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彌散張量成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3 08:14
本文關鍵詞:帕金森病的彌散張量成像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 D)患者錐體外系的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參數(shù)變化及其與PD的關系。方法:選取46例PD患者作為研究組,對所有患者進行UPDRS運動評分,根據(jù)評分數(shù)值大小將每位患者癥狀雙側分為癥狀重側、癥狀相對輕側。選取48例性別、年齡與研究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對所選患者和健康人群均行頭顱磁共振平掃+彌散張量成像檢查。在各向異性分數(shù)(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圖和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圖上測量所有受檢者雙側黑質、紅核、尾狀核、丘腦、殼核的FA值和ADC值,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研究組雙側黑質、癥狀相對輕側殼核的FA值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降低(P0.05);研究組癥狀相對輕側與癥狀重側黑質的FA值相比明顯降低(P0.05);研究組其余興趣區(qū)的FA值雙側比較及與對照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通過person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黑質、殼核的FA值與UPDRS評分均無明顯相關性(r=-0.112,P0.05;r=-0.103,P0.05);研究組各興趣區(qū)的ADC值與對照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研究組各興趣區(qū)的FA值、ADC值與病情嚴重程度有一定相關趨勢。結論:在PD的診斷上,FA值較ADC值可能更為敏感,通過測量患者黑質、殼核的FA值或許可以提高PD的早期診斷率,ADC值的測量對PD的診斷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但無法用于早期診斷。
【關鍵詞】:帕金森病 彌散張量成像 FA值 ADC值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45.2;R742.5
【目錄】:
- 個人簡歷3-5
- 英文縮略詞表5-6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資料與方法11-13
- 結果13-17
- 討論17-20
- 結論20-21
- 參考文獻21-25
- 附錄25-33
- 綜述33-49
- 參考文獻44-49
- 致謝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廖鑫鑫;沈璐;;帕金森病BOLD-fMRI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年03期
2 劉禧;段云友;;帕金森病的影像學診斷進展[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年02期
,本文編號:7838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838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