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惡性梗阻性黃疸不同姑息治療方法的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23:46

  本文關鍵詞:惡性梗阻性黃疸不同姑息治療方法的療效觀察


  更多相關文章: 惡性梗阻性黃疸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經皮肝穿刺膽管/膽囊引流術 細菌譜


【摘要】:目的:探討兩種膽汁引流方式對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療效,分析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膽汁的細菌分布及特征,為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選用合適的引流方式,指導臨床合理、個體化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97例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膽汁引流方式將97例患者分為兩組,A組:行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膽汁引流術57例,B組:行經皮肝穿刺膽管/膽囊引流術(PTCD/PTGD)40例。觀察兩組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手術成功率、臨床癥狀及體征、手術前后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血清間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指標,將留取的膽汁行細菌培養(yǎng),對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細菌譜進行分析,并觀察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1、共收集97例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A組:ERCP組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齡38-87歲,年齡服從正態(tài)分布,平均年齡(67.1±12.2)歲;B組:PTCD/PTGD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39-90歲,年齡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年齡的中位數為7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97例患者術前主要出現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如下:皮膚鞏膜黃染95例,大便發(fā)白21例,尿色深黃39例,上腹部隱痛48例,皮膚瘙癢20例,乏力82例,納差95例,發(fā)熱15例,惡性、嘔吐7例;3、97例患者中92例患者手術成功,A組57例中成功行ERCP術膽道引流的有54例,其中18例置入金屬支架,26例置入塑料支架,4例行鼻膽管引流,6例行支架聯合鼻膽管引流,成功率為94.7%;B組40例中成功行PTCD/PTGD術膽道引流的有38例,其中24例行PTCD術,10例行PTGD術,4例行PTCD與PTGD聯合治療術,成功率為95.0%;兩組手術成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92例手術成功的患者中,83例患者術后皮膚及鞏膜黃染、大便發(fā)白、小便深黃等癥狀及體征減弱或消失;5、A組和B組患者術后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水平較術前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之間各指標的下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92例手術成功的患者中,共留取膽汁44份(ERCP術收取膽汁12份,PTCD/PTGD術收取膽汁32份),共檢出細菌25份,30株。細菌檢出率為56.8%,檢出病原菌主要有大腸埃希菌(30%)、肺炎克雷伯氏菌(20%)、假單胞菌屬(16.7%)。兩組均存在術前無明顯感染征象而膽汁培養(yǎng)陽性的現象;7、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8、A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8%,B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1.6%,B組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ERCP術、PTCD/PTGD術均為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方法,各有其適應癥,優(yōu)勢互補;2、ERCP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較低;3、PTCD對于高位膽道惡性梗阻可能有治療上的優(yōu)勢;4、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膽汁中感染的細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排前三位的細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假單胞菌屬,應針對其特定細菌譜進行科學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是否伴腹痛、發(fā)熱等臨床癥狀僅能作為可能合并膽道感染的參考指標,而不能作為排除標準。
【關鍵詞】:惡性梗阻性黃疸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經皮肝穿刺膽管/膽囊引流術 細菌譜
【學位授予單位】:石河子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0.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縮略詞10-11
  • 前言11-14
  • 資料與方法14-18
  • 1.1 臨床資料14-15
  • 1.1.1 病例收集14
  • 1.1.2 診斷標準14
  • 1.1.3 納入與排除標準14-15
  • 1.2 研究方法15-17
  • 1.2.1 觀察指標15
  • 1.2.2 手術方法15
  • 1.2.3 細菌分離鑒定15-16
  •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16-17
  • 1.3 技術路線17-18
  • 結果18-23
  • 2.1 基本情況18
  • 2.2 術前臨床表現18-19
  • 2.3 手術情況及手術成功率19
  • 2.4 術后癥狀緩解及進一步治療情況19-20
  • 2.5 手術前后肝功能的變化情況20
  • 2.6 膽汁培養(yǎng)20-22
  • 2.7 兩組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22
  • 2.8 術后并發(fā)癥22-23
  • 討論23-28
  • 3.1 惡性梗阻性黃疸的危害及選擇姑息性治療的原因23
  • 3.2 姑息性治療方法的選擇23-24
  • 3.2.1 膽腸吻合術23
  • 3.2.2 ERCP術23-24
  • 3.2.3 PTCD/PTGD術24
  • 3.3 ERCP術與PTCD/PTGD術比較24-26
  • 3.3.1 兩組手術成功率及失敗原因的分析24
  • 3.3.2 臨床癥狀、肝功能緩解情況24-25
  • 3.3.3 術后住院時間25
  • 3.3.4 術后并發(fā)癥的分析25-26
  • 3.4 膽汁培養(yǎng)26-28
  • 3.4.1 惡性梗阻性黃疸膽汁細菌感染率上升26
  • 3.4.2 惡性梗阻性黃疸細菌譜26
  • 3.4.3 膽道感染的判斷26-27
  • 3.4.4 導管相關性感染27-28
  • 結論28-29
  • 參考文獻29-32
  • 綜述32-39
  • 參考文獻36-39
  • 致謝39-40
  • 作者簡介40-41
  • 導師評閱表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永輝;徐克;蘇洪英;馮博;;晚期惡性梗阻性黃疸經皮介入治療近期并發(fā)癥的臨床觀察及處理[J];當代醫(yī)學;2009年05期

2 廖文張;;92例老年人膽道感染的急診診治[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7年11期

3 茹利新;張海兵;許建偉;紀鵬天;鄭少俊;;經皮經肝膽管引流支架植入聯合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48例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年05期

4 戴朝六;許永慶;;肝門膽管癌的術前減黃問題[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年07期

5 袁海鵬;李?;;ERCP、MRCP、CT對胰膽疾病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郭召軍;石麗紅;劉永哲;唐采白;;鼻膽管引流預防ERCP術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癥[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劉祖軍,赫軍,伍松合,唐乾利,李煦中,黃小明,陸世鋒,王清堅;老年梗阻性黃疸47例臨床分析[J];右江醫(yī)學;2003年04期

8 張v,

本文編號:10578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578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c5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