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1970—2010年鼻咽癌死亡概況
本文選題:鼻咽腫瘤 + 死亡��; 參考:《中國癌癥雜志》2014年04期
【摘要】:背景與目的:中山市是世界和中國鼻咽癌高發(fā)區(qū),中山市雖對其發(fā)病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但未對其死亡進行過系統(tǒng)分析。本研究探討1970—2010年中山市鼻咽癌死亡概況及規(guī)律,為鼻咽癌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整理中山市1970—2010年腫瘤登記資料中的鼻咽癌死亡資料,統(tǒng)計分析其死亡粗率、標化死亡率及截縮率等指標。結果:1970—2010年中山市鼻咽癌死亡5 276例,死亡粗率、世界人口標化死亡率(簡稱世標率)和截縮率分別為11.03/105、12.34/105和29.31/105。其世標率1999年前上升,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4),其后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傮w而言,1970—2010年其死亡率呈下降趨勢(P=0.001)。此外,期間中山市男性鼻咽癌死亡率明顯高于女性,死亡高峰年齡為55~59歲年齡組,不同年齡組死亡趨勢不同。結論:雖然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中山市鼻咽癌死亡率仍位于國內外較高水平,提示應加強其防治。
[Abstract]:Background & objective: Zhongshan City is a high incidence area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the world and China.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ortalit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n Zhongshan City from 1970 to 2010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PC. Methods: the death data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were collected from 1970-2010 in Zhongshan City, and the crude death rat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nd truncation rat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from 1970 to 2010, 5276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ied in Zhongshan City, with crude death rat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world population (abbreviated as World Standard rate) and truncation rate of 11.03 / 105 / 12.34 / 105 and 29.31 / 105.Results\% The age standard rate increased before 1999,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64), but then de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01). In general, the mortality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1970-2010. In addition, the mortality rat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Zhongshan C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 the peak death age was 5559 years old, and the death trend was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mortality rat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Zhongshan City is still at a high level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腫瘤研究所;
【分類號】:R739.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鄧偉;利基林;葉司原;余家華;張春燕;周信娟;張振權;何振芳;周德南;黃天壬;;廣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趨勢分析[J];應用預防醫(yī)學;2011年02期
2 魏礦榮,梁智恒,劉小紅,鄭婉碧,林茂合;1970~1999年中山市鼻咽癌死亡動態(tài)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3年03期
3 魏礦榮;余元龍;楊有業(yè);季明芳;余炳輝;梁智恒;任小青;;中國鼻咽癌流行概況[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年04期
4 戴旭東,李連弟,魯鳳珠,張思維,牧人,孫秀娣,皇甫小梅,孫杰,石于波,孫喜文,劉晏杰,林英姬;中國1990年—1992年鼻咽癌死亡分布特征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1998年02期
5 齊金星,王建華,孫喜斌,劉曙正,戴滌新,全培良,陸建邦;河南省1984~2003年鼻咽癌死亡率分析[J];中國腫瘤;2005年06期
6 劉奕龍;曹卡加;馬國勝;鄧芳;;廣州市鼻咽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中國腫瘤;2008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好曾,米登海,景天忠,許青,楊旺勝,楊國泉,王淑珍,劉功漢,蘇誠玉;胃癌高發(fā)區(qū)武威市胃癌發(fā)病因素探討[J];癌癥;2005年05期
2 曹卡加;范喬陽;劉奕龍;黃榮;尹傳忠;馬國勝;劉子群;萬德森;曾益新;;廣州市2000~2002年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分析[J];癌癥;2008年03期
3 曹卡加;馬國勝;劉奕龍;萬德森;;廣州市2000~2002年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分析[J];癌癥;2009年04期
