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細胞因子雞尾酒誘導肺腺癌細胞總RNA轉染樹突狀細胞疫苗抗腫瘤效應的體內研究
本文關鍵詞:改良細胞因子雞尾酒誘導肺腺癌細胞總RNA轉染樹突狀細胞疫苗抗腫瘤效應的體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樹突狀細胞疫苗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 細胞因子雞尾酒 抗腫瘤效應 肺腺癌 TLR配體 裸鼠 免疫治療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細胞因子雞尾酒誘導的樹突狀細胞(DC)疫苗對裸鼠移植瘤的抗腫瘤作用。方法從38名外周血干細胞移植術供者的外周血中分離單個核細胞(PBMC),誘導成未成熟DC,將人肺腺癌細胞A549總RNA電轉染入DC,分別用傳統(tǒng)細胞因子雞尾酒(IL-6、IL-1β、TNF-α、PGE2)和改良細胞因子雞尾酒(IL-1β、IL-6、TNF-α、PGE2、polyⅠ∶C、CpG ODN)刺激DC成熟。致敏DC與自體T細胞混合培養(yǎng),誘導產(chǎn)生抗原特異性細胞毒T淋巴細胞(CTL),用流式細胞術鑒定T細胞表型,ELISA法檢測IFN-γ、TNF-α、IL-4、IL-5和IL-10的分泌。建立肺腺癌A549荷瘤裸鼠模型,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未成熟組、傳統(tǒng)組和改良組(n=5),于腫瘤接種d15、d22、d29給予相應CTL治療,測量腫瘤體積和重量,免疫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檢測腫瘤組織COX-2、VEGF、Bcl-2和Bax蛋白表達水平。結果1)CD3+CD8+T細胞表達率(%):未成熟組、傳統(tǒng)組和改良組分別為35.00±3.24 vs 57.10±2.69 vs 63.98±1.96(P0.05);2)IFN-γ濃度(pg/mL):3組分別為160.12±42.01 vs 263.17±55.30 vs 1 034.30±253.07(P0.05);TNF-α濃度(pg/mL):3組分別為72.72±9.13 vs 65.20±8.03 vs 295.89±123.80(P0.05);IL-10濃度(pg/mL):3組分別為7.26±1.76 vs 31.06±4.19 vs 44.01±12.12(P0.05);3組IL-4、IL-5含量均未檢測出,可見改良組T細胞分泌Th1型細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能力較未成熟組和傳統(tǒng)組明顯增強;3)經(jīng)CTL免疫治療后,裸鼠腫瘤體積(mm3):3組分別為512±33 vs 345±63 vs203±52(P0.05),且改良組抑瘤率最大,為69.62%;4)改良組DC誘導的CTL明顯上調Bax的表達,下調COX-2、VEGF和Bcl-2的表達。結論改良細胞因子雞尾酒誘導肺腺癌細胞總RNA轉染的DC疫苗能誘導Th1型免疫應答及產(chǎn)生有效的抗原特異性CTL,對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安慶市立醫(yī)院檢驗科;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檢驗科;
【關鍵詞】: 樹突狀細胞疫苗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 細胞因子雞尾酒 抗腫瘤效應 肺腺癌 TLR配體 裸鼠 免疫治療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172172)
【分類號】:R734.2
【正文快照】: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機體內功能最強大的專職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可高效地攝取、加工、處理和提呈抗原,具有強大的激活CD4+Th1型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CTL)的能力,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近年來,以DC為基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金娟;王保龍;完曉菊;葉書來;陳家萍;應美愛;王敏;蔡秋妍;;人肺腺癌細胞總RNA電穿孔法轉染的樹突狀細胞疫苗的體外抗腫瘤效應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1年05期
2 周志風;王保龍;魏靜;蔡秋妍;潘健;陳家萍;應美愛;沈佐君;李慶;黃瓊;羅朋;;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在調控樹突狀細胞成熟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4年05期
3 程娟;王濤濤;唐偉;姚余有;;慢性復合應激致老年小鼠學習記憶損傷及機制研究[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秋妍;王保龍;金娟;陳家萍;葉書來;應美愛;完曉菊;魏靜;;肺腺癌細胞總RNA轉染樹突狀細胞誘導特異性CTLs的體內抗腫瘤效應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2年04期
2 趙利國;戴敏;李芬;陳正堂;;樹突狀細胞在腫瘤中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2年11期
3 田蓉;李巍;于繼云;劉玉峰;;小鼠樹突狀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與鑒定[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4 奚正德;張冬青;;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血管新生機制及臨床價值[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6年07期
5 張龍輝;趙玲;楊鷹;;舒林酸下調COX-2和乙酰肝素酶對內皮祖細胞遷移趨化能力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6 齊平;靳穎華;張為革;宋宏銳;;分子靶點抗腫瘤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年02期
7 曾毅;黃凱;陳夏;;腫瘤相關淋巴細胞浸潤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作用[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4年03期
8 周志風;王保龍;魏靜;蔡秋妍;潘健;陳家萍;應美愛;沈佐君;李慶;黃瓊;羅朋;;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在調控樹突狀細胞成熟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4年05期
