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健康風險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
本文選題:石墨烯 + 生物體。 參考:《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5年01期
【摘要】: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的二維碳納米材料,由于具有優(yōu)異的電子、光學、機械等特性,已經(jīng)被廣泛應(yīng)用于電子器件、復合材料、能源儲存等領(lǐng)域.近年來,石墨烯在生物醫(yī)藥領(lǐng)域嶄露頭角,其在諸如生物傳感器、細胞成像、藥物輸運、抗菌材料等方面的廣泛應(yīng)用,為生物醫(yī)藥技術(shù)帶來了突破,也為人體健康帶來了福音.然而,隨著石墨烯以不同途徑進入人們的生活,其對人體及其他生物體的安全構(gòu)成潛在威脅,引發(fā)的健康風險正受到廣泛關(guān)注.本文從石墨烯對生物體的影響及其同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方面入手,綜述了近年來石墨烯健康風險的研究進展,并且總結(jié)歸納了人體抵御石墨烯健康風險的途徑及機制,最后指出了未來石墨烯健康風險方面的研究方向.
[Abstract]:Graphene is a new two-dimensional carbon nano-material.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electronic, opt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graphe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osite materials, energy storage and other fields.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fields, such as biosensor, cell imaging, drug transportation,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and so on, which has brought breakthroughs to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has also brought good news to human health. However, as graphene enters people's life in different ways, it poses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human body and other organisms, and the health risks caused by graphene are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graphene on organis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organism a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aphene health risk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 and the ways and mechanisms of human body resisting graphene health risk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graphene health risk is pointed out.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鹽城環(huán)保產(chǎn)業(yè)工程研發(fā)服務(wù)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08332)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1416)資助項目~~
【分類號】:O613.71;R11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靜;姚偉峰;張博;鈕付濤;曾濤;;貴金屬納米材料形貌控制合成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3年17期
2 王玉琳;王曉慧;海熱提;李媛;杜志澤;;納米材料對活性污泥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13年12期
3 陳良輝;劉美婷;余冉;;污水生物處理系統(tǒng)中納米顆粒污染物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3期
4 米娟;李文翠;;不同測試技術(shù)下超級電容器比電容值的計算[J];電源技術(shù);2014年07期
5 王美麗;杜偉;曹煥蘋;咸緒剛;何濤;;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yīng)用研究[J];材料導報;2014年S1期
6 劉霜;張建霞;劉希東;;氧化石墨烯增強魯米諾-過氧化氫化學發(fā)光測定姜黃素[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7 石文兵;張小丹;何少慧;李建;黃玉明;;化學發(fā)光法快速篩選納米微粒模擬酶[J];中國科學:化學;2013年11期
8 張一;田甜;孫艷紅;諸穎;黃慶;;無機納米材料的生物催化活性[J];科學通報;2014年02期
9 李勇;申文杰;;多元醇法合成形貌可控的鈷鎳納米材料[J];化學反應(yīng)工程與工藝;2013年05期
10 Ning Li;Yilin Cheng;Qin Song;Ziyun Jiang;Mingliang Tang;Guosheng Cheng;;Graphene meets biolog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1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忠德;金、碳納米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色度和熒光傳感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張孝進;功能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3 張亮亮;基于納米材料和功能核酸的光學傳感新方法用于酶活性檢測[D];湖南大學;2013年
4 朱文平;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熒光生物傳感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5 劉梅;基于噻吩類水溶性共軛聚合物光學分析法的構(gòu)建及應(yīng)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蘇莉;新型過氧化物模擬酶納米材料在可視化檢測葡萄糖中的應(yīng)用[D];蘭州大學;2013年
7 段君元;金屬氧化物分級納米結(jié)構(gòu)的液相制備方法與光催化活性[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8 劉金華;功能化碳納米顆粒的制備、性質(zhì)及其分析應(yīng)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9 張艷;納米材料固定化酶體系的構(gòu)筑及其在電化學傳感器中的應(yīng)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10 吳少玲;氧化石墨烯裝載多柔比星的性能及抗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效應(yīng)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莊宏琳;石墨烯作為長程共振能量轉(zhuǎn)移受體在朊蛋白檢測中的應(yīng)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唐佳;氧化石墨烯/銀顆粒納米復合物的抗菌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3 陳昱瑾;金屬納米材料作為過氧化物模擬酶及其應(yīng)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4 閆珍珍;錳、鈷、鎳磷酸鹽微納結(jié)構(gòu)的可控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5 邱會蕓;金屬鎳、鈷分枝結(jié)構(gòu)狀的合成表征和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6 周小慧;石墨烯的水分散及其導電漿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湖北大學;2013年
