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勻場等效的非勻磁場曝露評估
本文選題:電磁環(huán)境 切入點:曝露評估 出處:《電工技術學報》2015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過度曝露于電磁場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電磁環(huán)境的準確評估是輸變電工程建設與維護中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對工程作業(yè)人員實際承受的非勻磁場曝露缺少有效評估方法,現(xiàn)有研究多基于均勻磁場曝露假設展開,存在過評估。針對這一不足,本文以本專業(yè)人員熟悉的空心電抗器磁場評估為算例,提出了非勻磁場曝露評估的勻場等效法。搭建了符合中國成人平均身材尺寸的人體模型,結合空心電抗器周圍磁場分布特點,計算人體模型位于不同曝露位置時體內(nèi)感應電場極值與身體承受最大磁場的比值,確定非勻曝露系數(shù)。將非勻曝露系數(shù)與勻場曝露系數(shù)比較,得到空心電抗器周圍的等效勻場分布。經(jīng)計算,勻場等效法確定的曝露危險區(qū)域比傳統(tǒng)方法小三分之一。本文研究的方法為評估實際輸變電工程電磁環(huán)境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Excessive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an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Therefor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in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ctually suffered by engineering workers.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uniform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nd have been evaluated. Taking the magnetic field evaluation of hollow reactor which is familiar to the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uniform field equivalent method for the exposure assessment of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A human body model which accords with the average stature size of Chinese adults is set up.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 hollow reactor,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magnetic field to the maximum magnetic field in the body is calculated when the human body model is located at different exposure positions. By comparing the non-uniform exposure coefficient with the uniform field exposure coefficient, the equivalent uniform field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hollow reactor is obtained. The exposure risk area determined by the equivalent method of uniform field is 1/3 less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method studi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evaluating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actual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分類號】:R135.99;TM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汪泉弟;張艷;李永明;徐祿文;俞集輝;;干式空心電抗器周圍工頻磁場分布[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1期
2 王建華;文武;阮江軍;;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工頻磁場在人體內(nèi)的感應電流密度計算分析[J];電網(wǎng)技術;2007年13期
3 趙志斌;董松昭;鄧新麗;靳曉軍;;特高壓同塔雙回交流輸電線路鄰近建筑物時的安全距離[J];高電壓技術;201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閻秀恪;楊桂平;洛君婷;彭博;于存湛;;空心電力電抗器的磁場研究與環(huán)流計算[J];變壓器;2010年06期
2 鄭亞利;俞集輝;汪泉弟;賈晉;劉青松;李旭;;面向點火系統(tǒng)電磁兼容預測的火花塞動態(tài)電路模型[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2期
3 郝戰(zhàn)鐸;張劍;段基梅;王廷華;鄭亞利;;單相及單極多分裂導線起暈電壓計算方法[J];電網(wǎng)技術;2011年03期
4 李永明;徐祿文;俞集輝;季娟;汪泉弟;;35kV干式空心電抗器下工頻磁場抑制[J];高電壓技術;2010年12期
5 劉彬;韋明邑;;低壓電抗器接地扁鐵過熱問題分析及改進[J];廣西電力;2010年04期
6 江少成;戴瑞海;夏曉波;陳榮柱;季凌武;林琳;林堅;陳謝杰;張海龍;馬明;;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絕緣檢測原理及試驗分析[J];高壓電器;2011年06期
7 鄒亮;宮攀;張黎;趙彤;李慶民;;干式空心電抗器空間磁場縮比試驗與模型簡化[J];高電壓技術;2014年06期
8 周宏威;岳琪;邱孜;孫麗萍;;電氣化鐵路接觸網(wǎng)引起的電場空間分布計算[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4年08期
9 李德超;;干式空心電抗器故障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電力電容器與無功補償;2014年06期
