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患者術(shù)后抗菌藥物治療對創(chuàng)口愈合的作用研究
本文選題:眼科手術(shù) + 抗菌藥物; 參考:《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年12期
【摘要】:目的研究眼科患者術(shù)后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對創(chuàng)口愈合的影響,為臨床診治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醫(yī)院收治的80例接受眼科手術(shù)患者,隨機抽取40例作為試驗組(抗感染組),其余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非抗感染組),用相同手術(shù)方法進行眼科手術(shù),縫合切口后,試驗組患者給予氨芐西林進行抗感染治療,而對照組則不使用抗菌藥物進行預防,對比兩組患者3~8d切口愈合情況。結(jié)果試驗組患者3d愈合共14例,3~8d愈合共21例,8d愈合共5例;而對照組患者3d愈合共5例,3~8d愈合共13例,8d愈合共22例,試驗組患者愈合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有效率為92.5%,平均愈合時間為(3.8±0.4)d;對照組有效率為45.0%,平均愈合時間為(7.2±0.5)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術(shù)后均出現(xiàn)疼痛、紅腫等感染癥狀,但相比于未使用抗菌藥物預防術(shù)后感染的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感染癥狀明顯減輕。結(jié)論眼科術(shù)后使用抗菌藥物對于創(chuàng)口愈合有明顯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on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ophthalmology,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from April 2010 to April 2014, 80 patients undergoing ophthalm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ti-infection group) and the other 40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non-anti-infection group).After sutur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mpicillin for antiinfective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prevented by antibiotics. The healing of the incis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3 and 8 days.Results in the trial group, 14 cases were healed on 3 days, 21 cases were healed on the 8th day, 5 cases were healed on the 8th day,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5 cases were healed on the 3rd day, 13 cases were healed on the 8th day, 22 cases were healed.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i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i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92.5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3.8 鹵0.4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45.0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7.2 鹵0.5 days.Infection symptoms such as redness and swelling were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did not use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has obvious effect on wound healing after ophthalmic operation.
【作者單位】: 奉化市人民醫(yī)院眼科;
【基金】:浙江省科技廳研究基金資助項目(201309231)
【分類號】:R779.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Inhibition of Dual Specific Oncolytic Adenovirus on Esophageal Cancer via Activation of Caspases by a Mitochondrial-dependent Pathway[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尚榮;金冰;張楠;柳影;劉祥軍;李松青;上官棣華;;一種不對稱菁染料及其與不同結(jié)構(gòu)DNA的相互作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14年10期
2 李博;毛穎民;俞文強;胡庭楊;周兵;;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實效性及機體影響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年03期
3 樓宏青;金云燕;許桂軍;;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guān)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12期
4 陳麗;劉艷艷;周紅霞;;老年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12期
5 韓曉霞;韓萍;楊玉倫;;食管癌根治術(shù)患者圍手術(shù)期感染預防性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12期
6 周茁;王愛英;馮春鳳;;外來手術(shù)器械集中式管理的清洗質(zhì)量對術(shù)后感染影響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12期
7 孫金芳;;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影像學表現(xiàn)及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4年23期
8 傅志紅;戴文化;呂翔;;膽道探查術(shù)后切口感染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23期
9 佘盛飛;曾蓮英;;門奇靜脈斷流改良術(shù)治療門靜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年34期
10 王敏;;早期篩查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jié)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清;羅永勝;耿嵐;王偉;賴卓勝;李富榮;;腺病毒載體介導凋亡素基因聯(lián)合阿霉素與順鉑對種植性肝癌的治療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英怡,吳百柱,陳燕;婦產(chǎn)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diào)查[J];廣東醫(yī)學;2002年S1期
2 朱會英;淺談合理應用抗菌藥物[J];廣東醫(yī)學;2002年S1期
3 田秀華,張萃鰲;2001年我院抗菌藥物應用現(xiàn)狀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2年05期
4 盧健平;本院抗菌藥物使用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2年03期
5 彭梅,羅筱葵;我院400個住院病例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2年04期
6 趙麗艷;淺議合理使用抗菌藥物[J];遼寧藥物與臨床;2002年S1期
7 倪少云;引致血小板減少癥的抗菌藥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2年10期
8 常洪美;某院抗菌藥物使用現(xiàn)狀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2年03期
9 安文洪,譚家琴;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2年07期
10 萬蒞;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J];醫(yī)藥導報;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翠英;何周康;;720例圍術(shù)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2 魯薇;呂徐玲;張少華;;兒科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靖;吳偉明;陳麗佳;;我院住院醫(yī)囑中抗菌藥物合理性的評價方法[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海燕;;我院2008年度抗菌藥物應用專題分析、總結(jié)[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5 于梅;楊鈺構(gòu);顧潔;楊景昊;;我院兒科門診應用抗菌藥物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6 曹松山;陳海燕;;住院病人抗菌藥物分級使用及細菌耐藥情況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全國兒科中青年藥師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7 趙云和;;綜合醫(yī)院兒科近10年抗菌藥物使用變遷比較分析[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shù)會議暨兒科學基礎(chǔ)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shù)班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力學;;2008-2009年我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調(diào)查分析[A];第二屆全國藥物性損害與安全用藥學術(shù)會議——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與臨床安全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張華蕓;王秀云;王愛麗;孫明芹;姜善玲;;我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措施[A];第二屆全國藥物性損害與安全用藥學術(shù)會議——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與臨床安全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汪偉;李志泉;;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A];中國成人醫(yī)藥教育論壇(2010)[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晶;抗菌藥的臨床應用[N];新疆科技報(漢);2005年
2 康琦;走出抗菌藥的認識誤區(qū)[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3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科院 俞乃勝教授;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及應對措施[N];云南科技報;2004年
4 楊 娟;推動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5 張東風;合理使用和規(guī)范管理抗菌藥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6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陳桂平 黃玲利 袁宗輝;抗菌藥物的負面效應及解決措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7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陳桂平 黃玲利 袁宗輝;抗菌藥物的負面效應及解決措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8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陳桂平 黃玲利 袁宗輝;抗菌藥物的負面效應及解決措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9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 馬玉勝 孫科業(yè);治雞病 亂用抗菌藥物不討好[N];河北科技報;2007年
10 記者 劉婧;醫(yī)院濫用抗菌藥將受約束[N];焦作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敬偉;長沙市醫(yī)保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尹桃;長沙市社區(qū)居民抗菌藥物使用狀況的社會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高斌;天津某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與抗菌藥物使用策略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劉遠飛;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后效應及其機制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超花;四省21家三甲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diào)研分析[D];山東大學;2013年
2 畢德余;某二級甲等醫(yī)院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的多方面調(diào)研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3 王東輝;抗菌藥臨床不合理應用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4 朱琰;《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普外科手術(shù)預防性用藥影響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汪愛晶;銅陵市部分醫(yī)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的調(diào)查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盧軍鋒;抗菌藥物濫用的法律對策探討[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梁新亮;某三甲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8 許建剛;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王延鵬;醫(yī)療機構(gòu)抗菌藥物應用在線監(jiān)測分析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實踐[D];山東大學;2012年
10 范博園;醫(y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指標體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62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76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