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電刺激治療腦卒中足下垂合并內翻的療效觀察
本文關鍵詞:功能電刺激治療腦卒中足下垂合并內翻的療效觀察
更多相關文章: 腦卒中 功能性電刺激 足下垂 步態(tài)
【摘要】:目的:觀察動作反饋的功能性電刺激(FES)對腦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內翻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響。方法:腦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內翻患者3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7例,2組均進行基礎康復治療,觀察組另行功能電刺激下20min步行訓練,對照組行相同時間的常規(guī)步行訓練。在康復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采用Fug1-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起立-行走計時測試(TUGT)、徒手肌力測試(MM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對兩組患者進行功能評估;觀察組另記錄步態(tài)不對稱指數(GAI)和非偏癱側擺動時間變異(STV)。結果: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FMA-LE、TUGT、MMT、MAS、GAI和STV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對照組TUGT及MMT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其余各評分治療前后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組間比較,觀察組FMA-LE、TUGT和MA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但MMT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動作反饋功能性電刺激能顯著改善腦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內翻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步行能力,并能提高踝背屈肌力、緩解踝關節(jié)相關肌群痙攣。
【作者單位】: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康復醫(y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關鍵詞】: 腦卒中 功能性電刺激 足下垂 步態(tài)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手功能項目(2013BAI10B03) 國際合作青年基金項目(31450110072)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81401859) 上海市科委生物醫(yī)藥重大項目(10DZ1950800) 上海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資助項目(201440634) 上海市閘北區(qū)衛(wèi)生局面上資助項目(2014MS06)
【分類號】:R49;R743.3
【正文快照】: 足下垂合并足內翻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步行功能障礙[1]。因此,增強踝關節(jié)控制、糾正足下垂合并內翻畸形,是腦卒中恢復期步行功能康復的重要目標[2]。功能性電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最早于1961年被Liberso運用于治療偏癱后足下垂[3]。本研究中,在患者患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愛秀;周玉香;;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年01期
2 王淑敏;;社區(qū)醫(yī)院綜合治療腦卒中后遺癥[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年14期
3 蘇鎮(zhèn)培;防治腦卒中的緊迫性和可行途徑[J];新醫(yī)學;2000年06期
4 譚柳純;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難點及對策[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盧文田,李瑋;國產血竭膠囊治療腦卒中后遺癥21例報告[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1年03期
6 曾展清;麥全冬定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療效觀察[J];蛇志;2001年04期
7 侯津杰,牛萬森,喬欽增,張瑞娟;對腦卒中后遺癥康復過程中幾個問題的中醫(yī)調治[J];現代康復;2001年09期
8 張仁強;藥針復合治療腦卒中后遺癥46例[J];現代康復;2001年17期
9 張寧興;中醫(yī)活血化瘀治療腦卒中研究概況[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年05期
10 曾展清;麥全冬定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3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藝玲;吳大金;;腦卒中后遺癥在家庭病床的綜合治療[A];第五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何賽琳;郭曉明;杜春暉;楊帆;;腦卒中患者康復期治療神經功能量化評估方案的建立[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李錚;李勵;甘惠珍;盧世紅;;腦卒中后遺癥偏癱患者使用三輪腳踏車的探討[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4 徐芳;;腦卒中后遺癥的治療分析[A];全國第七屆農村基層中西醫(yī)結合學術暨工作交流會論文匯編集[C];2002年
5 郭雙來;;腰穿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圍術期護理[A];全國外科、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姚淑琴;;電針治療腦卒中后遺癥242例臨床療效觀察[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朱東亞;;腦卒中藥物治療的平衡干預靶點[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次全國學術會議專刊[C];2009年
8 李磊;;推拿在腦卒中后遺癥治療中的癥效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第九屆推拿學術年會暨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繼續(xù)教育項目論文匯編[C];2006年
9 何耀明;徐芳;;腦卒中后遺癥的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分析[A];全國第七屆農村基層中西醫(yī)結合學術暨工作交流會論文匯編集[C];2002年
10 嚴雋陶;孫武權;齊瑞;龔利;陳志偉;張宏;孫國榮;;嚴雋陶康復推拿治療腦卒中的思路與經驗[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第九屆推拿學術年會暨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繼續(xù)教育項目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本報記者 張建國;我國設立“卒中教育日”[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2 時翔;針灸療法被證明對治療腦卒中后遺癥有效果[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3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高翔;頸椎病能否誘發(fā)腦卒中?[N];健康時報;2006年
4 項林;使老人自理生活的助理器[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8年
5 菲琳;西門子研發(fā)MRI/PET腦部掃描儀[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文廣;圍作業(yè)治療針刺方案改善社區(qū)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對照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賽曉勇;西安地區(qū)軍隊離退休干部全死因與腦卒中相關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世恒;不同頻率電針對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療效的臨床評價[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2 艾亞婷;腦卒中后長期護理的調查和干預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季曉穎;寶山社區(qū)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康復四站式服務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任曉婷;表面肌電干擾相分析在腦卒中后肌力減退評估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5 湯春宜;修訂的中文版MOS社會支持量表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殷艷玲;家庭跟進服務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張冰;濟南市社區(qū)腦卒中患者康復期需要的調查與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8 張容瑜;山東省農村腦卒中患者照顧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詹靜玫;腦卒中后遺癥期的養(yǎng)生理論與應用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楊亞平;腦卒中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鄭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935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9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