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ed-2與Rab11相互作用影響大鼠腎上腺髓質(zhì)嗜鉻瘤細胞PC12分化
本文關鍵詞:Spred-2與Rab11相互作用影響大鼠腎上腺髓質(zhì)嗜鉻瘤細胞PC12分化
【摘要】:Spred (Sprouty related with EVH1 domain)蛋白家族是一類酪氨酸激酶結合蛋白。Spred蛋白由三個結構域組成,分別為:N端EVH-1結構域,中央KBD結構域和C端SPR結構域。目前哺乳動物中發(fā)現(xiàn)的Spred蛋白家族成員主要為Spred-1、Spred-2、Spred-3和Eve-3。 Spred-3缺少KBD結構域,Eve-3僅含有EVH-1結構域。Spred特異性抑制多種生長因子誘導的Ras/Raf/Erk信號通路活化,抑制細胞分化,但具體機制復雜,有待進一步闡明。Spred2在不同腺體和分泌組織中均有較高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內(nèi)囊泡狀結構,與循環(huán)內(nèi)吞體標志蛋白Rab11共定位。Rab11參與細胞內(nèi)囊泡運輸,促進神經(jīng)突生長。我們之前的研究及其他研究均表明,Spred-2抑制大鼠腎上腺髓質(zhì)嗜鉻瘤細胞PC12分化,但機制不明。我們推測Rab11可能參與Spred-2調(diào)控的PC12細胞分化。本研究發(fā)現(xiàn)Spred-2與Rabll相互作用,并且與自噬標志蛋白LC3存在共定位。研究結果如下:1、免疫熒光檢測HeLa細胞內(nèi)源Spred-2與內(nèi)源Rab11定位,結果表明二者在胞漿中存在聚點狀的共定位;將Myc-Spred-2與HA-Rab11共轉(zhuǎn)至293T細胞經(jīng)Anti-Myc抗體免疫共沉淀,免疫印跡結果表明Spred-2與Rab1 1存在相互作用。2、將Myc-Spred-2野生型及其各個結構域缺失突變體,分別與HA-Rab11共轉(zhuǎn)至293T細胞,以Anti-Myc抗體免疫共沉淀,免疫印跡結果表明Spred-2蛋白通過C端的KBD與SPR結構域與Rabll相互作用。3、將Myc-Spred-2、DsRed-Rab11及綠色熒光蛋白標記的LC3(GFP-LC3)共同轉(zhuǎn)染至HeLa細胞,免疫熒光結果表明Spred-2、Rab11及LC3三者在胞漿存在共定位。4、分別將Myc標簽空載體,Myc-Spred-2野生型及SPR結構域缺失突變體與DsRed-Rab11和GFP-LC3,共轉(zhuǎn)至HeLa細胞,免疫熒光結果表明Spred-2蛋白SPR結構域為Rab1 1與LC3共定位所必需。5、共轉(zhuǎn)DsRed-Rabll與GFP-LC3至HeLa細胞,再分別使用雷帕霉素(Rapa)與氯喹(CQ)處理,免疫熒光結果表明Rapa促進Rab11與LC3共定位,而CQ抑制二者共定位。6、分別將Spred-2野生型及其突變體重組腺病毒感染PC12細胞,神經(jīng)突觸生長分析結果表明SPR結構域及其與LC3結合位點為Spred-2抑制PC12細胞分化所必需。綜上所述,Spred-2抑制PC12細胞分化可能通過C端區(qū)域與Rab11相互作用,抑制Rab11l參與細胞分化的功能。Spred-2缺失SPR結構域,Rab11釋放,并促進神經(jīng)突生長。另外,Spred-2參與自噬,在自噬溶酶體形成后與Rab11及LC3形成蛋白復合體,從而抑制PC12細胞分化。
【關鍵詞】:Spred-2 Rab11 PC12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6.6
【目錄】:
- 中文摘要2-4
- 英文摘要4-9
- 符號說明9-12
- 第一章 Spred蛋白家族研究進展12-30
- 1. Spred家族的表達及定位12-14
- 2. Spred蛋白各個結構域及其功能14-16
- 2.1 EVH-1結構域14-15
- 2.2 KBD結構域15
- 2.3 SPR結構域15-16
- 3. Spred生物學功能16-19
- 3.1 Spred對于Ras/Raf/MAPK信號通路的抑制功能16-17
- 3.2 Spred-2與細胞分化17-18
- 3.3 Spred-2其他生物學功能18-19
- 4. Rab11蛋白研究進展19-21
- 參考文獻21-30
- 第二章 Spred-2與Rab11相互作用影響大鼠腎上腺髓質(zhì)嗜鉻瘤細胞PC12分化30-52
- 前言30
- 1 材料與方法30-41
- 1.1 材料30-33
- 1.1.1 細菌、質(zhì)粒及細胞30-31
- 1.1.2 主要試劑和配方31
- 1.1.3 溶液配制31-32
- 1.1.4 主要實驗儀器32-33
- 1.1.5 抗體和抑制劑33
- 1.2 實驗方法33-41
- 1.2.1 目的基因亞克隆及突變體質(zhì)粒構建33-36
- 1.2.1.1 pcDNA3.1-Myc-His-Spred-2-WT的構建33-34
- 1.2.1.2 pcDNA3.1-Myc-His-Spred-2-ΔEVH-1的構建34-35
- 1.2.1.3 pcDNA3.1-Myc-His-Spred-2-ΔKBD的構建35
- 1.2.1.4 pcDNA3.1-Myc-His-Spred-2-ΔSPR的構建35
- 1.2.1.5 pcDNA3.1-Myc-His-Spred-2-W370A-L373A-Y386A-L389A的構建35
- 1.2.1.6 Spred-2腺病毒質(zhì)粒構建及鑒定35-36