9 甘志明;汪曉東;呂東昊;劉丹;李立;;圍手術期免疫調節(jié)治療對直腸癌術后復發(fā)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10 彭丹;王洪武;;樹突狀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2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擎;分泌型多肽TAT-CT3-cMyc對白血病HL-60細胞的生長調節(jié)[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黃宗堂;重組人FLT-3配體胞外區(qū)在畢赤氏酵母中的表達與鑒定[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2年
3 孫躍明;IL-2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免疫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張利旺;全細胞性腫瘤抗原以不同方式負載樹突狀細胞誘導肝癌特異性T細胞反應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盤鷹;負載EBV-LMP2基因人樹突狀細胞疫苗的制備及抗腫瘤免疫研究[D];汕頭大學;2006年
6 尹小川;超抗原聯(lián)合樹突狀細胞誘導抗肺癌免疫反應的實驗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7年
7 廖博;骨肉瘤相關抗原的免疫學篩選及其生物信息學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8 方芳;重組MUC1-MBP融合蛋白疫苗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馬艷苗;風濕寧膠囊對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大鼠的治療作用及機制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顏娟;大黃酚脂質體對小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芳;樹突狀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及其與超抗原聯(lián)合誘導抗肺癌免疫反應[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2 廖博;人骨肉瘤9901細胞cDNA表達文庫的構建和鑒定[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3 成芳;人外周血樹突狀細胞的體外分離、培養(yǎng)和表型鑒定[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葉秀峰;不同分化程度腦星形細胞瘤微血管形成的意義及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宋文惠;凍融抗原負載的樹突狀細胞抗子宮內膜癌的體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王聰華;關于CD147分子上調類風濕關節(jié)炎滑膜中VEGF表達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7 洪瑋;E26轉錄因子-1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李坤;人可溶性CD83基因的克隆、原核表達、純化及其融合蛋白活性檢測[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9 明飛;CP-690550對小鼠心臟移植后急性排斥反應的實驗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09年
10 董云;VEGF、COX-2和MMP-9在NPC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金娟;王保龍;完曉菊;葉書來;陳家萍;應美愛;王敏;蔡秋妍;;人肺腺癌細胞總RNA電穿孔法轉染的樹突狀細胞疫苗的體外抗腫瘤效應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1年05期
2 王敬慧;時廣利;張樹才;王群慧;楊新杰;李曦;王海永;張卉;宋長興;;血清TPS、CEA、Pro-GRP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肺癌雜志;2010年05期
3 祁慧薇;范理宏;;PI3K/Akt/mTOR信號轉導通路與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10年12期
4 張亞楠;王玉其;陳亞靜;李亞;;慢性應激對小鼠空間學習記憶功能及腦內GDNF的影響[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5 姚余有;吳慶四;姬艷麗;;地塞米松和淀粉樣β蛋白聯(lián)合作用致大鼠學習記憶能力下降[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1年02期
6 孫梯業(yè);顏偉;劉全達;張娜;賈洪琳;段偉宏;周寧新;;CpG ODN增強樹突狀細胞對胃癌細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年01期
7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tumor lysates induce anti-tumor immunity against gastric cancer ex vivo[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46期
8 任利翔;羅軼凡;高威;白艷梅;宋少江;吳英良;;知母總皂苷對慢性溫和應激小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年04期
9 樊彩妮;湯薈冬;陳生弟;;β-淀粉樣蛋白前體降解產(chǎn)物對阿爾茨海默病致病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冼勵堅,潘啟超;細胞因子及其在腫瘤學中的應用(講座)[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1993年04期
2 余慶榮;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強烈化療后細胞因子對感染的反應[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5年05期
3 章小平,楊紅枚,魯功成,李文鑫,劉輝;三種細胞因子對惡性腫瘤多藥耐受影響的實驗研究[J];同濟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4 黃萍萍;唐德q,
本文編號:10974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9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