

5 曲飛,張秀蘭,劉惠萍;顆粒細胞瘤1例[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2年02期

6 王麗梅,王學建,魏渝清,沈桂權,吳杰;喉顆粒細胞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年01期

7 褚煥明;舌顆粒細胞瘤1例[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3年05期

8 殷操,沈麗佳;舌顆粒細胞瘤1例報告[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年08期

9 王全,陳飚;顆粒細胞瘤14例臨床分析[J];四川腫瘤防治;2003年02期

10 鄒華,黃振云;喉顆粒細胞瘤1例[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明欣;張華秋;雷霆;;神經垂體顆粒細胞瘤一例并文獻復習[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朱明濤;林元相;康德智;薛毅輝;;神經垂體顆粒細胞瘤的診斷與治療(附2例報告)[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畢致;俞海安;朱鵑芬;;耳后顆粒細胞瘤[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4 朱明欣;張華楸;雷霆;;神經垂體顆粒細胞瘤1例并文獻復習[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馮昭;覃莉;夏云;;皮膚顆粒細胞瘤[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6 伍猶梁;梁軍潮;劉德平;張聿浩;杜漢強;周慧;周麗蘭;;伽瑪刀治療垂體顆粒細胞瘤1例及文獻復習[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楊連君;司曉輝;徐曉紅;安杰;束木娟;周恒花;;食管顆粒細胞瘤2例及文獻復習[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汪穎南;顧依群;王愛春;張曉波;謝俊玲;盧利娟;;卵巢囊性顆粒細胞瘤一例報道[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9 高磊;唐達星;徐珊;李民駒;;4例小兒幼年型顆粒細胞瘤臨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兒科學、小兒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曹越蘭;;皮膚顆粒細胞瘤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膚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錢夏婧;哺乳期乳腺顆粒細胞瘤1例并文獻復習[D];浙江大學;2014年

2 董U

本文編號:25655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5655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b94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