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與寧夏地區(qū)癲癇患者抗癲癇藥物誘發(fā)皮膚不良反應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HLA與寧夏地區(qū)癲癇患者抗癲癇藥物誘發(fā)皮膚不良反應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抗癲癇藥物 皮膚不良反應 HLA基因多態(tài)性 分布頻率 漢族 回族
【摘要】:目的1.了解寧夏地區(qū)癲癇患者AEDs-cADRs組和AEDs耐受組之間HLA-A、-B、-DRB1基因型分布頻率的差異。探討HLA與寧夏地區(qū)癲癇患者AEDs-cADRs的相關性。2.分析寧夏地區(qū)人群HLA-A、-B及-DRB1基因型的分布頻率,了解HLA在寧夏回、漢族癲癇患者之間分部頻率的差異以及HLA在寧夏漢族癲癇患者與廣州漢族人群之間分布頻率的差異。資料與方法收集了寧夏地區(qū)AEDs-cADRs患者15例。同時納入了與之匹配的30例AEDs耐受患者,并建立巢式匹配病例對照研究。運用PCR-SBT技術,對45例患者進行HLA-A、-B和-DRB1的分型檢測。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比較HLA不同基因型在AEDs-cADRs組與AEDs耐受組之間的差異性。同時,利用優(yōu)勢比(Odds Ratio)明確HLA基因與AEDs-cADRs的相關性。通過X2檢驗,了解寧夏漢族癲癇患者和廣州漢族人群的HLA--A、-B和-DRB1分布頻率的差異。結果1.在寧夏癲癇患者中,AEDs-cADRs組和AEDs耐受組之間HLA-A、-B和-DRB1各基因型分布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在45例癲癇患者中,共檢測出HLA--A、-B、-DRB1基因型分別有16種、32種以及24種。3.在38例漢族癲癇患者中,A*0201(19.74%)、A*1101(18.42%)、A*0207(10.53%)、B*5101(11.84%)、DRB1*0901(14.47%)、1202(10.53%)基因頻率均超過了10%,是寧夏地區(qū)漢族癲癇患者較為常見的基因型。4.在7例回族癲癇患者中,DRB1*0301為21.4%(3/14),其余HLA各基因型均≤14.3%(2/14)。5.寧夏地區(qū)漢族癲癇患者最常見的HLA-A、-B和-DRB1基因型多與廣州漢族人群相同,但兩者之間分布頻率有較大差異。結論1.HLA-A、-B和-DRB1各基因型與寧夏地區(qū)癲癇患者AEDs-cADRs的發(fā)生可能無相關性;2.寧夏漢族癲癇患者與廣州漢族人群在HLA-A、-B和-DRB1的分布頻率存在差異。
【關鍵詞】:抗癲癇藥物 皮膚不良反應 HLA基因多態(tài)性 分布頻率 漢族 回族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2.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8
- 中英文縮略詞表8-10
- 前言10-12
- 材料與方法12-19
- 結果19-34
- 討論34-42
- 結論42-43
- 參考文獻43-48
- 綜述 HLA基因與芳香族抗癲癇藥物誘發(fā)皮膚不良反應相關性研究進展48-57
- 綜述參考文獻54-57
- 致謝57-5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58-5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會議59-60
- 個人簡介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海燕;渠文生;康慧聰;胡曉晴;甄國華;朱遂強;薛崢;;Effect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epileptic Drugs on Diplopia:A Metaanalysis of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2年04期
2 王薇薇;吳遜;;抗癲沲藥的耐藥[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9年02期
3 顧浩;張慶;;P-gp與癲沲耐藥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年04期
4 劉玉潔;石秀玉;于新穎;胡琳燕;鄒麗萍;;長期使用抗癲沲藥物對發(fā)育期大鼠腦的影響[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4年01期
5 陳蕾;周東;;抗癲癇藥物在哺乳期癲癇女性中的合理應用及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2年03期
6 孫丹;余春華;劉智勝;何雪蓮;胡家勝;吳革菲;毛冰;吳舒華;項慧慧;;Association of HLA-B*1502 and*1511 Allele with Antiepileptic Drug-induce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in Central China[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4年01期
7 王宇卉,邵福源;癲癇耐藥的分子機制[J];國外醫(yī)學.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分冊;2004年05期
8 陳榆;畢桂南;;癲癇婦女生殖健康的影響因素研究[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12年01期
9 Reynolds E H;張和;;抗癇藥物的神經(jīng)精神副作用[J];國外醫(yī)學.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分冊;1986年02期
10 王大斌;劉俊華;趙峰;顧教偉;桂衛(wèi)星;;抗癲沲藥物過敏綜合征6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熊凌杰;鄭榮遠;李進軍;;5種AEDs單藥治療673例癲癇患者的三年保留率分析[A];2012年浙江省神經(jīng)病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岳麗;朱國行;吳洵軼;虞培敏;丁玎;洪震;;ABCB1基因多態(tài)性在癲癇患者中的分布及其與癲癇多藥耐藥的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鄭榮遠;;癲癇新藥治療循證醫(yī)學指南(AAN&AES,2004)[A];2005年浙江省內(nèi)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余志平 編譯;給特殊癲癇人群以更多關注[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藝;腦內(nèi)Oatp2與AEDs的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石秀玉;抗癲癇藥對幼鼠認知的影響機制及干預措施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薛崢;抗癲癇藥與SUDEP相關性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陳蓉;癲癇后卒中:一種需要注意的卒中[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王旭;HLA與寧夏地區(qū)癲癇患者抗癲癇藥物誘發(fā)皮膚不良反應的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周波;新診斷部分發(fā)作癲癇患者額葉相關認知功能及AEDs的早期影響[D];四川大學;2004年
4 李雨芹;耐藥癲癇患者腦內(nèi)EMP-1的異常表達及其對AEDs耐藥性形成機制的探討[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傅夏菲;兒童特發(fā)性癲癇藥物治療停藥后第1年復發(fā)的因素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顧浩;P-糖蛋白表達與癲癇耐藥的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孔敏;抗癲癇藥對大鼠認知及海馬GluR2和Syn表達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335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3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