10 陳博棟;逯邁;陳小強;胡延文;;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對人體電場效應的對比分析[J];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袁召;筒式多包封空心電抗器的熱、磁優(yōu)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2 李從勝;準靜態(tài)場至S波段電磁波與人體耦合典型場景的FDTD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杰;超高壓及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電磁環(huán)境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代忠濱;干式空心電抗器損耗及溫度場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朱禎海;變電站工頻電場快速計算方法及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4 趙圣全;大電感導線空心電抗器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5 宮攀;基于縮比實驗法的空心電抗器空間磁場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姜婉;解析法在變壓器屏蔽油箱附加損耗計算中的應用[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4年
7 王勛;工頻磁場耦合機理及其抑制措施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8 余志飛;SVC中空心電抗器磁屏蔽措施研究和結構優(yōu)化[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攸綱,張?zhí)K慧;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2年06期
2 趙海翔;存在空間閉合環(huán)路時干式空心電抗器周圍磁場的計算[J];變壓器;2001年11期
3 張秀敏,苑津莎,程志光;電磁場數(shù)值分析中棱單元矢量插值函數(shù)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3年02期
4 毛文奇,劉海燕,徐華,黃文武;特高壓輸電對環(huán)境影響的討論[J];電力建設;2004年08期
5 鄭寶森,郭日彩;中國互聯(lián)電網(wǎng)的發(fā)展[J];電網(wǎng)技術;2003年02期
6 周小謙;我國“西電東送”的發(fā)展歷史、規(guī)劃和實施[J];電網(wǎng)技術;2003年05期
7 中村秋夫,岡本浩,曹祥麟;東京電力公司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應用現(xiàn)狀[J];電網(wǎng)技術;2005年06期
8 邵方殷;我國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相導線布置和工頻電磁環(huán)境[J];電網(wǎng)技術;2005年08期
9 周浩,余宇紅;我國發(fā)展特高壓輸電中一些重要問題的討論[J];電網(wǎng)技術;2005年12期
10 袁清云;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現(xiàn)狀及在我國的應用前景[J];電網(wǎng)技術;2005年1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唐甫南;;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譜儀自動勻場電路[J];分析儀器;1993年01期
2 武海澄;周荷琴;劉正敏;;有源勻場電流優(yōu)化算法研究[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7年05期
3 李謁冰,許小平;Z-80微處理機組成的自動勻場裝置[J];波譜學雜志;1985年04期
4 蔣曉華;韓朔;;超導核磁共振成像主磁體無源數(shù)值勻場技術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1991年02期
5 包尚聯(lián);尤劍穎;何群;史凱寧;周X;張宏杰;;0.5T永磁MRI系統(tǒng)及相關技術的研究進展[J];儀器儀表學報;2010年03期
6 儲岳森;有源勻場的優(yōu)化算法[J];高電壓技術;1996年02期
7 陳歷明,彭承琳,朱學武;0.2T開放式永磁型醫(yī)用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源勻場系統(tǒng)的研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4年02期
8 儲岳森;;核磁共振成像磁體的有源勻場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1996年05期
9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陳恒;許勤;楊光;;計算機模擬勻場軟件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十一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0年
2 肖策;陳志偉;王東;蔡聰波;陳忠;;一維梯度勻場方法的實現(xiàn)與改進[A];第十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會香;謝德馨;任自艷;;基于整數(shù)規(guī)劃與中心磁場的MRI永磁主磁體的勻場方法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大會青年優(yōu)秀論文[C];2010年
4 吳仁華;郭崗;Tran H;terBrugge KG;Mikulis DJ;;是否可利用~1H-MRS勻場值獲得~(31)P-MRS頻譜[A];第十四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陳潔;殷焱;路青;華佳;許建榮;;勻場技術在心臟磁共振電影成像序列中的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周澤暢;基于DSP的動態(tài)勻場放大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馮彥;醫(y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永磁體勻場設計及檢測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王勐;勻場環(huán)絕緣支撐技術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4 任自艷;基于中心磁場參照的MRI永磁主磁體勻場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王恩龍;一種特殊永磁型磁體的勻場技術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862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58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