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腦膠質瘤細胞體外3D培養(yǎng)及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3 12:57
腦膠質瘤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腫瘤,并且預后較差,中位生存期一般僅為12-15個月。目前,膠質瘤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藥物體外檢測模型的缺點是難以提供一個良好的腫瘤微環(huán)境,導致體外試驗與體內用藥結果不符,最近幾年內,細胞培養(yǎng)正逐漸由“二維單層”邁向“三維立體”;颊哐苌娜S(Three-Dimensional,3D)培養(yǎng)物,也可稱為類器官,是一種新的體外腫瘤模型,可以更好的模擬體內腫瘤環(huán)境,有望為臨床用藥提供指導。在本研究中,獲得了20例新鮮的神經(jīng)膠質瘤腫瘤組織,包括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膠質瘤組織分離出細胞后,直接在基于Matrigel的3D系統(tǒng)中進行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來自不同患者的3D培養(yǎng)物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這可能與患者的臨床特征有關,膠質母細胞瘤3D培養(yǎng)物的外觀具有不規(guī)則的邊緣和更多的突起,而星形膠質細胞3D培養(yǎng)物表現(xiàn)出相對圓形的形狀。細胞3D培養(yǎng)一個月后,石蠟切片的蘇木精伊紅染色結果表明,3D培養(yǎng)物有一定組織形態(tài),且與親本組織形態(tài)結構相似保留了親本組織的核異常性。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表明,3D培養(yǎng)物對于親本組織的分子表達都得以維持。細胞培養(yǎng)...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細胞梯度分離示意圖
第二章實驗材料與方法17細胞,細胞用臺盼藍試劑染色計數(shù)。將5μLPBS中的2-4×105個細胞注射到雄性裸鼠的右側紋狀體中。(2)提前將微量進樣器、剪刀等進行紫外照射20min以上,并用酒精消毒。滅菌裸鼠以4%水合氯醛(400mg/kg體量,裸鼠約200μL/只)注射腹腔麻醉,10-20min后,先固定好小鼠,接著用剪刀沿著小鼠頭部矢狀縫的方向將皮膚剪開,再用棉簽蘸取3%H2O2擦拭顱骨使小鼠顱骨外層的結締組織腐蝕破壞,露出顱骨,找到小鼠矢狀縫和前囟點。(3)將微量進樣器用夾持器固定在腦立體定位儀上(圖2.2),調整其位置,使針頭正好位于前囟上方,定為原點。立體定位儀顯示歸零:X:0.00,Y:0.00,Z:0.00。(4)將微量進樣器針頭從原點處向右移2.0mm,向下移1.0mm,進針深度為3.0mm,立體定位儀顯示為注射位置:X:-2.00,Y:1.00,Z:-3.00。(5)靜置2min,將細胞以1μL/min的速度注入小鼠腦內,然后靜置3min,接著緩慢拔出針頭,每拔0.5mm稍微靜置(60s),3min左右完全拔出,小鼠做標記。(6)輕輕將小鼠從定位儀上取出,縫合皮膚切口,注意消毒。把鼠緩慢放到溫度適合的飼養(yǎng)盒內,等待蘇醒,第二天觀察小鼠是否有傷口感染,身體狀態(tài)情況。(7)后續(xù)定期小鼠稱重,觀察外形與精神狀態(tài)。小鼠體重短期內(1-2周)驟減,有弓背現(xiàn)象,表明小鼠腦部可能成瘤。后續(xù)操作:1)心臟灌流并取腦,腦組織用4%PFA(表2.14)室溫固定1-2天,20%蔗糖、30%蔗糖4℃梯度脫水,之后OCT包埋,冰凍切片14μm;2)處死,取腦獲取腫瘤細胞(實驗2.2.1),繼續(xù)建立原位移植模型。圖2.2小鼠膠質瘤原位模型建立示意圖2.2.3細胞在Matrigel中3D培養(yǎng)(1)通過在兩個PCR板之間輕輕按壓封口膜,制作“凹窩”,得到大小相對一致的凹陷壓痕模具,如下圖2.3,之后紫外過夜照射,滅菌。