- 1.2.2 細胞復蘇、傳代、凍存及計數(shù)36
- 1.2.3 Western Blot檢測蛋白表達36-39
- 1.2.3.1 制備蛋白質(zhì)樣品36-37
- 1.2.3.2 制備免疫共沉淀樣品37
- 1.2.3.3 SDS-PAGE電泳37-38
- 1.2.3.4 上樣38
- 1.2.3.5 電泳38
- 1.2.3.6 電轉(zhuǎn)移38
- 1.2.3.7 抗原抗體反應38-39
- 1.2.4 轉(zhuǎn)染39
- 1.2.5 免疫熒光39-40
- 1.2.5.1 細胞爬片39
- 1.2.5.2 固定39
- 1.2.5.3 透化39
- 1.2.5.4 抗原抗體反應39-40
- 1.2.5.5 封片40
- 1.2.6 分析PC12細胞分化40-41
- 2 實驗結果41-47
- 2.1 內(nèi)源Spred-2與內(nèi)源Rab11共定位41
- 2.2 外源Spred-2與外源Rab11結合41-42
- 2.3 Spred-2 C端與Rab11結合42-43
- 2.4 外源Spred-2、Rab11及LC3三者共定位43-44
- 2.5 Spred-2影響Rab11與LC3共定位44-45
- 2.6 自噬誘導劑與抑制劑影響Rab11與LC3共定位45-46
- 2.7 Spred-2與Rab11及LC3相互作用為抑制PC12細胞分化所必需46-47
- 3 討論47-49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5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3-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建業(yè),張f[;“溴”結構域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2002年03期
2 馬素參,黃海明,彭雋敏,俞強,任瑞寶,高友鶴;快速構建蛋白質(zhì)結構域克隆庫的方法[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3年04期
3 薛紅,韋勁松;具有PR/SET結構域的抑癌基因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2003年02期
4 張莉,趙晶,楊安鋼,王成濟;轉(zhuǎn)運結構域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2004年06期
5 鄭宗明,顧曉波,俞海青,梁鳳來,劉如林;非核糖體肽合成酶主要結構域的研究進展[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年02期
6 李華;林葵;吳更;;PDZ結構域的結構特點及其識別特異性配體的機制[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1年12期
7 汪俊漢;李臣鴻;;認識Munc13[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08期
8 牟一;蔡鵬飛;高友鶴;;PDZ結構域中間序列結合特性及其臨床應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2年10期
9 劉孟珉,張紹文,賀福初,陳竺;人EEN蛋白的結構預測和功能分析[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1999年06期
10 周妍嬌,李令媛,茹炳根;金屬硫蛋白及其結構域突變體的紫外和圓二色光譜學研究[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婧;敬閏宇;吳鏑;李夢龍;李益洲;;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結構域預測[A];第十一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孟剛;代方銀;陳聰;魯成;;WW結構域及相關蛋白在腫瘤發(fā)生中的作用[A];第十屆家(柞)蠶遺傳育種及良種繁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王長振;楊俊濤;周宇;叢建波;先宏;郭林超;唐麗;吳可;;LSECtin CRD結構域的運行性研究[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4 李鵬云;丁怡;吳蓓麗;舒翠玲;沈倍奮;饒子和;;FKBP52 N端結構域的晶體結構[A];第九次全國生物物理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2年
5 宋婀莉;田瑞;馬素參;高友鶴;;PDZ結構域低豐度配體的篩選方法[A];中國蛋白質(zhì)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05年
