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鼻息肉中IL-23和IL-17的表達及作用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18 23:20

  本文選題:鼻息肉 切入點:IL-23 出處:《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 本實驗通過檢測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及局部組織中白介素-23(1L-23)和白介素-17(1L-17)的表達,并分析二者的相關性,探討I L-23、I L-17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機制。 方法: 鼻息肉患者60例,以同期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患者35例為對照組。采集兩組每位患者外周血各5m,運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 bent adsorption exper iments, ELISA)檢測外周血中I L-23和I L-17的表達;在鼻內鏡手術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下,鼻息肉組收集術中切除的息肉組織,對照組收集下鼻甲部分組織,運用蘇木素-伊紅染色法(hemat oxylin-eosin, HE)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mmunohi stochemistry, IHC)觀察I L-23、IL-17的陽性細胞數和嗜酸性粒細胞(Eosi nophil, EOS)等炎細胞浸潤情況。實驗結果采用3PSS13.0軟件處理,運用x±s對數據進行描述,兩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Fear son直線相關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結果: (1)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 L-23和I L-17的含量分別為50.16±11.22pg/m和12.32±4.65pg/mL,對照組分別為43.64±5.57pg/ml和3.58±2.05pg/ml,鼻息肉組的表達均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t=3.21,P=0.02;t=10.53,P=0.001),且二者的表達呈正相關(r=0.85,P=0.001)。 (2)鼻息肉組織中I L-23及IL-17的陽性細胞計數分別為14.27±3.81/HP)和24.62±6.30/HP,對照組分別為2.93±1.46/HP)和5.21±2.09/HP,鼻息肉組的表達均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t=6.22,P=0.001;t=6.55,P=0.001),且二者的表達呈正相關(r=0.90,P=0.001)。 (3)鼻息肉患者血清與組織中I L-23、I L-17進行相關性分析,其表達均呈正相關(r=0.85,P=0.001; r=0.82,P=0.001);鼻息肉組織I L-23和I L-17陽性細胞計數與EWS計數進行相關性分析,其表達均正相關(r=0.92,P=0.001;r=0.86,P=0.001)。 結論: 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和局部組織中,I L-23和I L-17的表達均較對照組高,提示I L-23和I L-17可能在鼻息肉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有意義。對二者進行相關性分析的正相關結果,提示二者可能通過I L-23/I L-17軸在促進鼻息肉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65.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杰;婁季宇;王金蘭;;IL-23/IL-17與多發(fā)性硬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年09期

2 游文霞;胡學強;;IL-23和IL-17在結核病中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9年04期

3 蘇凈;曹秉振;;IL-17、IL-23與多發(fā)性硬化相關性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8年05期

4 徐中;趙健雄;王學習;祁永福;許馨文;;IL-23/IL-17軸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5期

5 劉仁杰;萬毅新;王曉平;石軍年;段天林;李景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及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6 鄭紫丹;萬曉強;劉梁英;;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IL-23和IL-17的水平變化及意義[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1年02期

7 羅家明;秦新月;陳黎燕;尹紅蕾;;甲基強的松龍抑制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IL-23/IL-17軸機制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年06期

8 蘇文婷;王宏林;費燁;汪蓓青;徐慧;陳向東;;尋常型天皰瘡皮損組織中Th17細胞相關細胞因子的表達[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4期

9 袁瓊蘭,錢海蓉;在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研究中觀察到血單核細胞IL-1β、IL-8和IL-17mRNA表達增加[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0年05期

10 秦霞,劉鐘濱;白細胞介素17家族[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英姬;樸美蘭;金永德;;糖皮質激素對鼻息肉中的嗜酸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的影響[A];吉林省醫(yī)學會第九次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陳宏;賓愛弟;;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血清IL-17、IL-23的表達與臨床相關性研究(摘要)[A];第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屈慧明;行敏;耿龍;;紫草素對IL-23誘導銀屑病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產生IL-17抑制的研究[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陳宏;梁軍亮;;IL-17和IL-23在濕疹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摘要)[A];第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趙莎;單保恩;艾軍;張超;;IL-17基因轉染小鼠乳腺癌細胞株的建立及其抗腫瘤機制研究[A];河北省免疫學會第六次免疫學大會資料匯編[C];2010年

6 徐西琳;邵冰;熊維寧;熊盛道;;表達IL-17的正義質粒對小鼠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防御機制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屆全國呼吸道感染學術大會暨第一屆多學科抗感染治療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徐西琳;邵冰;熊維寧;熊盛道;;表達IL-17的正義質粒對小鼠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防御機制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夏婧;張湘燕;許梅;韓婧;;IL-17、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變化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陳成玲;孫海波;劉冰;;過敏性鼻炎、鼻息肉、支氣管哮喘的關聯性及遺傳學研究進展[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謝華;何韶衡;孫麗;陳萍;;哮喘患者血漿IL-17及IL-10水平的測定與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曉丹;Th17及其細胞因子在不同病理特征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孫萌;RNA干擾白介素-23基因表達對小鼠支氣管哮喘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杜國盛;IL-23、IL-17與移植免疫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4 楊沫毅;急性哮喘小鼠中T-bet通過IL-23受體對Th17細胞增殖和致炎機能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年

5 吳俊華;鼻息肉組織中BMP信號活性及E-cadherin表達失調與疾病進展的相關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徐西琳;表達IL-17的正義質粒對小鼠銅綠假單胞菌肺部感染防御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國華;mPDL1-hIg對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的效應[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陳博;IL-17在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中表達的變化及意義[D];吉林大學;2010年

9 何宋兵;CD4~+IL-17~+細胞在胰腺癌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分布、表型特征、分化募集機制及臨床意義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10 馬翔宇;白細胞介素-17(IL-17)正向調節(jié)星形膠質細胞IL-6正反饋表達及其調控機理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小青;鼻息肉中IL-23和IL-17的表達及作用機制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劉仁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7、IL-23檢測及意義[D];蘭州大學;2011年

3 倪杰;丙酸氟替卡松對體外培養(yǎng)鼻粘膜上皮細胞和體內鼻息肉組織中水通道蛋白5表達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張秀娟;FOXP3、T淋巴細胞亞群在鼻息肉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5 趙沖;鼻腔黏膜淋巴系統引流障礙在鼻息肉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瀘州醫(yī)學院;2010年

6 梁軍亮;IL-17和IL-23在濕疹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蘇斌濤;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體內IL-17、IL-23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李曙光;溫病濕熱證大鼠IL-23和IL-17的變化及加味藿樸夏苓湯干預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常煒;種植體周齦溝液中IL-17、IL-23濃度的測定及其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陳祖堯;TNF-α、MMP-9在鼻息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過程中的作用[D];瀘州醫(yī)學院;2010年

,

本文編號:16317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317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f77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