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PLD選擇對3D-pCASL技術定量中老年人腦血流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4-05-13 20:41
目的:分析三維準連續(xù)式動脈自旋標記成像(3D-pCASL)技術應用中,不同標記后延遲時間(PLD)的選擇對于評估中腦年患者腦血流量(CBF)值的影響。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腦病科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40例,行常規(guī)序列及3D-pCASL(PLD:1525ms、2525ms)檢查,測量前循環(huán)供血區(qū)CBF值。將患者按照年齡劃分為中年組和老年組,比較兩組患者不同PLD所測CBF值差異;依據(jù)三維時間飛躍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將中重度腦動脈硬化定義為觀察組,將正常和輕度動脈硬化定義為對照組,比較兩組不同PLD所測CBF值差異。結果:中年組兩種PLD所測CBF值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老年組兩種PLD所測CBF值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中重度動脈硬化患者PLD為2525ms時所測CBF值高于1525ms,而正常和輕度動脈硬化患者兩種PLD所測CBF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不同年齡階段及動脈血管硬化程度患者于不同PLD所定量的CBF值存在差異,檢查過程中需依據(jù)個體化差異行合適的PLD選擇。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檢查設備與方法
1.3 數(shù)據(jù)后處理及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本文編號:3972683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檢查設備與方法
1.3 數(shù)據(jù)后處理及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本文編號:3972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9726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