7 鐘麗杰;固液界面石墨烯納米雜化薄膜修飾與液液界面基礎(chǔ)電化學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Camara Ibrahima Daliba;[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9 何昀;CuO納米粒子及Cu-SBA-15模擬過氧化物酶性質(zhì)及其分析應(yīng)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傅金英;銅氧化物微米、納米結(jié)構(gòu)的制備及其在葡萄糖電化學傳感中的應(yīng)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宗紅;;石墨烯——二維碳的奇妙世界[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2 李永璽;陳_g;莊小東;張斌;朱金輝;李佩佩;牛麗娟;;石墨烯化學及潛在應(yīng)用[J];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常艷麗;陳勝;曹傲能;;壓力促進氧化石墨烯水熱還原反應(yīng)的機理[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4 王耀玲;羅雨;陳立寶;李秋紅;王太宏;;石墨烯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0年S1期
5 任文才;高力波;馬來鵬;成會明;;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6 王延相;劉玉蘭;王麗民;季敏霞;王成國;;由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制備石墨烯薄膜的探索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3期
7 劉霞;;石墨烯:硅的“終結(jié)者”?[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科技);2011年09期
8 ;科學家觀察到石墨烯內(nèi)電子間相互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9 袁文輝;李保慶;李莉;;改進液相氧化還原法制備高性能氫氣吸附用石墨烯[J];物理化學學報;2011年09期
10 ;美開發(fā)出人工合成高質(zhì)量石墨烯新方法[J];天然氣化工(C1化學與化工);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福剛;李維實;;樹枝狀結(jié)構(gòu)功能化石墨烯[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帥志剛;龍孟秋;唐令;王冬;;納米帶狀石墨烯與石墨炔的電子結(jié)構(gòu)與電荷輸運[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王琳;趙立峰;孫淮;;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攙硅石墨烯的熱傳導系數(shù)[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劉吉洋;郭少軍;翟月明;李丹;汪爾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護石墨烯的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劉云圻;魏大程;狄重安;武斌;郭云龍;于貴;;少數(shù)層石墨烯的可控制備和電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張佳利;沈廣霞;郭守武;;化學還原的單層氧化石墨烯的電學性質(zh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付磊;劉楠;戴博雅;劉迅;張朝華;劉忠范;;石墨烯的表面控制生長[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中日青年化學家論壇摘要集[C];2010年
8 張智軍;張立明;黃潔;夏景光;;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新型功能納米載體的制備及其應(yīng)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劉洪濤;鄭健;劉云圻;于貴;朱道本;;氨水和氨水蒸汽還原法制備石墨烯[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10 陳永勝;黃毅;馬延風;王燕;許艷菲;張小巖;梁嘉杰;呂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備及其器件應(yīng)用[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霞;韓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觸摸屏[N];科技日報;2010年
2 記者 王艷紅;“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本報記者 李好宇 張們捷(實習) 特約記者 李季;石墨烯未來應(yīng)用的十大猜想[N];電腦報;2010年
4 證券時報記者 向南;石墨烯貴過黃金15倍 生產(chǎn)不易炒作先行[N];證券時報;2010年
5 本報特約撰稿 吳康迪;石墨烯 何以結(jié)緣諾貝爾獎[N];計算機世界;2010年
6 記者 謝榮 通訊員 夏永祥 陳海泉 張光杰;石墨烯在泰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N];泰州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紀愛玲;石墨烯:市場未啟 炒作先行[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11年
8 周科競;再說石墨烯的是與非[N];北京商報;2011年
9 王小龍;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紙硬如鋼[N];科技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劉霞;石墨烯是神奇材料嗎?[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華;類石墨烯納米片和模型體系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廖清;石墨烯及其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的生長和性質(zh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謝月娥;石墨烯納米結(jié)構(gòu)電子輸運的調(diào)制[D];湘潭大學;2011年
4 袁建輝;石墨烯中的電子及其輸運性質(zhì)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徐華;石墨烯界面電荷轉(zhuǎn)移的拉曼光譜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6 徐宇曦;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備、組裝及其應(yīng)用[D];清華大學;2011年
7 康朝陽;碳化硅、藍寶石與銅箔表面石墨烯的生長和表征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8 李占成;高質(zhì)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備[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9 呂偉;石墨烯的宏量制備、可控組裝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江林海;石墨烯負載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同鑫;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復合電極材料儲鋰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呂翔;石墨烯的制備及高分子改性[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杜欣;可流動石墨烯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謝聲意;還原石墨烯氧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鄒燕;功能化石墨烯氣敏特性的理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郭曉曉;單層石墨烯超晶格中的輸運特性和散粒噪聲[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韓超群;石墨烯在不平整表面上吸附的分子動力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靜;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備、表征與應(yīng)用[D];南京大學;2011年
9 王寬;石墨烯的室溫簡易制備及其電容性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廖旭;石墨烯摩擦性質(zh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18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81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