Matrigel 基質膠和 20%(3 μL)細胞懸液。之后,15 μL 混合液加到圖 2.3 中模具的孔中,之后模具放入無菌培養(yǎng)皿中保護,并置于 37℃培養(yǎng)箱中 1 h 以固化。注意:基質膠在4℃冰箱中過夜融化,所有接觸到基質膠的槍頭需要預冷。 (3)將新形成的類器官轉移到低粘附的 24 孔板中,并加入完全培養(yǎng)基(表 2.6),在不搖動的情況下培養(yǎng) 7 天。7 天后,將細胞轉移到培養(yǎng)箱中的軌道振蕩器上,并以60-80 RPM 振蕩培養(yǎng)。 (4)每 3-4 天更新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液更新情況由細胞生長狀況決定。 (5)細胞 3D 培養(yǎng) 1-2 個月后,將細胞團取出,PBS 洗 1-2 次,4% PFA 固定,送去公司石蠟切片(塞維爾生物技術公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Matrigel凝膠支架上的生長與變化[J]. 張斌斌,高全文,李冰,黃沙,姚斌.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8(13)
本文編號:3357911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細胞梯度分離示意圖
第二章實驗材料與方法17細胞,細胞用臺盼藍試劑染色計數(shù)。將5μLPBS中的2-4×105個細胞注射到雄性裸鼠的右側紋狀體中。(2)提前將微量進樣器、剪刀等進行紫外照射20min以上,并用酒精消毒。滅菌裸鼠以4%水合氯醛(400mg/kg體量,裸鼠約200μL/只)注射腹腔麻醉,10-20min后,先固定好小鼠,接著用剪刀沿著小鼠頭部矢狀縫的方向將皮膚剪開,再用棉簽蘸取3%H2O2擦拭顱骨使小鼠顱骨外層的結締組織腐蝕破壞,露出顱骨,找到小鼠矢狀縫和前囟點。(3)將微量進樣器用夾持器固定在腦立體定位儀上(圖2.2),調整其位置,使針頭正好位于前囟上方,定為原點。立體定位儀顯示歸零:X:0.00,Y:0.00,Z:0.00。(4)將微量進樣器針頭從原點處向右移2.0mm,向下移1.0mm,進針深度為3.0mm,立體定位儀顯示為注射位置:X:-2.00,Y:1.00,Z:-3.00。(5)靜置2min,將細胞以1μL/min的速度注入小鼠腦內,然后靜置3min,接著緩慢拔出針頭,每拔0.5mm稍微靜置(60s),3min左右完全拔出,小鼠做標記。(6)輕輕將小鼠從定位儀上取出,縫合皮膚切口,注意消毒。把鼠緩慢放到溫度適合的飼養(yǎng)盒內,等待蘇醒,第二天觀察小鼠是否有傷口感染,身體狀態(tài)情況。(7)后續(xù)定期小鼠稱重,觀察外形與精神狀態(tài)。小鼠體重短期內(1-2周)驟減,有弓背現(xiàn)象,表明小鼠腦部可能成瘤。后續(xù)操作:1)心臟灌流并取腦,腦組織用4%PFA(表2.14)室溫固定1-2天,20%蔗糖、30%蔗糖4℃梯度脫水,之后OCT包埋,冰凍切片14μm;2)處死,取腦獲取腫瘤細胞(實驗2.2.1),繼續(xù)建立原位移植模型。圖2.2小鼠膠質瘤原位模型建立示意圖2.2.3細胞在Matrigel中3D培養(yǎng)(1)通過在兩個PCR板之間輕輕按壓封口膜,制作“凹窩”,得到大小相對一致的凹陷壓痕模具,如下圖2.3,之后紫外過夜照射,滅菌。
Matrigel 基質膠和 20%(3 μL)細胞懸液。之后,15 μL 混合液加到圖 2.3 中模具的孔中,之后模具放入無菌培養(yǎng)皿中保護,并置于 37℃培養(yǎng)箱中 1 h 以固化。注意:基質膠在4℃冰箱中過夜融化,所有接觸到基質膠的槍頭需要預冷。 (3)將新形成的類器官轉移到低粘附的 24 孔板中,并加入完全培養(yǎng)基(表 2.6),在不搖動的情況下培養(yǎng) 7 天。7 天后,將細胞轉移到培養(yǎng)箱中的軌道振蕩器上,并以60-80 RPM 振蕩培養(yǎng)。 (4)每 3-4 天更新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液更新情況由細胞生長狀況決定。 (5)細胞 3D 培養(yǎng) 1-2 個月后,將細胞團取出,PBS 洗 1-2 次,4% PFA 固定,送去公司石蠟切片(塞維爾生物技術公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Matrigel凝膠支架上的生長與變化[J]. 張斌斌,高全文,李冰,黃沙,姚斌.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8(13)
本文編號:33579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579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