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聯(lián)蛋白Annexin1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保護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膜聯(lián)蛋白Annexin1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保護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腦出血 ANXA1 腦出血 血腦屏障 FJB染色 TUNEL染色 腦水腫 腦出血 β-肌動蛋白/FRP2膜蛋白受體 磷酸化 siRNA 定點突變
【摘要】:第一部分膜聯(lián)蛋白Annexin1與腦出血的相關性研究目的:研究大鼠腦出血(ICH)后血清、腦組織中以及體外ICH模型中膜聯(lián)蛋白Annexin1(ANXA1)在ICH后不同時間點的變化。方法:體內(nèi)實驗部分,隨機任選42只大鼠分為假手術組和ICH后6h、12h、24h、48h、72h、1w共7組,每組6只。所有的大鼠在腦出血后相應的時間點被處死。在每組大鼠取血腫周圍1.5-2mm范圍內(nèi)腦組織,利用雙重免疫熒光和Western blot技術分析檢測其ANXA1的表達,尾靜脈采血提取血清,利用酶聯(lián)免疫技術檢測ANXA1水平。在體外實驗中取人類腦血管內(nèi)皮(h CMEC/D3)細胞依據(jù)體內(nèi)實驗部分分為7組,利用western blot檢測內(nèi)皮細胞中ANXA1的表達水平。結果:1、體內(nèi)實驗結果表明,大鼠腦出血后腦組織中ANXA1表達下降,以ICH后24h組ANXA1表達下降最顯著(P0.01);2、大鼠血清的ANXA1表達在ICH后呈先下降后恢復的趨勢,在24h ANXA1分泌值達最低(P0.05);3、體外血管內(nèi)皮細胞實驗結果ANXA1蛋白表達先下降后恢復,18h下降最明顯(P0.01);4、血清中ANXA1下降水平較腦組織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慢,恢復也相對遲緩。結論:1、ICH后血管內(nèi)皮細胞ANXA1表達呈先下降后恢復,在腦組織及血清中ANXA1水平在腦出血24h后達最低;2、在體外實驗中人類腦血管內(nèi)皮(h CMEC/D3)細胞ANXA1表達與體內(nèi)實驗結果類似;3、血清中ANXA1的水平,在ICH后下降及恢復速度相對腦組織遲緩。第二部分人重組ANXA1在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誘發(fā)早期腦損傷中的保護作用目的:探索大鼠尾靜脈注射人重組ANXA1對大鼠腦出血預后及血腦屏障保護作用。方法:在體內(nèi)實驗中,任選120只,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ham)、腦出血+溶劑組(ICH+vehicle)、腦出血+人重組ANXA1低劑量組(ICH+ANXA1-L)、腦出血+人重組ANXA1中劑量組(ICH+ANXA1-M)、腦出血+人重組ANXA1高劑量組(ICH+ANXA1-H),共計5組(n=24/組)。在基底節(jié)注射膠原酶3小時后尾靜脈注射rh ANXA1,腦出血后24小時,所有大鼠放血。每組取6只大鼠腦做切片進行TUNEL染色、Fluoro-Jade B(FJB)染色;每組取6只大鼠腦組織進行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共沉淀分析;另外每組取6只大鼠用于伊文思藍染色檢測血腦屏障的破壞,而剩下每組6只大鼠每進行腦水腫的評估。結果:1、TUNEL染色實驗結果,腦出血組較假手術組凋亡指數(shù)明顯增高。rh ANXA1中高劑量治療組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明顯改善(P0.01);2、FJB染色陽性細胞在腦出血組較假手術組明顯增多,rh ANXA1中高劑量干預后FJB陽性細胞明顯下降(P0.01);3、高劑量組對誘導閉合蛋白和閉鎖小帶-1(ZO-1)蛋白水平上調(diào)有重要作用(P0.01);4、rh ANXA1在腦出血后干預,血管中外滲到腦組織的伊文思藍染料明顯減少(P0.01)。中高劑量的rh ANXA1能夠改善ICH后白蛋白的外滲(P0.05)。最后,腦水含量在高劑量組明顯比低劑量組腦水含量低(P0.01)。結論:通過提高腦出血后ANXA1的水平,能夠改善腦出血預后和維護血腦屏障的完整性。第三部分膜聯(lián)蛋白Annexin 1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保護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目的:通過小干擾RNA和定點突變技術研究ANXA1潛在的保護作用機制。方法:1、通過免疫共沉淀實驗來分析ANXA1與β-肌動蛋白/FPR2受體之間作用在假手術組和ICH治療組中的不同。2、使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通過檢測血管內(nèi)皮細胞野生型和突變體的ANXA1磷酸化情況。3、篩選干擾效果最佳的si RNA進行干擾ANXA1的表達,檢測干擾后或點突變后的內(nèi)皮細胞滲透性。4、利用免疫熒光的方法檢測F-肌動蛋白與ANXA1的分布關系,在氧合血紅蛋白作用下的變化。5、通過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驗證ANXA1與FPR2相互作用關系,以及對ANXA1的分泌影響。結果:1、ICH誘導ANXA1磷酸化,尤其在絲氨酸-27和蘇氨酸-24;2、ANXA1對腦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滲透性作用依賴磷酸化;3、ANXA1蘇氨酸-24殘基磷酸化破壞損害ANXA1形成β-肌動蛋白;4、ANXA1絲氨酸-27殘基破壞將影響與FPR2蛋白相互作用,進而影響ANXA1分泌。結論:通過ANXA1的蘇氨酸-24和絲氨酸-27的磷酸化可以防止腦出血后引發(fā)的血腦屏障功能障礙。在腦出血后ANXA1的磷酸化是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一種可能的自我修復策略。
【關鍵詞】:腦出血 ANXA1 腦出血 血腦屏障 FJB染色 TUNEL染色 腦水腫 腦出血 β-肌動蛋白/FRP2膜蛋白受體 磷酸化 siRNA 定點突變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3.34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前言13-17
- 參考文獻15-17
- 第一部分 膜聯(lián)蛋白A1與腦出血的相關性研究17-32
- 材料和方法17-25
- 結果25-28
- 討論28-29
- 結論29-30
- 參考文獻30-32
- 第二部分 人重組ANXA1在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誘發(fā)早期腦損傷中的保護作用32-55
- 材料和方法32-44
- 結果44-51
- 討論51-52
- 結論52-53
- 參考文獻53-55
- 第三部分 膜聯(lián)蛋白A1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保護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55-76
- 材料和方法56-65
- 結果65-69
- 討論69-72
- 結論72-73
- 參考文獻73-76
- 綜述76-81
- 參考文獻79-81
- 中英文縮略詞表81-82
- 攻讀碩士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82-83
- 致謝83-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化彪,張?zhí)K明;腦出血模型[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2年06期
2 童丹;腦出血的治療進展[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2年01期
3 武衡,黎杏群,唐濤,黃菊芳,羅杰坤,梁清華;腦溢安對腦出血大鼠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蛋白表達的影響[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4 胡書超,張祥建;腦出血后的神經(jīng)細胞凋亡機制及治療策略[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年07期
