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對海人酸誘導小鼠顳葉癲癇的影響及機制的初步研究
本文關鍵詞:肥胖對海人酸誘導小鼠顳葉癲癇的影響及機制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肥胖 顳葉癲癇 瘦素 神經(jīng)元 星形膠質細胞
【摘要】:背景:肥胖(obesity)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癌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等一系列人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未經(jīng)治療的癲癇患者中超重和肥胖者患難治性癲癇比率要比正常體質量者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難治性癲癇比率高于非難治性癲癇比率。癲癇(epilepsy)是神經(jīng)元自發(fā)反復超同步放電引起機體抽搐的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慢性疾病,發(fā)病率高,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的生活工作。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占到癲癇患者的30-40%,其中30%以上會發(fā)展為難治性癲癇(refractory epilepsy)。肥胖在顳葉癲癇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瘦素(leptin)不僅是重要的能量平衡因子,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肥胖引起瘦素水平的升高,進而影響顳葉癲癇相關病理的改變,可能是肥胖影響顳葉癲癇的潛在機制。方法:首先,將4-5周齡C57BL/6J小鼠隨機分為高脂飼料喂養(yǎng)組和標準飼料喂養(yǎng)組,每周進行體質量稱量,喂養(yǎng)12周后,體質量和血清學指標檢測顯示小鼠肥胖模型建立成功。在此基礎上右側海馬微量注射海人酸(kainic acid,KA)誘導顳葉癲癇小鼠模型,將正常體質量小鼠分為注射Saline組(CS組)、注射KA組(CK組)、leptin預處理組(Lep+CK組)、Nanobody(leptin受體拮抗劑)預處理組(Nanobody+Lep+CK組)、AG490(JAK2/STAT3信號通路阻斷劑)預處理組(AG490+Lep+CK組);將肥胖小鼠分為注射Saline組(OS組)、注射KA組(OK組)、Nanobody預處理組(Nanobody+OK組)、leptin預處理組(Lep+OK組)、AG490預處理組(AG490+Lep+OK組)。觀察小鼠行為學、損傷相關的血清指標和右側海馬病理損傷。結果:第一部分:1高脂飲食誘導的C57BL/6J小鼠肥胖模型構建成功相比于標準飼料喂養(yǎng)的小鼠,高脂飼料喂養(yǎng)的小鼠體內脂肪量、血清甘油三脂、膽固醇和脂肪酸含量明顯升高(p0.05),體質量增加20%以上。2 肥胖加重了海人酸誘導的小鼠顳葉癲癇1)右側海馬微量注射200 ng KA后,肥胖小鼠存活率為25%,而正常小鼠存活率100%,差異顯著(p0.05)。2)右側海馬微量注射100 ng KA后,OK組小鼠存活率低,OK組小鼠Racine score (4.6)顯著增加,與CK組小鼠(3.2)相比差異顯著(p0.05),(≥3分,TLE模型構建成功)。3)海人酸注射后,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脫氫酶(LDH)顯著升高(p0.05),OK組小鼠血清CK-MB和LDH濃度高于CK小鼠,但差異不顯著(p0.05)。4)OK組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的丟失、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的表達都高于正常小鼠,肥胖加重了海人酸誘導的海馬病理損傷。第二部分:1肥胖加重小鼠顳葉癲癇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其高瘦素水平1)外源性瘦素增加了正常小鼠TLE的Racine score評分,加重了海馬神經(jīng)元的丟失,過度激活了星形膠質細胞和促進了S-100p的表達,Nanobody預處理逆轉了外源性瘦素對正常小鼠TLE的影響。2)肥胖小鼠血清瘦素水平是正常小鼠的2倍以上,差異顯著(p0.05),且未發(fā)生瘦素耐受。在海人酸誘導前,Nanobody預處理阻斷了內源性瘦素的作用,逆轉了肥胖引起小鼠Racine score評分的增加、星形膠質細胞的過度活化和S-100β表達的升高。另外,外源性瘦素增加了肥胖小鼠TLE的Racine score評分,過度激活了星形膠質細胞和促進S-100β的表達。2 leptin-JAK2/STAT3信號通路的活化可能是星形膠質細胞過度活化的潛在機制外源性瘦素增加了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TLE海馬p-STAT3和GFAP的表達而AG490預處理,小鼠TLE海馬P-STAT3和GFAP的表達降低,逆轉了外源性瘦素的作用。結論:高脂飲食誘導的C57BL/6J肥胖小鼠血清瘦素水平明顯升高;肥胖加重了海人酸誘導的小鼠顳葉癲癇的海馬損傷;肥胖引起的高瘦素水平可能是肥胖加重小鼠顳葉癲癇的損傷重要因素;Leptin-JAK2/STAT3信號通路過度激活星形膠質細胞可能是瘦素加重顳葉癲癇小鼠的海馬損傷的潛在機制。
【關鍵詞】:肥胖 顳葉癲癇 瘦素 神經(jīng)元 星形膠質細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2.1;R589.2
【目錄】:
- 英文縮略字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肥胖加重海人酸誘導顳葉癲癇小鼠的損傷16-38
- 1 實驗材料16-19
- 1.1 實驗動物16
- 1.2 實驗儀器16
- 1.3 主要試劑16-17
- 1.4 試劑配制17-19
- 2 方法19-27
- 2.1 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19
- 2.2 葡萄糖耐量測定19
- 2.3 血清膽固醇、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脂的測定19-20
