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膽汁酸恢復膽道外引流導致的肝再生障礙及其機制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07 15:26
目的:探討外源性膽汁酸(cholic acid,CA)恢復膽道外引流導致的肝再生障礙及其可能機制。方法: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隨機均分為3組,分別設為未引流組(未引流組,n=30)、外引流組(ED組,n=30)、外引流同時補充0.2%外源性膽汁酸組(ED+0.2%CA組,n=30),各組于實驗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分別于肝切除術后0 h、4 h、12 h、24 h、48 h、72h處死。收集SD大鼠血清測定各組不同時間點的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標。收集切下的肝臟組織,檢測各組各時間點的肝再生率;免疫組化檢測肝組織增殖細胞核抗原Ki-67的表達情況,收集切下的回腸組織檢測成纖維生長因子1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5,FGF15)蛋白及m RNA表達情況。結果:肝切除術后,ED組與ED+0.2%CA組、未引流組相比,ED組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明顯升高;ED+0.2%CA組與未引流組相比,血...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漢縮略詞對照表
前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1.2 主要實驗試劑與耗材
1.3 主要實驗儀器
1.4 手術器械
1.5 實驗方法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術后大鼠一般情況及外引流情況
2.2 模型制作情況
2.3 動物模型成功率
2.4 大鼠術前、術后體重的比較
2.5 生化指標
2.6 肝部分切除術后各組的肝再生率
2.7 肝部分切除術后各組在不同時間點Ki-67的表達結果
3 討論
第二部分 外源性膽汁酸恢復膽道外引流導致的肝再生障礙機制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1.2 實驗方法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回腸FGF15 mRNA的表達
2.2 回腸FGF15蛋白的表達
3 討論
4 總結
參考文獻
圖片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737071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漢縮略詞對照表
前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1.2 主要實驗試劑與耗材
1.3 主要實驗儀器
1.4 手術器械
1.5 實驗方法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術后大鼠一般情況及外引流情況
2.2 模型制作情況
2.3 動物模型成功率
2.4 大鼠術前、術后體重的比較
2.5 生化指標
2.6 肝部分切除術后各組的肝再生率
2.7 肝部分切除術后各組在不同時間點Ki-67的表達結果
3 討論
第二部分 外源性膽汁酸恢復膽道外引流導致的肝再生障礙機制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1.2 實驗方法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回腸FGF15 mRNA的表達
2.2 回腸FGF15蛋白的表達
3 討論
4 總結
參考文獻
圖片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737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7370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