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療法對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PAS療法對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腦梗死 PAS療法 超敏C反應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動脈粥樣硬化
【摘要】:目的探討普羅布考、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PAS)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及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方法分析135例初發(fā)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PAS組,分別在入院后第2天及治療后1個月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酶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hs-CRP水平;超聲檢測頸動脈IMT及斑塊積分。結果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血清hs-CR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t=4.887,P=0.013);PAS組治療1個月后血清hs-CR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t=9.323,P=0.000);治療1個月后PAS組血清hs-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3.326,P=0.004);對照組(t=1.670,P=0.212)、PAS組(t=0.978,P=0.449)治療1個月后血漿Hcy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頸動脈IMT(t=2.987,P=0.031)及斑塊積分(t=3.562,P=0.009)與治療前比較明顯下降;PAS組治療1個月后頸動脈IMT(t=10.210,P=0.000)及斑塊積分(t=8.756,P=0.000)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治療1個月后PAS組頸動脈IMT及斑塊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t=2.341,P=0.034;t=2.792,P=0.021)。結論 AS療法(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PAS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PAS療法優(yōu)于AS療法;PAS療法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治療作用,而對血漿Hcy水平沒有顯著影響。
【作者單位】: 重慶市長壽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神經內科;
【關鍵詞】: 腦梗死 PAS療法 超敏C反應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動脈粥樣硬化
【基金】:重慶市步長杯腦血管病科研項目(No:2012-3-012)
【分類號】:R743.33
【正文快照】: 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已經證明是有效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栓治療的代表藥物。普羅布考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具有抗氧化作用[1-3]。國外研究顯示[4],單一使用他汀類藥物及普羅布考逆轉斑塊的幅度有限,但兩者合用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內膜厚度下降、巨噬細胞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玉法;C反應蛋白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年11期
2 陳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C反應蛋白與病情及預后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8年06期
3 劉佳;劉遠新;尹佳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與超敏C反應蛋白相關性研究現(xiàn)狀[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年05期
4 蔡紅衛(wèi);馮娟娟;;C反應蛋白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年01期
5 譚代林;陳安平;;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炎性細胞因子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10年02期
6 張興國;谷燕;劉尊齊;王海石;;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C反應蛋白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遲發(fā)性腦病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0年29期
7 張秀玲;李庭毅;楊歡;余芾成;;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變化[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0年06期
8 張全福;肖永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在老年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病情進展中的變化[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年21期
9 孔維;康永剛;趙錦華;魚麗萍;;血清胱抑素C、C反應蛋白與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年21期
10 馬福家;倉婕;劉芳;;納洛酮對急性頸內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含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管茶英;;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6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A];2006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劉焰明;張慧;;腦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胡曉芳;楊智;安殿梅;孟冬婭;王靜;牛景陽;;急性腦出血患者炎癥狀態(tài)下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一氧化氮水平的變化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安殿梅;王璐;孟冬婭;羅軍;胡曉芳;;超敏C反應蛋白、一氧化氮與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關系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韓漫夫;邵玉鳳;李競;葛朝莉;陳婷;;超敏C反應蛋白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和腦梗死關系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王琦;唐家榮;丁虎;汪道文;;中國漢族人群C反應蛋白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卒中的遺傳易感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于暉;C反應蛋白、血管生成素2遺傳變異及其血漿濃度在腦卒中發(fā)病風險及復發(fā)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鵬;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腦梗死中的臨床應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邵巧燕;超敏C反應蛋白與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關系探討[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杜春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與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相關性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梅利;不同海拔地區(qū)急性腦梗死患者基質金屬蛋白酶-2與超敏C反應蛋白變化研究[D];青海大學;2014年
5 嚴麗榮;細胞粘附分子及C反應蛋白等與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相關性的臨床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6 劉月英;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高敏C反應蛋白與急性腦梗塞的關系[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王坤;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ABCD2評分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臨床轉歸中的應用[D];濱州醫(yī)學院;2012年
8 周婷;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及安全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陳秋艷;腹型肥胖、C反應蛋白及其聯(lián)合作用與腦卒中的關系[D];蘇州大學;2015年
10 孟虹媛;血漿同型半胱氨酸、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水平與腦梗死亞型的相關性[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939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9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