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堿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大鼠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及其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02:41
目的:探討小檗堿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AS)模型大鼠胸主動脈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轉化生長因子β1 (TGF-β1)、白細胞介素18 (IL-18)和白細胞介素10 (IL-10)表達的影響,闡明小檗堿聯(lián)合辛伐他汀抗動脈硬化的作用機制。方法:48只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辛伐他汀組,低、中和高劑量小檗堿聯(lián)合辛伐他汀組,每組8只。給藥4周后取大鼠血清和胸主動脈組織,HE染色法觀察各組大鼠胸主動脈組織病理形態(tài)表現(xiàn),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檢測各組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測定各組大鼠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各組大鼠胸主動脈組織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達水平。結果:HE染色,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大鼠主動脈內膜明顯增厚、細胞內外有脂質沉積,內膜下可見壞死物沉積,內壁出現(xiàn)斑塊、不平整,血管腔狹窄;與模型組比較,高劑量小檗堿聯(lián)合辛伐他汀組大鼠動脈血管壁無明顯斑塊出現(xiàn),內膜增厚不平整明顯改善。...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4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藥物、主要試劑和儀器
1.2大鼠AS模型的制備和分組
1.3標本采集和處理
1.4 HE染色觀察大鼠胸主動脈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表現(xiàn)
1.5大鼠血清中血脂水平的檢測
1.6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檢測
1.7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大鼠胸主動脈組織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達水平
1.8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各組大鼠胸主動脈組織病理形態(tài)表現(xiàn)
2.2各組大鼠血清中TC、TG、LDL-C和HDL-C水平
2.3各組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
2.4各組大鼠胸主動脈組織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達水平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蒲參膠囊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VEGF、TGF-β1、TNF-α和IL-6水平的影響[J]. 劉永萍,楊如意.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8(06)
[2]小檗堿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李旸,王曉華,吳曉琴,佟倩. 醫(yī)學與哲學(B). 2018(11)
[3]TNF-α與常見血管類疾病的關系[J]. 江海宙,蘇蘭利. 健康研究. 2018(05)
[4]促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義[J]. 葉迪,王夢龍,劉劍芳,葉晶,王震,徐瑤,姜慧敏,萬軍.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8(08)
[5]轉化生長因子β1在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中表達變化的意義[J]. 麗群,耿愛華.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05)
[6]小檗堿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小鼠的血管炎性反應和鈣化[J]. 李曉明,王青竹,石婧,鞠瑞,朱蕾,李娟,郭磊,葉菜英.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8(02)
[7]小檗堿抗動脈粥樣硬化機制的研究進展[J]. 郭會敏,欒天竹,梁兆光.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8(01)
[8]肥胖動脈粥樣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驗證[J]. 張福莊,陶紅,王國宏,陳波,袁仙仙.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35)
[9]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血清炎癥因子與老年腦梗死發(fā)病的相關性分析[J]. 劉強,宇輝. 山東醫(yī)藥. 2017(45)
[10]Homer1及炎癥細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細胞中的mRNA表達水平研究[J]. 張珺,陳嘉龍,王思雯.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7(10)
博士論文
[1]頸動脈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并存疾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治療研究[D]. 張建彬.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7
本文編號:3573643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4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藥物、主要試劑和儀器
1.2大鼠AS模型的制備和分組
1.3標本采集和處理
1.4 HE染色觀察大鼠胸主動脈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表現(xiàn)
1.5大鼠血清中血脂水平的檢測
1.6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檢測
1.7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大鼠胸主動脈組織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達水平
1.8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各組大鼠胸主動脈組織病理形態(tài)表現(xiàn)
2.2各組大鼠血清中TC、TG、LDL-C和HDL-C水平
2.3各組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
2.4各組大鼠胸主動脈組織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達水平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蒲參膠囊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VEGF、TGF-β1、TNF-α和IL-6水平的影響[J]. 劉永萍,楊如意.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8(06)
[2]小檗堿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李旸,王曉華,吳曉琴,佟倩. 醫(yī)學與哲學(B). 2018(11)
[3]TNF-α與常見血管類疾病的關系[J]. 江海宙,蘇蘭利. 健康研究. 2018(05)
[4]促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義[J]. 葉迪,王夢龍,劉劍芳,葉晶,王震,徐瑤,姜慧敏,萬軍.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8(08)
[5]轉化生長因子β1在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中表達變化的意義[J]. 麗群,耿愛華.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05)
[6]小檗堿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小鼠的血管炎性反應和鈣化[J]. 李曉明,王青竹,石婧,鞠瑞,朱蕾,李娟,郭磊,葉菜英.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8(02)
[7]小檗堿抗動脈粥樣硬化機制的研究進展[J]. 郭會敏,欒天竹,梁兆光.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8(01)
[8]肥胖動脈粥樣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驗證[J]. 張福莊,陶紅,王國宏,陳波,袁仙仙.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35)
[9]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血清炎癥因子與老年腦梗死發(fā)病的相關性分析[J]. 劉強,宇輝. 山東醫(yī)藥. 2017(45)
[10]Homer1及炎癥細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細胞中的mRNA表達水平研究[J]. 張珺,陳嘉龍,王思雯.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7(10)
博士論文
[1]頸動脈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并存疾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治療研究[D]. 張建彬.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7
本文編號:3573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5736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