- 2.4 實驗動物分組20
- 2.5 海人酸誘導顳葉癲癇小鼠模型的建立20-21
- 2.6 小鼠行為學觀察21
- 2.7 血清乳酸脫氫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濃度測定21
- 2.8 附睪脂肪墊和小鼠全腦稱重21
- 2.9 免疫化學法觀察海馬區(qū)神經(jīng)元和星形膠質細胞變化21-24
- 2.10 免疫熒光染色24
- 2.11 尼氏染色24
- 2.12 Western blot檢測海馬區(qū)蛋白的表達24-27
- 2.13 統(tǒng)計分析27
- 3 結果27-34
- 3.1 高脂飲食誘導C57BL/6J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27-28
- 3.2 海人酸誘導顳葉癲癇小鼠模型的建立28-30
- 3.3 肥胖加重海人酸誘導的小鼠顳葉癲癇30-34
- 4 討論34-38
- 第二部分:肥胖相關因子瘦素可能加重顳葉癲癇海馬區(qū)損傷38-59
- 1 實驗材料38
- 1.1 實驗動物38
- 1.2 實驗儀器38
- 1.3 主要試劑38
- 1.4 試劑配制38
- 2 方法38-41
- 2.1 實驗動物分組38-39
- 2.2 藥物處理39
- 2.3 小鼠血清Leptin濃度測定39
- 2.4 肥胖小鼠瘦素耐受測定39-40
- 2.5 免疫熒光雙標40
- 2.6 免疫組化、尼氏染色和Western blot40
- 2.7 統(tǒng)計學分析40-41
- 3 結果41-55
- 3.1 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血清leptin濃度顯著高于正常小鼠41
- 3.2 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未發(fā)生leptin耐受41-42
- 3.3 Leptin受體(OB-Rb)與星形膠質細胞共定位42-43
- 3.4 Leptin加重了海人酸誘導的正常小鼠顳葉癲癇43-47
- 3.5 Leptin加重海人酸誘導的肥胖小鼠顳葉癲癇47-51
- 3.6 Leptin下游JAK2/STAT3信號通路的激活促進了KA誘導的TLE海馬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51-55
- 4 討論55-59
- 參考文獻59-69
- 綜述69-83
- 參考文獻75-83
- 發(fā)表論文情況83-84
- 致謝8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爭艷;朱長庚;劉慶瑩;王偉;;L-Glu促進純化培養(yǎng)的海馬和皮質星形膠質細胞增殖的研究[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05年06期
2 張竹霞;陳陽美;;JAK/STAT信號轉導途徑在癲癇星形膠質細胞增生中的作用[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06年02期
3 汪濤,王蘇平;膠質細胞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J];國外醫(yī)學.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分冊;2004年05期
4 張菲菲;石向群;;星形膠質細胞在癲癇發(fā)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15年03期
5 趙珠峰;顧紅玉;何正瑞;郭強蘇;丁文龍;;戊四氮慢性致癇大鼠海馬星形膠質細胞的激活[J];解剖學雜志;2006年06期
6 ;Hippocampal and cortical expression of gamma-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 1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in pentylenetetrazol-induced chronic epileptic ra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方琦;腦內組胺及H1受體對星形膠質細胞谷氨酸代謝通路的調控作用[D];浙江大學;2013年
2 陶杰;Martentoxin抗驚厥及其錨定BK通道靶標的分子機制研究[D];上海大學;2014年
3 孟憲棟;顳葉癲癇海馬區(qū)星形膠質細胞大麻素Ⅰ型受體的表達及功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濤;內源性一氧化碳對缺氧培養(yǎng)的PC12細胞凋亡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雷梅芳;常用抗癲癇藥物在治療類West綜合征方面的探討[D];吉林大學;2005年
3 儲衛(wèi)華;紅藻氨酸對體外培養(yǎng)的星形膠質細胞作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張璐;星形膠質細胞在癲癇和迷走神經(jīng)刺激抑制癲癇中的形態(tài)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張竹霞;STAT3在匹羅卡品致癇鼠星形膠質細胞增生中的作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張士嶺;靈芝孢子粉對癲癇大鼠海馬區(qū)苔蘚纖維發(fā)芽和星形膠質細胞功能的影響[D];佳木斯大學;2008年
7 張濤;左乙拉西坦治療中老年癲癇部分性及全面性強直陣攣發(fā)作的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杜穎石;TGFβ信號通路相關分子在癲癇形成機制中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欒瑩;兒童癲癇臨床診治研究[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3年
10 周曦;寧夏農村地區(qū)癲癇患者中CAMSAP1L1 SNP及其分布特點[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60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6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