5 趙和榮;;腦出血100例臨床特點與預防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年08期
6 施建生;高志偉;柯開富;;腦出血后內(nèi)源性神經(jīng)干細胞的增殖[J];交通醫(yī)學;2009年04期
7 張飛飛;陳玉英;王占祥;;腦出血干預相關因子研究進展[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8 陳志穎;殷小平;唐洲平;;內(nèi)源性神經(jīng)干細胞與腦出血[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3年02期
9 王復新;燕飛;畢勝;侯麗淳;王昆祥;張軍武;李培育;和梅;關雪蓮;楊慧;;大鼠腦出血微創(chuàng)后行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對其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年11期
10 鄧世山,周德明;腦出血藥物治療進展[J];四川醫(yī)學;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淑榮;;腦出血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進展[A];2009年全國微循環(huán)與血液流變學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09年
2 張在強;潘樹茂;修春明;湯國太;王云波;陳鴻光;邊玉松;李新鋼;;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楊樹旭;錢沖;李曉斌;石磊;宋正飛;王義榮;;腦出血后神經(jīng)細胞再生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經(jīng)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王玉波;吳珊;;睪酮與腦出血后肺損傷的相關性研究[A];貴州省醫(yī)學會第八屆神經(jīng)病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韋紅巧;李倩茗;;大鼠急性腦出血對肝臟和腎臟的影響[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楊樹旭;錢聰;亓旭晨;葉紅星;方兵;李新偉;牛煥江;孫偉軍;朱先理;王義榮;;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腦出血的實驗研究[A];2009年浙江省神經(jīng)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安立新;彭宇明;王保國;孫梅珍;袁芳;;停通氣缺氧預處理對腦出血大鼠炎性介質(zhì)和氧化物的影響[A];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全國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周慎;李勇敏;;癱絡通顆粒對腦出血家兔保護作用的影響[A];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重點研究室建設研討會暨中風病科研成果推廣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王淑榮;劉永泉;吳曉圓;;大鼠腦出血后血腫周圍區(qū)神經(jīng)元死亡的影響因素[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張禮均;鄧聰穎;孟輝;林江凱;馮華;;家犬實驗性額葉腦出血模型的建立[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衣曉峰 秦玉文;頭針可治療急性腦出血[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2 曾凡新 董志 傅潔民;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神經(jīng)保護的作用新靶點[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翔;腦出血后CD47表達及其作用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張清華;人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對腦出血后細胞凋亡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5年
3 彭君;MC1568對腦出血大鼠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4 蔡萍;重組ADAMTS13對腦出血后腦損傷和腦水腫的作用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5 解文菁;CD163對腦出血血腫及灶周組織的影響變化及其機制[D];吉林大學;2016年
6 朱軍;靶向AQP4的RNAi對大鼠腦出血周圍細胞凋亡影響[D];青島大學;2016年
7 陽光;鐵調(diào)素對腦出血后鐵代謝及神經(jīng)功能預后影響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8 陳敏;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腦屏障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周楷;Treg細胞通過IL-10/GSK3β/PTEN信號調(diào)節(jié)小膠質(zhì)/巨噬細胞極化減輕腦出血炎癥損傷[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10 楊阿莉;腦出血大鼠腦內(nèi)細胞外基質(zhì)相關基因表達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鑫;血腫腔內(nèi)注入神經(jīng)生長因子治療大鼠腦出血[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趙龍;不同吸氧時間高壓氧治療對腦出血大鼠血腫周圍AQP4和SOD表達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陳周青;膜聯(lián)蛋白Annexin1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腦屏障損傷保護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4 馮亮;P2X7受體介導NLRP3炎癥小體活化在大鼠腦出血后腦損傷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游艷;腦出血中PGC-1α的作用和機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厲振宇;Foxo1介導腦出血損傷后的炎癥反應及其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孟杉杉;大鼠腦出血后三價鐵超載與相關轉(zhuǎn)運蛋白的實驗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潘文才;磁感應相移譜技術檢測腦出血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9 張勇;牛磺酸熊去氧膽酸對大鼠腦出血后繼發(fā)性腦損傷的保護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黃艷;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劑對大鼠腦出血作用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812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8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