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結合S-E-T(懸吊運動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效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02 13:07
本文關鍵詞:PT結合S-E-T(懸吊運動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效果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PT S-E-T 腦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ADL
【摘要】:目的:我國作為一個腦卒中高發(fā)國家,卒中后不僅給病人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痛苦與負擔,同時也給國家?guī)砹司薮蟮慕洕鷫毫。PT (Physical therapy,物理療法)作為目前最常用的治療腦卒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而S-E-T (Sling exercise training,懸吊運動訓練)作為近年來比較新的訓練方法,對于核心肌群的訓練有很好的療效,而核心穩(wěn)定性對于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改善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本文通過分析PT結合S-E-T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對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影響,探討更加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盡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療效果,減輕病人痛苦,使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方法:采用方便抽樣病例對照的辦法,將60例病人隨機地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PT治療,包括肌力訓練、耐力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步行訓練、神經易化技術等,對照組訓練時30min/次,2次/d,每周6d。治療組進行常規(guī)PT治療,30min/次,1次/d,每周6d。另外治療組在S-E-T訓練系統(tǒng)上進行強化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穩(wěn)定性訓練,以及進行分離動作的誘發(fā)訓練,30mmin/次,1次/d,每周6d。即治療組每天一次常規(guī)PT訓練,一次S-E-T訓練。每組治療時間均為4周。結果:治療前,對照組與治療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經過四周的治療后患者坐立位平衡功能、Berg評分、Fugl-Meyer評分、Holden步行能力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得分方面均得到提高,不論是治療組還是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量表的評分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在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分、立位平衡改善、Berg評分、Holden步行能力評分以及ADL評分均提高明顯,且提高幅度較大(P0.05),但是在坐位平衡改善以及Fugl-Meyer平衡功能評定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PT結合S-E-T(懸吊運動訓練)可以通過對患者的軀干、核心肌群等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訓練,加強患者的核心力量,從而提高患者的核心穩(wěn)定性,進而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PT S-E-T 腦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ADL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3.3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6
- 資料與方法16-20
- 結果20-27
- 討論27-37
- 參考文獻37-40
- 致謝40-4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41-42
- 附錄42-48
- 附件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林松;馮曉東;劉承梅;張廷峰;;核心肌力訓練對腦卒中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年21期
2 南海鷗;王燕;;核心肌力訓練在康復醫(yī)學中的意義[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張琦,李琪,紀樹榮;骨盆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年04期
4 張健;;早期平衡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年09期
5 顧昭華;龔晨;伊文超;曹寅慧;茅矛;王翔;許光旭;;多點多軸懸吊訓練系統(tǒng)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年05期
6 高春華;黃曉琳;張威;蔡建華;劉雅麗;汪文;;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社區(qū)腦卒中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作用[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4年04期
,本文編號:778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787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