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抑炎因子表達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10-05 23:52
目的:觀察電針對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抑炎相關因子細胞因子信號抑制物(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表達的影響,評價電針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1)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入住佛山市中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并被確診為ACI的且發(fā)病1周內(nèi)的患者7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電針組(基礎治療+電針)35例(脫落4例)、對照組(基礎治療)35例(脫落6例);另選同期年齡匹配的體檢健康人30例,僅作參考值測定;(2)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由專人評定兩組患者治療第1、7、14天的臨床療效;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ELISA)檢測兩組治療第1、7天血清抑炎因子(SOCS-3、IL-10、IL-37)水平;按影像學Adama分型統(tǒng)計所有入選患者腦梗死面積,并分析治療前血清抑炎因子水平與腦梗死面積的相關性。(3)結果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中醫(yī)對急性腦梗死的認識
一、中風病名溯源
二、中風病因病機沿革
三、中風病的電針治療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急性腦梗死的認識
一、急性腦梗死的流行病學研究
二、急性腦梗死的病理機制
第三節(jié) 急性腦梗死與炎癥因子
一、炎癥反應是ACI損害的重要原因
二、急性腦梗死發(fā)病后炎癥因子動態(tài)表達
三、腦梗死與相關抑炎因子研究
四、電針與炎癥因子的研究
第二章 臨床研究
第一節(jié) 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與路線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研究結果
一、一般資料分析
二、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
第三節(jié) 、討論
一、電針可改善神經(jīng)功能評分
二、抑炎因子與ACI的關系
三、電針對ACI患者抑炎因子表達的影響
第四節(jié) 結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60萬人群腦血管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 孫海欣,王文志.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8(02)
[2]電針預處理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腦梗死體積及血清TNF-α、IL-10含量的影響[J]. 葉濤,朱路文,唐強,李宏玉,吳孝軍,姜云飛. 中國針灸. 2017(10)
[3]淺談葉天士“陽化內(nèi)風”學說[J]. 沈曉東,張曉瑜,于才,閆軍堂,程發(fā)峰,王雪茜. 中醫(yī)學報. 2017(09)
[4]劉完素診治中風病的特點[J]. 李海玉,胡艷敏.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7(04)
[5]電針對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影響的研究[J]. 譚峰,蒙迪,梁艷桂,譚玖清.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7(02)
[6]從RhoA通路探討電針改善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經(jīng)功能的機制[J]. 譚峰,王健,陳晶,顧勇,詹杰,顧民華,譚玖清,梁艷桂.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1)
[7]電針與抗抑郁西藥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 詹杰,譚峰,程南方,譚玖清.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6(10)
[8]缺血性腦卒中的流行病學研究[J]. 涂雪松.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6(05)
[9]IL-37抑制缺氧誘導的細胞凋亡的研究[J]. 周夢晨,姜桂青,李倩倩,王孟茹,廖玉華,凃欣.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6(08)
[10]IL-37的免疫生物學作用機制及臨床展望[J]. 楊揚.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6(04)
博士論文
[1]針灸治療中風病的臨床文獻研究[D]. 蔡宏偉.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明代肝系理論文獻的整理與研究[D]. 劉瑩瑩.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3
[2]熄風通絡顆粒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與IL-10的影響[D]. 陳文霖.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0
[3]《千金方》論治中風病學術思想研究[D]. 呂玲玲.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86738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中醫(yī)對急性腦梗死的認識
一、中風病名溯源
二、中風病因病機沿革
三、中風病的電針治療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急性腦梗死的認識
一、急性腦梗死的流行病學研究
二、急性腦梗死的病理機制
第三節(jié) 急性腦梗死與炎癥因子
一、炎癥反應是ACI損害的重要原因
二、急性腦梗死發(fā)病后炎癥因子動態(tài)表達
三、腦梗死與相關抑炎因子研究
四、電針與炎癥因子的研究
第二章 臨床研究
第一節(jié) 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與路線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研究結果
一、一般資料分析
二、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
第三節(jié) 、討論
一、電針可改善神經(jīng)功能評分
二、抑炎因子與ACI的關系
三、電針對ACI患者抑炎因子表達的影響
第四節(jié) 結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60萬人群腦血管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 孫海欣,王文志.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8(02)
[2]電針預處理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腦梗死體積及血清TNF-α、IL-10含量的影響[J]. 葉濤,朱路文,唐強,李宏玉,吳孝軍,姜云飛. 中國針灸. 2017(10)
[3]淺談葉天士“陽化內(nèi)風”學說[J]. 沈曉東,張曉瑜,于才,閆軍堂,程發(fā)峰,王雪茜. 中醫(yī)學報. 2017(09)
[4]劉完素診治中風病的特點[J]. 李海玉,胡艷敏.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7(04)
[5]電針對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影響的研究[J]. 譚峰,蒙迪,梁艷桂,譚玖清.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7(02)
[6]從RhoA通路探討電針改善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經(jīng)功能的機制[J]. 譚峰,王健,陳晶,顧勇,詹杰,顧民華,譚玖清,梁艷桂.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1)
[7]電針與抗抑郁西藥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 詹杰,譚峰,程南方,譚玖清.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6(10)
[8]缺血性腦卒中的流行病學研究[J]. 涂雪松.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6(05)
[9]IL-37抑制缺氧誘導的細胞凋亡的研究[J]. 周夢晨,姜桂青,李倩倩,王孟茹,廖玉華,凃欣.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6(08)
[10]IL-37的免疫生物學作用機制及臨床展望[J]. 楊揚.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6(04)
博士論文
[1]針灸治療中風病的臨床文獻研究[D]. 蔡宏偉.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明代肝系理論文獻的整理與研究[D]. 劉瑩瑩.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3
[2]熄風通絡顆粒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與IL-10的影響[D]. 陳文霖.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0
[3]《千金方》論治中風病學術思想研究[D]. 呂玲玲.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86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6867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