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受到生物、環(huán)境、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類的不孕癥發(fā)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不孕癥不僅是嚴重影響個體和家庭正常生育的問題,繼而會對生育關涉的所有方面產(chǎn)生影響,比如生育技術、生育文化、生育倫理、生育法律乃至社會和諧和安定等。從漢語語境下的中國生育文化角度來看,生殖障礙問題及其技術上的解決將會在個人、家庭、宗族乃至社會層面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當代科學和技術特別是當代生命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在生物和社會各個層面都逐漸走向成熟,這一技術進展為具有社會意義的生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選項,但同時在生命、社會、道德、法律等多維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復雜問題。本文試圖從生育文化和生命倫理的視域,同時嘗試以博弈論的工具框架對ART臨床管理問題在社會、倫理層面展開分析和討論。相對于理論和宏觀層面的整體探討,這種運用相關人文要素關注微觀層面的臨床管理的研究,對ART的有效和合理實施同樣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本文旨在中國傳統(tǒng)生育文化的場域下,并結(jié)合若干具體案例展開生命倫理學分析,并采用博弈模型的構(gòu)建的方法,對ART臨床管理問題開展多角度、多側(cè)面的探討。 本文首先對ART及其臨床管理問題做了概括性闡述。在ART概念界定的基礎上介紹該技術的臨床分類、操作原則與規(guī)程,并且對該技術在現(xiàn)代生命科學技術中的地位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文章揭示了ART臨床管理的概念、管理體系和構(gòu)成要素,并通過對ART臨床管理面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ART臨床管理的深層問題。 本文嘗試引入博弈論及其經(jīng)典模型作為研究的主要方法。在介紹該理論方法的基礎上,深入闡明了博弈方法運用于臨床人文管理的可能和意義,并對博弈方法應用于ART的臨床人文管理研究的價值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本文還試圖建構(gòu)博弈模型運用于ART臨床的人文管理研究,該方面的研究方式是,根據(jù)論題的邏輯順序,分別著眼于ART市場中的醫(yī)療行為和患者需求,建立ART人文管理博弈模型、生育問題與不育問題的博弈模型,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同時還對在就醫(yī)過程中發(fā)生的由醫(yī)療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患者逆向選擇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對ART市場中醫(yī)療機構(gòu)的道德風險問題予以關注,在闡明道德風險的概念的基礎上,對ART市場中道德風險的幾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開展了分析。 文章從一般社會文化,特別是生育文化的角度對ART臨床管理的探討,是對該技術領域臨床人文管理的具體嘗試和實驗性研究。作者認為缺少文化層面所建立的生育觀念的管理是沒有理論和合理觀念的無原則管理。從人類生育文化的層面和視角審視生殖和人類輔助生殖的問題,是建立正確的ART臨床管理基本觀念的基礎。文章認為生育制度所具有的獨特社會意義,對于完成家庭結(jié)構(gòu)的建立和整個社會制度的完善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ART給社會“絕續(xù)”問題提供了具體而有重要價值的生物和社會選項,作為自然生育的有效補充方式,對生命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章還在一般性論述的基礎上,探討了生育文化場域?qū)RT臨床管理的規(guī)制效應問題。 本文還著眼于ART的實踐層面,探討了生命倫理在ART臨床管理中的滲透與作用。在對生命倫理和生殖倫理等概念廓清的基礎上,文章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醫(yī)療機構(gòu)在開展ART的過程中存在的多方面問題做了詳細的探討和闡述。對個案的探討分別從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等兩種醫(yī)院管理困境展開。此外,相應于由于ART導致的道德風險的三方面表現(xiàn),文章還對這三種情況分別開展了案例討論和分析,并將醫(yī)療市場存在的另一種變異類型即代孕市場等問題作為典型現(xiàn)象進行了較為重點的研究和分析。 文章在結(jié)論部分,圍繞ART所展開的宏觀社會倫理情境與微觀管理實踐之間存在的張力與相互影響做出了總結(jié)性論述。并就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進一步的思考和設想。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0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克榮;張鳳蘭;常秀梅;張穎;郭玉峰;韋冰;;864例女性原發(fā)不孕癥病因構(gòu)成及順位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許張曄,葉碧綠;輔助生育技術后的妊娠和子代的安全性[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2004年04期
3 任娟;曹纘孫;;輔助生殖技術與出生缺陷[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分冊);2007年02期
4 黃立清,陳忠東,文佩燕;146例女性不孕癥的病因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1期
5 黃國琴;醫(yī)療服務信息不對稱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6 徐國棟;體外受精胎胚的法律地位研究[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5期
7 梁玉冰,蔡秋娥,顏杰文,黃明華,韓汝芳;腹腔鏡在診治女性不孕癥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4年09期
8 黃麗英;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最優(yōu)化原則的思考[J];醫(yī)學與社會;2003年01期
9 顏耀華,李力;輔助生殖技術中的倫理問題[J];醫(yī)學與哲學;2002年07期
10 金東英;世界各國對克隆技術的態(tài)度引發(fā)的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2005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燕;楊菁;毛宗福;;不孕癥及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概況[A];湖北省性學會第二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郭明;[N];中國質(zhì)量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滿景;代孕合同合法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
26360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3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