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干細胞BLM、RecQ4蛋白表達變化及意義
本文選題:乳腺癌 切入點:無血清培養(yǎng) 出處:《山東醫(yī)藥》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干細胞BLM、RecQ4蛋白表達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采用無血清培養(yǎng)法從乳腺癌MDA-MB-435細胞中分離乳腺癌干細胞(以下稱干細胞),并鑒定。觀察MDA-MB-435細胞裸鼠及干細胞成瘤能力,RT-PCR法檢測二者ATP結合盒膜轉運蛋白G2(ABCG2)mRNA相對表達量,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組化法檢測二者BLM、RecQ4蛋白表達。結果干細胞膜表面CD44+CD24-/low比例明顯高于、CD44+CD24+比例明顯低于MDA-MA-435細胞(P均0.05);兩種細胞膜表面CD44-CD24+、CD44-CD24-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裸鼠成瘤實驗結果顯示,與接種相同密度MDA-MB-435細胞比較,接種干細胞的裸鼠成瘤時間早、腫瘤體積大;干細胞ABCG2 mRNA相對表達量為0.753±0.025,MDA-MB-435細胞為0.563±0.112;兩者比較P0.05。干細胞BLM蛋白表達低、RecQ4蛋白表達高于MDA-MB-435細胞(P均0.05)。結論乳腺癌干細胞成瘤能力強;細胞BLM蛋白表達降低、RecQ4蛋白表達升高可能為其機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MtR RecQ 4 protein in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Methods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breast cancer MDA-MB-435 cells by serum-free culture.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mRNA) in nude mice and stem cells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BLMN RecQ4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the ratio of CD44 CD24-/low on the surface of dry cell membra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MDA-MA-435 cell surface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CD44-CD24 CD44-CD24-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cell surface.Compared with MDA-MB-435 cells of the same density, the tumorigenic time of nude mice inoculated with stem cells was earlier and the tumor volume was larger,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ABCG2 mRNA in stem cells was 0.753 鹵0.025 MDA-MB-435 cells (0.563 鹵0.112), compared with that of P0.05 cells.The expression of BLM protein in stem cell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MDA-MB-435 cells (P < 0.05).Conclusion the tumor forming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is strong, and the decrease of BLM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he increase of RecQ4 protein expression may be the mechanism.
【作者單位】: 貴州醫(yī)科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60349) 貴州省優(yōu)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專項基金資助項目[黔科合字(2006)57號]
【分類號】:R73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英超;張學春;劉亞輝;;乳腺癌干細胞的演變過程與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41期
2 方德聲;;乳腺癌干細胞與小分子RNA研究[J];科學;2008年01期
3 劉永強;莫敖;吳誠義;;磁探針標記乳腺癌干細胞的實驗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8年16期
4 陳佳;張?zhí)N莉;蕭紅;徐華;;微小RNA在乳腺癌干細胞中的表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14期
5 鄒偉偉;楊振林;;乳腺癌干細胞與乳腺癌[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年07期
6 易彤波;宋軍;武正炎;;乳腺癌干細胞:從基礎到臨床[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7 史亞飛;曹明智;;乳腺癌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年22期
8 劉為軍;王昆華;龔昆梅;張勇學;;乳腺癌研究及治療新靶點—乳腺癌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10年01期
9 陳健;陳增良;;乳腺癌干細胞的分選鑒定[J];癌癥;2010年03期
10 牛暢;葉棋濃;;乳腺癌干細胞和乳腺癌[J];生物技術通訊;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欣榮;單保恩;;化療對乳腺癌干細胞不同標志物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暨環(huán)境·免疫與腫瘤防治綜合交叉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付鈺潔;;;糜漫天;;乳腺癌干細胞的研究進展[A];重慶市營養(yǎng)學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馬旭;Jia Zhou;Cheng-Xiang Zhang;Xiu-Ying Li;Nan Li;Rui-Jun Ju;Wan-Liang Lu;;小檗堿靶向性脂質體及其抗乳腺癌干細胞作用機制與效應研究(英文)[A];第十一屆全國博士生學術年會(生物醫(yī)藥專題)論文集(上冊,,大會報告)[C];2013年
4 韓濤;劉軍靈;謝曉冬;;泛素樣蛋白D調(diào)控乳腺癌干細胞影響乳腺癌生物學行為的實驗研究[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5 胡春;張鳳春;;轉錄因子Nanog基因在乳腺癌干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功能研究[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李天舒邋通訊員 劉東紅;“基因導彈”可抑制乳腺癌干細胞[N];健康報;2007年
2 劉霞;鹽霉素對滅殺乳腺癌干細胞有奇效[N];科技日報;2009年
3 劉霞;鹽霉素滅殺乳腺癌干細胞有奇效[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麗莎;HIF-1α調(diào)控TAZ和GLS2對維持腫瘤干細胞表型及介導腫瘤放療耐受的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趙地;乳酸脫氫酶A和醛脫氫酶1A1的乙酰化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D];復旦大學;2014年
3 曾沃坦;干細胞樣乳腺癌細胞分離鑒定及靶向其樹突狀細胞的免疫作用[D];延邊大學;2016年
4 李闖;內(nèi)質網(wǎng)蛋白穩(wěn)態(tài)在不同來源腫瘤及乳腺癌干細胞的調(diào)控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5 胡春;轉錄因子Nanog基因在乳腺癌干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6 侯震寰;rApoptin對MCF-7乳腺癌細胞及其干細胞抑制作用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于曉棠;PTPRD在乳腺癌生物學行為及干細胞特性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李治;乳腺癌干細胞的分離與鑒定及其自我更新和耐藥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李慧慧;三陰性乳腺癌干細胞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行為的初步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10 邵軍;乙醛脫氫酶1用于乳腺癌干細胞的檢測及其生物學特性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永強;磁探針標記乳腺癌干細胞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白麗鵬;LIN28B調(diào)控人乳腺癌干細胞干性特征和糖代謝的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3 郭強;PTPMT1抑制劑—阿來西定聯(lián)合鹽霉素對乳腺癌干細胞的影響及機制初探[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趙明;RunX2對乳腺癌干細胞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周茜;DATS對乳腺癌干細胞P-gp及NF-κB的表達調(diào)控及逆轉ADM耐藥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盧穎;鹽霉素通過Notch/Hedgehog信號轉導通路對乳腺癌干細胞作用機制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張花;MicroRNA-34a對Delta-like1的調(diào)控及其對乳腺癌干細胞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陳杰;不同分子亞型乳腺癌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6年
9 朱玉芬;微環(huán)境與乳腺癌干細胞培養(yǎng)鑒定的研究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癌中的浸潤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姚慧;洛伐他汀對乳腺癌干細胞特性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026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70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