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患者不同治療方法對血液hs-CRP和D-D水平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9-30 01:31
目的探究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患者不同治療方法對血液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體(D-Dimer,D-D)水平影響及臨床研究。方法選取河北省榮軍醫(yī)院收治的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地龍承氣湯口服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hs-CRP和D-D表達水平及血液流變學;記錄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及中醫(yī)癥狀積分,并對治療后有效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后hs-CRP水平、D-D水平、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比容分別為6.48±0.71mg/L,1.75±0.46μg/L,4.74±1.32mPa·s,21.51±0.96mPa·s,1.52±0.74mPa·s和31.53%±1.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8.57±1.21mg/L,2.33±1.02μg/L,5.66±1.43mPa·s,22....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20,35(05)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儀器與試劑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1.3.2 檢測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D-D及血液流變學水平的變化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2.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血清炎癥因子與老年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預后的關系[J]. 耿彪,宋婷閣,張鵬舉,姚偉莉.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04)
[2]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外周血D-二聚體、hs-CRP及血小板參數(shù)在不同TOAST分型中的差異研究[J]. 趙雅,陳會生,鄭偉.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02)
[3]地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作用機制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 高玲,趙建軍,李艷艷,王天鳴,于克英.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9(02)
[4]中西藥合用治療缺血性進展型腦卒中療效觀察[J]. 孟占鵬.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9(02)
[5]CYP2C19基因檢測在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抗血小板治療的指導作用[J]. 胡暉,劉長城,王糧山,宋偉,于洋,顧承雄.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9 (01)
[6]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cTnT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 馮艷翠,譚曉軍,黃紀文.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8(06)
[7]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價值[J]. 朱利君. 雙足與保健. 2018(11)
[8]血漿纖維蛋白原與D-二聚體檢測在老年下肢骨折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 李自軍. 黑龍江醫(yī)藥. 2017(02)
[9]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J]. 李世飛,祝孟海,姚琦. 北京醫(yī)學. 2017(02)
[10]惡性腫瘤相關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 吳孟春,蔣龍元. 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01)
博士論文
[1]Aliskiren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 李兆欣.青島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頸部動脈夾層的診療探索以及發(fā)病機制的初步探究[D]. 彭婧.第三軍醫(yī)大學 2017
[2]地龍抗凝血活性物質研究[D]. 楊新.江漢大學 2017
[3]端粒酶活性變化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機制[D]. 李健.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7
本文編號:3414854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20,35(05)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儀器與試劑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1.3.2 檢測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D-D及血液流變學水平的變化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2.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血清炎癥因子與老年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預后的關系[J]. 耿彪,宋婷閣,張鵬舉,姚偉莉.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04)
[2]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外周血D-二聚體、hs-CRP及血小板參數(shù)在不同TOAST分型中的差異研究[J]. 趙雅,陳會生,鄭偉.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02)
[3]地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作用機制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 高玲,趙建軍,李艷艷,王天鳴,于克英.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9(02)
[4]中西藥合用治療缺血性進展型腦卒中療效觀察[J]. 孟占鵬.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9(02)
[5]CYP2C19基因檢測在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抗血小板治療的指導作用[J]. 胡暉,劉長城,王糧山,宋偉,于洋,顧承雄.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9 (01)
[6]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cTnT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 馮艷翠,譚曉軍,黃紀文.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8(06)
[7]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價值[J]. 朱利君. 雙足與保健. 2018(11)
[8]血漿纖維蛋白原與D-二聚體檢測在老年下肢骨折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 李自軍. 黑龍江醫(yī)藥. 2017(02)
[9]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J]. 李世飛,祝孟海,姚琦. 北京醫(yī)學. 2017(02)
[10]惡性腫瘤相關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 吳孟春,蔣龍元. 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01)
博士論文
[1]Aliskiren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 李兆欣.青島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頸部動脈夾層的診療探索以及發(fā)病機制的初步探究[D]. 彭婧.第三軍醫(yī)大學 2017
[2]地龍抗凝血活性物質研究[D]. 楊新.江漢大學 2017
[3]端粒酶活性變化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機制[D]. 李健.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7
本文編號:34148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4148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