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延髓梗死臨床與影像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08 20:27
背景和目的:延髓位于腦干最下端,解剖結構復雜。延髓梗死臨床表現大都不典型,如無影像學支持容易漏診和誤診。本研究旨在對延髓梗死的臨床特點及影像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進一步了解延髓梗死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征,提高對延髓梗死的認識。方法:回顧性分析43例延髓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男性31例(72.09%),女性12例(27.91%),年齡30-90歲,年齡中位數63.80歲。均經顱腦MRI檢查證實為延髓梗死。按照不同解剖水平將延髓詳細劃分為5個平面,即腦橋-延髓交接平面、上段延髓、中段延髓(下橄欖核中部)、下段延髓及延髓-頸髓交接平面。軸位上每個解剖平面再分為5個位置,即腹內側、腹外側、背內側、背外側及中部。詳細記錄每例梗死病灶的部位、數目、形態(tài)和分布。歸納總結每例延髓梗死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分析病灶部位和臨床表現及延髓綜合征的關系,探討延髓梗死的臨床與影像學特點。結果:①本組男性31例(72.09%),女性12例(27.91%);伴隨高血壓病31例(72.09%),動脈粥樣硬化27例(62.79%),糖尿病19例(44.19%),高脂血癥18例(41.86%),吸煙16例(37....
【文章來源】: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延髓的水平劃分為:A腦橋-延髓交接平面,B上段延髓平面,C、D中段延髓平面(下橄欖核中部),E下段延髓平面,F延髓-頸髓交接平面
延髓的軸位劃分腹外側腹內側
顱腦MRI示左側延髓中段背外側梗死;臨床表現為Wallenberg綜合征,即眩暈、惡心、嘔吐,眼震,真性球麻痹,病灶側面部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延髓背外側綜合征伴類叢集性頭痛2例報道[J]. 劉芳,董文翊,何雯,孫陽.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0(05)
[2]延髓內側梗死的臨床特征及其與血管病變關系的研究[J]. 張志,黃宗青,肖劍偉,呂建勛,李愛東,劉洪濤.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0(10)
[3]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 (02)
[4]CLAIR研究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的啟示[J]. 黃一寧.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0 (01)
[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06)
[6]延髓綜合征與延髓梗死[J]. 翁穗青,劉建榮.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0 (07)
本文編號:3391433
【文章來源】: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延髓的水平劃分為:A腦橋-延髓交接平面,B上段延髓平面,C、D中段延髓平面(下橄欖核中部),E下段延髓平面,F延髓-頸髓交接平面
延髓的軸位劃分腹外側腹內側
顱腦MRI示左側延髓中段背外側梗死;臨床表現為Wallenberg綜合征,即眩暈、惡心、嘔吐,眼震,真性球麻痹,病灶側面部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延髓背外側綜合征伴類叢集性頭痛2例報道[J]. 劉芳,董文翊,何雯,孫陽.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0(05)
[2]延髓內側梗死的臨床特征及其與血管病變關系的研究[J]. 張志,黃宗青,肖劍偉,呂建勛,李愛東,劉洪濤.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0(10)
[3]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 (02)
[4]CLAIR研究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的啟示[J]. 黃一寧.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0 (01)
[5]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06)
[6]延髓綜合征與延髓梗死[J]. 翁穗青,劉建榮.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0 (07)
本文編號:3391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914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