6 應躍斌;宋見惠;陳樞青;;大腸桿菌T蛋白獨立結構域的活性研究[A];浙江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呂丹;張君;張毓;陳慰峰;;UNC5CL表達調(diào)控及誘導表達[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8 金美芳;丁向明;仇灝;吳士良;周迎會;;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轉(zhuǎn)移酶2原核與真核表達及其蓖麻蛋白樣結構域同源建模[A];第八屆全國復合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論文集[C];2004年
9 豐竹;張斌;劉謹;周嚴;周海軍;彭小忠;袁建剛;強伯勤;;人ENCI的cDNA的克隆、表達與功能研究[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10 馮延瓊;石亞偉;;以PDZ結構域為靶標的中藥有機小分子配體篩選[A];第三屆泛環(huán)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12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王春;我學者認知一個新的蛋白質(zhì)結構域[N];科技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靜;環(huán)腺苷酸受體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李海云;水稻白葉枯病菌磷酸二酯酶PdeR互作蛋白鑒定及其功能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魏璽;MDMX通過與p53蛋白的二次作用抑制p53 DNA結合功能的分子機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劉璐;一株海洋來源鏈格孢聚酮合酶及真菌非還原型聚酮合酶PT結構域系統(tǒng)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5 許浩然;可溶性鳥苷酸環(huán)化酶H-NOX結構域一氧化碳結合態(tài)的結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6 呂薈;裂殖酵母Dis312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7 李慧;Smurf1與PIP5K1C之間的負反饋調(diào)控在肺癌發(fā)生與肺癌轉(zhuǎn)移過程中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陳振行;人脆性X智力障礙蛋白FMRP氨基端結構域的結構和功能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9 戴海明;人Coactosin Like Protein及MICAL_1 Calponin Homolgy結構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10 楊冬;蛋白質(zhì)組水平蛋白質(zhì)的結構域特征與其表達特征相互關系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瑋博;Caldicellulosiruptor kronotskyensis 2002木聚糖內(nèi)切酶的分子催化機理及結構域多態(tài)性[D];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薛丁榕;水稻白葉枯病菌c-di-GMP信號代謝酶相關基因PXO_03877和PXO_01021的功能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龔慶天;基于結構域的基因功能預測算法開發(fā)及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4 段英俊;PICK1蛋白與幾種配體相互作用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5 林子玉;SpA單結構域突變體組合噬菌體文庫的構建及體外進化篩選[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李娜娜;pSn受體在PRRSV-ADE中的作用及PRRSV感染小鼠模型的探討[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7 彭統(tǒng)全;串聯(lián)表達蛋白A/G/L Ig結合結構域及其在口蹄疫鑒別診斷中的應用[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8 徐曼;Cry1A類蛋白交換結構域?qū)⑾x活性影響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9 王濤濤;水稻花器官發(fā)育相關的OsREP1結構域分析[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10 程詩萌;CDK9的SUMO化修飾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22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12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