4 曹卡加;劉奕龍;馬國勝;;廣州市城區(qū)2000~2004年兒童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率分析[J];癌癥;2010年03期
5 柯霞;洪蘇玲;;526例鼻咽癌患者臨床資料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年03期
6 惠建偉;伍玉冰;張玉婷;蔡紅艷;方美紅;;心理干預對鼻咽癌患者情緒障礙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年07期
7 蒙以良;李曉華;黃廣優(yōu);黃承樂;漆光紫;黃升武;;壯族鼻咽癌患者EB病毒Zta-IgG、EA-IgA抗體與2008分期的關系[J];廣西醫(yī)學;2013年05期
8 劉巨波;劉麗亞;魯翔;馮志堅;李獻華;洪奕純;;鼻內鏡下咽扁桃體與鼻咽癌的鑒別[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年05期
9 梁智恒;劉靜;魏礦榮;;中山市1970-2007年食管癌發(fā)病趨勢[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年02期
10 宋冰冰;劉巍;何惠;孫喜文;吳樹齡;林英姬;戴旭東;;哈爾濱市南崗區(qū)腦瘤發(fā)病率時間趨勢分析及預測[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宋國慧;陳志峰;賀宇彤;冀鴻新;陳超;苗瑞瑞;孟凡書;侯浚;;河北省磁縣2003—2007年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分析[A];第十四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7分會場:環(huán)境危害與健康防護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星;呼吸檢測電子鼻及其在肺癌診斷應用中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卜梁;人類趨化素樣因子超家族成員CKLF1、CMTM1、CMTM2、CMTM4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D];北京大學;2008年
3 鐘潔希;清鼻方治療鼻咽癌的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增光;Ki-67在晚期鼻咽癌中的表達及其與化療療效的關系[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李媛秋;中國癌癥發(fā)病率預測統(tǒng)計方法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3 裴蘇;復發(fā)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方案設計[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4 張欣峰;河南省林州市胃癌患者相對生存率的靈活參數(shù)模型應用[D];鄭州大學;2011年
5 康瑞;VEGF-C、PI3Kp85、NF-κBp65及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邵瑾燕;金納米桿對鼻咽癌細胞株作用的初步探索[D];浙江大學;2009年
7 施穎;放療對鼻咽癌患者氣道評估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9年
8 傅敬忠;局部晚期鼻咽癌每周兩次小劑量順鉑同期放化療前瞻性隨機研究[D];南昌大學;2009年
9 陳爭;C666-1和CNE2細胞的HMME-PDT殺傷效應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馬雅婷;河南省林州市人群食管癌、胃癌現(xiàn)時生存率分析[D];鄭州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礦榮,柳青,王得坤,鄭受昂,郭媛卿,梁錦勝,劉倩婷,梁智恒;中山市1970~1999年鼻咽癌發(fā)病分析及近期預測[J];癌癥;2001年10期
2 余家華,張振權,黃天壬,石建基,劉錦玲,何振芳,黃昭東,徐慶芬;廣西居民鼻咽癌死亡抽樣調查研究[J];廣西預防醫(yī)學;2002年02期
3 陸建邦,祖世寬,孫喜斌,戴滌新,常秋玲,段文杰,李剛;河南居民常見癌癥死亡率及其流行趨勢分析(1974~1999)[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1年03期
4 吳進軍,國虹,蘇汝好;中山市鼻咽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J];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01年01期
5 魏礦榮,梁智恒,劉小紅,鄭婉碧,林茂合;1970~1999年中山市鼻咽癌死亡動態(tài)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3年03期
6 孫喜文,戴旭東,林春艷,林英姬,劉晏杰,石于波;黑龍江省六市縣居民1990—1992年鼻咽癌死亡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1997年03期
7 戴旭東,李連弟,魯鳳珠,張思維,牧人,孫秀娣,皇甫小梅,孫杰,石于波,孫喜文,劉晏杰,林英姬;中國1990年—1992年鼻咽癌死亡分布特征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1998年02期
8 戴旭東,李連弟,魯鳳珠,張思維,孫杰,林英姬,孫喜文,石于波;中國鼻咽癌死亡率20年變化趨勢和近期預測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1999年01期
9 魏礦榮,王德坤,余元龍,錢峰,鄭受昂,梁智恒,劉倩婷;中山市30年惡性腫瘤死因分析[J];中國腫瘤;2002年02期
10 李連弟,饒克勤,張思維,魯鳳珠,鄒小農(nóng);中國12市縣1993年~1997年腫瘤發(fā)病和死亡登記資料統(tǒng)計分析[J];中國腫瘤;2002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士泉;李廣義;石惠珍;;海門縣主要癌癥的動態(tài)觀察——十三年登記統(tǒng)計[J];腫瘤防治研究;1982年03期
2 胡孟璇,曲際山,郭浩然,蔡新忠,陳彩鳳,郭護榮,譚仲實,何展雄;一個肝癌高發(fā)公社的流行病學調查[J];廣東醫(yī)學;1985年02期
3 孫吉貴;劉錚;;成都市金牛區(qū)疾病監(jiān)測點1983年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死亡分析[J];四川醫(yī)學;1985年05期
4 張余慶;間接標準化率的比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7年06期
5 朱筠;瑙魯?shù)貐^(qū)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4年隨訪結果[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1989年08期
6 李云華;邵秉和;;吉林省肝癌危害情況分析(1984—1986)[J];實用腫瘤學雜志;1989年01期
7 倪美娟;張彤;;吉林省肺癌危害情況分析(1984—1986年)[J];實用腫瘤學雜志;1989年04期
8 李英;;環(huán)境與腫瘤[J];腫瘤學雜志;1991年02期
9 歐愛華;張興正;朱明恕;陳付中;高炯源;楊明昌;胡繼書;曾祥碧;王亞非;貫運華;;貴陽市1986~1988年城區(qū)居民死因調查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1993年01期
10 陳偉三,邱杰文,,蔡樹深,林昆,袁輝,郭良明,林廣標,王錫安;廣東省揭陽市肝癌流行病學調查[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敏;莊勛;;南通市1999-2008年惡性腫瘤死亡趨勢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2 王海濤;陸艷;;蘇州市2007年居民全死因監(jiān)測結果分析[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3 應敏剛;周衍;肖錦榕;陳伯洋;陳華英;林才浩;;長樂市1988-2002年惡性腫瘤死亡率流行動態(tài)[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崔亞玲;付莉;耿振新;李海冰;馬師;呂全軍;陸維權;楊文獻;;開封縣居民常見惡性腫瘤死亡率趨勢分析[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夏小娟;莊勛;;1999-2008年南通市損傷和中毒死亡率及其時間趨勢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6 周敦金;楊念念;孫惠玲;嚴亞瓊;龔潔;;1988-2007年武漢市居民死亡原因動態(tài)分析[A];“兩區(qū)”同建與科學發(fā)展——武漢市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伍嘯青;戴龍;何志城;譚東;陳忠龍;;廈門市2004-2009年居民惡性腫瘤死亡原因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0年
8 李建清;孫國祥;;常熟市1977-2006年居民胃癌死亡及減壽分析[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9 丁瑾瑜;洪琪;王曉宇;忻霞萍;;《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雜志2007年刊載文獻分析[A];預防醫(yī)學學科發(fā)展藍皮書·2008卷[C];2008年
10 周小喬;宋清坤;李軍;李鳴;趙小燕;王棟;王曉蓉;黃承鈺;;鹽亭地區(qū)食管癌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老年營養(yǎng)分會第七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交流會“營養(yǎng)與成功老齡化”暨國家級繼續(xù)教育項目“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資料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靖九江;我國胃癌高發(fā)現(xiàn)場研究取得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硒 抗癌確定無疑[N];保健時報;2003年
3 高鴻漸;肝癌術后抗復發(fā) 基礎研究轉入臨床[N];健康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潘紅梅;全球45%癌癥新發(fā)病例在亞洲[N];南京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肖薇整理;早期診斷:降低醫(yī)療負擔的一劑良方[N];健康報;2009年
6 通訊員 韋夏 本報記者 鄧宏鷹 鐘少鴻;不良飲食習慣易誘發(fā)肝癌[N];中國食品報;2009年
7 胡曉震 本報主任記者 葉青;大便習慣改變應警惕大腸癌[N];沈陽日報;2010年
8 記者 李亞紅 陳國洲 仇逸 周婷玉;慢性大病流行趨勢圖[N];經(jīng)濟參考報;2011年
9 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 顧晉;控制危險因素 加強規(guī)范治療[N];健康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志堅;微囊藻毒素毒性及其致癌機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9年
2 張歡;中國人群總膽固醇水平與腦卒中及其亞型關系的前瞻性研究暨脂聯(lián)素與心血管疾病的meta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靜鴻;長春市1987~2004年惡性腫瘤死亡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2 陸艷;2002-2005年蘇州市居民死亡情況分析[D];蘇州大學;2006年
3 郭影;1974-2003年禹州市居民生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動態(tài)分析[D];鄭州大學;2005年
4 李超鋒;2007~2009年沙穎河流域某縣居民死因回顧性調查[D];鄭州大學;2012年
5 胡永玲;青島市城陽區(qū)居民2005~2009年死亡狀況分析[D];青島大學;2012年
6 李飛躍;湖南省2004~2005年居民糖尿病死亡狀況及疾病負擔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胡慧農(nóng);2007-2009年湖南省某市居民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死亡回顧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向輝標;張家界市2007-2009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狀況及疾病負擔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許寒冰;2000-2010年昆山市惡性腫瘤分布規(guī)律分析[D];蘇州大學;2011年
10 周權;張家界市2007-2009年居民惡性腫瘤死亡回顧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138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01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